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朝阳
作者:亲吻指尖 | 分类:仙侠 | 字数:10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5章 疑问
有人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
于是便有人说,山中一日,说的不是时间,而是指山中千年平静的就像是同一天。而世间红尘之中,一日之间却可以同时发生许许多多的事。
一静一动,一阴一阳,一微小一宏大。
赵负云正构建自己的炼器技巧,突然感受到了副山主冯弘师师兄的召唤。
他现在体会到那个戒秘壁的一个相当实用的用处,便是对于同门的召唤了。
他独自一人走山间的迷雾之中,按照行进的口诀前进着,尽管已经不是一次,但是每一次的行走都让他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副画中。
仿佛天都山本不存于在现实,一切都只是一副画。
当他来到天都殿时,冯弘师仍然是在看着他头顶的那一片星空。
赵负云当然在别的地方也抬头看过天空,却只能够看到茫茫云雾,根本就看不到天。
而这里却可以看到天,而且无论是什么时候,那里看到的都是深邃如夜晚一样的星空。
赵负云猜测数星星可能与他的修行有关,或者是他能够于观星之中获得一些东西。
“弟子赵负云,见过师兄。”赵负云先行礼道。
“负云师弟请免礼。今天请你来,是想问问你,离火殿住的还习惯吧?”冯弘师说道。
“回师兄,正契合我的修行,很好。”赵负云说道。
“负云师弟不必这么生份,我虽然比你多活了些年头,但我们都是一座山上的同路人,求道路上风大雨大,今日我走在前头为你们破风挡雨是应该的,待我力衰之时,便自然要轮到你们这些年富力强者顶上去。”
赵负云第一次听到如此真挚的话,不仅是话说的真挚,他还能够感受到其发自内心的那种真诚。
这像是一个大家长对着家里正慢慢成长起来的后辈在说话一样。
赵负云心生一丝异样的感觉。
“若有那一天,弟子,自然是戮力前行。”赵负云说道。
“你初上山时,我看过伱,当时的你小小年纪,便是满眼愁苦之色,可见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毕竟只有知苦才能识恨,如此才能够入心挂相。”
赵负云不由的想,原本他早就看过我,又不由的想,他一眼就看到当时年少的我一脸的愁苦相,原来我当时是这样的吗?
是了,自己毕竟不是天生的演员,哪里能够做到在那种环境之下成长,在那里讨好别人,还脸上没有一点痕迹?
所以,我其实在赵府之中,心事也都挂在脸上被人看出来了,那些人只是在看我表演吗?
赵负云想到了这里,内心深处的那种伤痛又被触动了,恨不得现在就去赵府,一把火将那一座府邸烧了。
不过,现在他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尽量的不让他表现出来。
“我知你在山上修行刻苦,或许还一心想要回去报仇,但也知道,你从未曾想过借助于山门的力量,当然,我们天都山立山宗训:‘人来山中,聚念成都,人去不阻,恩怨自述’。”
赵负云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话,不过,只听一遍便已经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也正是天都山的状态。
其中‘人来山中’,指的肯定是同样求道的人,也又泛指一个‘仙’字,意思是如果都是一心求仙,那就留下来,众多一心求仙的人住的地方,心中想的定是天上都城吗?所以这里是天都山。
而若有人要离开,自然也不会有人阻拦,有人要下山去寻仇当然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当然,若有人来摧毁这一座众人视为成仙之地的天都时,那山中的人就自然不会答应。
赵负云还听到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自己有一天下山去寻仇可以,但最好不要把仇带回山中来,虽未点明,但是赵负云隐隐感觉到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想到这里,冯弘师却又突然笑道:“我们有六戒七秘,只要不违犯了这些,回到了山中,便是断是非恩怨。”
赵负云也听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回来了,别人便奈何不了你。”
天都山能够做到这个,便是因为实力强,也是需要山中人一起维护,这才是天都山的核心。
突然,冯弘师伸手一挥,从那戒秘壁之中便一道火焰飞出,朝着赵负云激射而去,赵负云伸手一抓,那火焰落在手上,化为一面令牌。
只见那令牌大约巴掌大小,上面阳刻着‘离火’两个字。
“你将这离火令祭炼一下,将来便可配合护山大阵来行法。”冯弘师说道。
赵负云手里把玩着这块通红而温热的令牌,心中原本的猜想都落实了,原本他就觉得,自己在离火殿之中,炼化了那阵基,虽然可以沟通大地深处的地火,但是却并不能够与护山大阵沟通,应当是缺失了什么。
“弟子,定不负师兄之命。”赵负云说道。
冯弘师笑道:“呵呵,你是我看好的,只要不受困于一些过往,你的道途,短不了。”
这话说的,赵负云一时不知如何接了。当然,冯弘师也不需要他表达什么,挥了挥手让他离开。
于是赵负云又回了自己的离火殿。
他已经想好了用什么揉合进元磁手镯之中去。
只是手上并没有宝材。
他突然很想知道,山中其实的师兄师姐们炼宝的宝材都是从哪里来的?
他在戒秘壁上看过那些名字。
而他仍然是筑基的时候,在广元府里任教谕之时,荀兰茵曾说过一次天都山立派千余年来,所有筑基、紫府、金丹、婴变的人数。
当时荀兰茵说能够去祖师堂之中留下魂灯的人有四千二百多个,这是千余年山中出过的紫府总数,而可联系的只有七十二,那么长期驻扎于山中的又有几个呢?
有可联系的,那么还有不可联系的呢?
而且,他现在也明白,为什么荀兰茵说祖师堂了,因为有六戒七秘,不能够直接说,所以她以祖师堂代指,而且,也确实有祖师堂的存在。
当时荀兰茵说的金丹在册一百五十人,这听上去很多,但是在山中的只有三人。
等于就是除了山中的三个金丹,其他的金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当然,他可以想象得到,漫长的岁月之中,在无法晋升之时,没有人还能够在山中坐的住,肯定都要由静转动,都要下山的。
至于去了哪里,是自己抹去了戒秘壁上的名字,还是死了,那就无法确定了。
而去往大周京都之中的那位风雷师兄,他是自己的主意,还是天都山集体的意志呢?
他的想法有些发散,觉得有机会一定要问一问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