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作者:齐橙 | 分类:都市 | 字数:27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京城,石化设计院。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设计院的康院长,是咱们国家第一代搞乙烯装置的专家,学术权威。可以这样说吧,现在国内搞乙烯装置研究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康院长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康院长,这位是我们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冯啸辰同志,他是社科院沈荣儒教授的学生,经济学家。”
在设计院的一间办公室里,吴仕灿热情地在给冯啸辰与一位50来岁、学者模样的人做着相互介绍。这位学者名叫康海东,是石化设计院的副院长,老牌乙烯专家。吴仕灿很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康海东了,不过打交道比较频繁还是最近这一年多的事情。对于康海东的学术地位,吴仕灿是非常尊重的,但对他的合作态度,吴仕灿就颇有一些腹诽了。
两年前,国家启动了60万吨乙烯装置国产化的项目,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60万吨乙烯装置,形成大型乙烯的建设能力,再在此基础上推进更多的乙烯建设项目。按照此前已经形成的模式,国家财政把资金直接拨付给装备工业公司,委托装备工业公司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对最终的结果负责。装备工业公司则要把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在国内寻找分包企业委托建造。
吴仕灿原来就是做化工出身的,听说这项工作后,他主动请缨要求负责组织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说是负责,并非指由他带领一干技术员亲自去画图计算,而是由他去联系国内设计机构完成装置的设计工作。
国内乙烯装置设计能力最强的机构,就是这家京城石化设计院。他们曾在60年代设计过中国的第一套乙烯装置,虽然只是年产5000吨级的小型装置,但形成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可观的。70年代,顺应全球乙烯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了年产11万吨乙烯装置的技术攻关,其中装置设计方面的任务,也是由石化设计院承担的。
那一次的技术攻关,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中国在化工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主要来自于50年代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经过20年时间,这些技术已经显得陈旧。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的技术交流严重不足,技术人员们的工作几乎就是闭门造车,最终铩羽而归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这十几年,国家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一方面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则派出人员前往国外学习取经,各研究机构的技术水平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装备工业公司委托的大型乙烯装置设计任务,石化设计院还是有足够的底气来承接的。
吴仕灿这些年一直在搞科研管理工作,对于国内各机构的技术水平都有所了解,他选定石化设计院来负责乙烯装置设计工作,也是看中了石化设计院的能力。在他最初与康海东联系的时候,康海东以一种胸有成竹的态度,扬言半年完成理论设计,一年拿出设计图纸,让吴仕灿大为感慨这位老朋友的气魄。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装备工业公司向设计院支付了第一期的设计费1000万元,设计院马上组织起了研究团队,开始了设计工作。
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论研究,主要是确定乙烯生产的工艺技术流程。吴仕灿应邀参加了几次讨论会,一开始,他被与会者嘴里的各种概念、理论等等唬了个够呛,好生惭愧自己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并对这次设计工作充满了希望。可再往后,他就觉得有些不妙了。理论研讨会开了好几次,大家依然停留在概念探讨上,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偏,有时候为一项并不重要的工艺都能够辩上一两个小时,而总体设计思路却迟迟未能确定下来,这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吴仕灿不止一次向康海东提醒道:“康院长,咱们的理论研究做得差不多了吧,是不是该开始总体设计了?”
“老吴,别急嘛,总体设计也要理论先行,如果理论研究还没有完成,总体设计是没法做的。你也是老化工了,这个道理应当明白的啊。”康海东每次都是这样敷衍道。
吴仕灿当然知道要理论先行,把理论确定下来,才能开始做总体设计。可理论研究搞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一个结果,吴仕灿能不着急吗?国家给整个项目的时间是十年,听起来很长,但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理论设计完了,是总体设计,然后要出图纸、出工艺要求。这些工艺要求到了制造企业,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解决这些困难也是需要时间的。等到所有的设备制造完成,还要安装、测试、试生产等等,十年时间可真是一点都不富裕。
照吴仕灿与冯啸辰事先商量的方案,第一套国产60万吨乙烯设备,没必要在理论上做太多的创新,使用一些国外已经成熟的工艺方案就可以。要在半年之内消化这些已有的工艺方案,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装备公司不惜重金,就是希望石化设计院能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推进这个项目。
吴仕灿最早与康海东接触的时候,已经表达过这个意思,而且根据石化设计院的现有研究力量,大致估算了一下进度,这才提出了半年完成理论设计,一年拿出图纸的目标。可谁曾想,半年时间早就过去了,石化院的这些专家们还在争论一些理论细节,距离形成共识还差得很远,这让吴仕灿如何能够接受。
无奈何,吴仕灿只好怯怯地向康海东做着暗示,指出如果石化院不能如期完成设计,装备公司就要拿着合同说事了,届时是有可能要求石化院支付违约赔款的。对于吴仕灿这种略带威胁的暗示,康海东压根就没放在心上,他哼哼哈哈地向吴仕灿强调着各种困难,潜台词就是一句:有能耐你就罚呀。
吴仕灿还真不敢罚石化院的钱。如果石化院是一家企业,照着冯啸辰过去干过的事情,装备公司肯定是要拿着合同去索赔的。但问题在于,石化院是一家事业单位,本身并没有利润,所有的经费都来自于国家拨款。装备公司如果要向石化院索赔,石化院要么是让国家财政出这笔钱,要么就是断了全院几千人的工资去赔钱,前者肯定是办不到的,后者就算康海东敢做,吴仕灿也不敢接受,这可是会闹出大乱子来的。
就这样,事情一拖再拖,就拖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吴仕灿再也扛不下去了,只得向罗翔飞求助,而罗翔飞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派出冯啸辰去解决。正好冯啸辰从池谷制作所那里得到了对方转让的部分乙烯核心技术,他也需要去和设计院的专家们探讨一下消化吸收这部分技术的问题。
“康院长,我和吴处长这次来,是想落实一下乙烯装置设计进度的问题。根据我们双方签订的合同,石化设计院应当在半年前就已经完成所有的设计,可以把图纸和工艺要求移交给我们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这些材料,不知道问题是出在哪个环节了。”
宾主寒暄过后,冯啸辰在沙发上坐下,直接就抛出了自己的来意。
“冯助理,说起这件事情,我们还真是挺不好意思的。”
康海东坐在自己办公桌后面的大转椅上,慢条斯理地回答道。他嘴里说着不好意思,脸上却丝毫也看不出什么歉疚之色,在他看来,国家把任务交给了他们,他们什么时候完成,是轮不到冯啸辰这些人来说长道短的。他见过的世面多了,哪会把什么装备工业公司放在眼里。
“我们低估了这项任务的难度,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双方沟通上的一些问题。吴处长最早和我们联系的时候,并没有特别说明这个项目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要求。从我们设计院的角度来说,我们设计一套大型乙烯装置,是要带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的,所以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这样一来,进度方面,当然不可避免地就要受到一些影响了。”康海东咬文嚼字地向冯啸辰说道。
“对历史负责,这一点我不太懂,康院长能解释一下吗?”冯啸辰很低调地说道。
康海东道:“对历史负责,简单地说,就是说我们所设计出来的装置,应当有我们的独到之处,不能处处模仿国外的成熟技术,要体现出咱们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人类的贡献。如果我们仅仅是把国外的技术拿过来抄一遍,那还需要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干什么,找几个绘图员不就行了?”
冯啸辰点点头,道:“康院长说得有理,咱们必须有自己的创新。不过,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完成这样的创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