扫码手机阅读

1919西南崛起

作者:家住隔壁王某人 | 分类: | 字数:46.3万

第100章 同化

书名:1919西南崛起 作者:家住隔壁王某人 字数:3536 更新时间:2024-11-07 15:59:07

英属印度已经开始被战争动员了起来,现在的英印算不上一个强国但是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优质的兵源地。

在庞大的人口,以及高素质的约翰牛指挥官的加持下,这里成为了约翰帝国最大的海外兵源基地,为保卫约翰帝国的霸权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向自己的宗主国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兵员,用于保卫殖民地和支援欧陆上的盟友。

他们的战斗力可能不是很强,但是在约翰牛军官的领导下,他们可以作为战场上合格的填线师。

而就在前几年,欧战刚刚结束没有几年之后,近百万参加了战争的英印军士兵被复员,回到了他们的家乡,继续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约翰牛可不是什么慈善家,退役回乡的他们,只能带着当兵的时候攒下来的一点微薄薪水,自谋生路,过得日子可是比在军队中的时候惨多了。

因此这次英印军的紧急征召,对于他们来说算的上是一个过上好日子的机会,完全就是处于一个强迫头的状态。

在一周之内,英印军就在英属印度范围内,征召了十万士兵。

这些士兵本就经受过完整的训练,虽然说中断了几年,但是只要稍微接受一些恢复训练,就可以变成合格的填线兵。

正好约翰牛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守得住防线的填线师,这些士兵在德里附近的军械库领取了战备武器之后,便登上了开向英帕尔的火车。

在同一段时间上,革命军也没有闲着。

滇州虽然与英缅地区之间隔着一片深山老林,但是两地之间还是有着人员往来的,因此在民间,是能够找的出很多会说缅语的人的。

军队中这样的人也是有的,而这些人在经受过培训之后,便成为了翻译。

专门负责为从川蜀而来的政工人员当翻译。

【绵阳军事政治学院】

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很响亮,但是有眼见的人,在注意到“军事政治”、“学院”这两个词语之后,就会明白这所学校的含金量。

是的,这所学校是由革命军政府出资建立的高等学校,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革命军培养合格的、具有充分文化素养、军事素养、政治素养的“三有人才”。

其学生主要来自于在各种战斗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士兵,在考核过其文化水平之后,才有机会进入学校,进行军政学习。

学生在经过一年的高强度学习之后,一般会被派到前线,深入基层,去进行政治工作。

像是营一级的指导员、以及战后对于新的解放区域人民群众的安抚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做的。

而在英缅地区,【绵阳军事政治学院】派出了自己最为得意的几名学生,来配合革命军进行政治工作。

这四名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这一期学生中的佼佼者,并且经过了多次的实践经历磨炼,最终才会被送到军队中的重要岗位上,从实习生做起,能够走到那一步,纯看自己的能力。

他们这次来到英缅区域的目的,是为了给英缅人民,进行启蒙教育,以及,进行一些不太适合放到台面上来讲的工作。

政治向来都是黑暗的,他们在入学的那一刻,就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

“你是否愿意为了国家,而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无辜者的鲜血。”

肯定回答的人会被认为是认同这个观点而被继续培养;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的人,则是被放到了同属于这所学校,但是教育更为光明的地方学习。

跟着他们一同前来的,还有着一支400人左右的特殊部队,他们的装备、军服等,都是与革命军的现役装备完全不同,是一支在表面上看来,与革命军完全没有关联的军队。

他们就是那个曾经的编外师的部分人员,这次行动派出了他们,一是作为保镖保卫这些政工人才;二是在暗中,配合政府和政工队,做出一些见不得人的行动,但是完全是有利于国家的行动。

这四名政工人员中,其中有一个人早就已经出现过,那就是滦平。

他曾经是勤工留法学生中的一员,但是在经历了半年多时间的学习之后,因为某种原因,他最终又回到了渝城,最终在陈羲的特别举荐之后,进入了绵阳军事政治学院进行学习,并且成功的以当期第一名的身份,解决了年初在两广地区作战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因而得到了提前毕业的机会。

这一次的四名政工人员中,就是以他为核心,来执行对于英缅地区的同化任务。

而这个任务相当于是他的结业考试,成绩将决定他政治的重点会在哪里。

“同志们,在最终会议开始前,我将再次重申会议纪律。”

“本次会议的保密等级为绝密,保密期限为永久。”

“本次会议不允许以任何方式记录,包括纸质、录音等任何形式的记录、留档工作,所有任务要求均由我——滦平-——本人亲自向总指挥汇报申请。”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同宣誓,泄露本次会议内容者,惩罚将会是,夷三族。”

夷三族这种封建时代的族诛式惩罚,看上去似乎不像是文明时代应该有的惩罚,但是这点惩罚与他们的所作所为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因为他们这些人要做的,是同化。

是要将英缅这块并不包含在中华文化区中的土地,彻彻底底的,变成自古以来的领土。

将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民族,变成华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而这之中的手段,是用黑暗和血腥,所远远不能够形容的。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想要掌握大道,就必须要通晓着蕴含大道的历史;想要消灭一个国家,就必须要先摧毁一个国家的历史;想要灭亡一个民族,就必须要先灭亡他们的文化。

这是清代的龚自珍在他的作品中所写到的。

他更出名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

但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所以陈羲便将这次的行动代号,叫做【己亥】。

陈羲和滦平在商谈这个行动的时候,所有的代称全都是用的这个代号,如此联想让敌人即使拿到了他们之间的通话记录,都无法猜出他们到底是在做什么。

尤其是在【己亥】计划早已经在滦平离锦之前,就已经大体商量好了的情况下。

其实说白了,这个神神秘秘的计划,无非也就是对缅人的历史和文化做一些手脚罢了。

比如说第一步,效仿始皇帝,焚书坑儒。

虽然说始皇陛下当初坑杀的是术士,烧毁的书籍也是一些有关巫蛊的书籍,但是依旧被后来的儒家人给污蔑成了这般模样。

但是革命军要做的,可就是货真价实的焚书坑儒了。

历史有多重要,自然是无需多言,只要看看白鹰是在多么卖力的宣传他们在二战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岛国是在如何想尽办法的掩盖当初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就能够知道了。

可即使是就在国家如此大力宣传历史的情况下,依旧有很多人能够记得住自家明星哥哥的每一条讯息,却记不住建国是哪一天,以及918究竟是什么日子。

所以革命军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史。

修史这件事情是一个名义,一个用来吸引本地很多有文化。有名望、【并且知晓真正历史的人】前来自投罗网的大义。

至于说修史书?这自然是要修的,并且要大修特修,只不过,最终修出来的,是革命军修改过的版本。

在这个版本中,缅区,自古以来就是东土的领土。

很久以前,缅区中的人民,是在汉末三国大战中,为了躲避战乱而迁移过去的普通民众,在这片荒芜的区域中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还有了新的语言。

在隋朝以及之后的时间中,他是向中原王朝俯首称臣,并且派遣质子前来中原学习,接受册封的属国。

在明朝,缅区被世镇滇州的沐家征服,开始正式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当中。

直到清朝末期,螨清对于边疆地区的统治力下降,再加上约翰牛的崛起,这块土地最终被约翰牛所夺走,成为了英属印度的一部分,作为佐证的,是中英之间签署的《中英仰光条约》。

这个阶段的第二部分,就是焚书坑儒。

对于这些未来的国民,陈羲还是愿意给出一点优待的。

在结束对英作战之后,会给他们根据各地的情况,开始修建新城区,城市军民可以凭借劳动免费入驻,但是为了避免细菌病毒的传播,革命军会对您的随身物品进行检查和没收,其中作为知识的载体的书籍,将会是重中之重。

所有的书籍,甚至是写过字的纸张,都会被仔细检查,如果是和历史有关的,将会被没收。

正本将会在进行复制封存之后,全部销毁。

而在进行完这两步之后,缅区境内尚且知晓真正历史的人,就只剩下了那些被诱拐来修史的知识分子。

看在他们在革命军的修史运动中尽心尽力的机会长,陈羲会给予他们一个好的结局。

让他们能够安安稳稳的、衣食无忧的活到生命的尽头。

这些编外的特种部队,就是被派来做这些事情的。

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着很多的细节问题没有说。

比如说修史运动的前置任务,争取缅区百姓和知识分子的信任,让他们真的相信,革命军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战的。

这些就需要政工人员出马了,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想出一套既能拉拢百姓,又能够拉拢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策。

(因为缅区掌握知识的,基本上就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约翰牛可不会管你的教育问题,并且那个时候的民族意识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