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之特殊人类
作者:海客 | 分类: | 字数:4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0章 墨子墓
三天后,顾应洲和温玄素来到了西北地区的鹰嘴市。在这三天中,顾应洲利用一天时间,赶赴令湖月老家,以准女婿身份拜见了岳父母。顾千岩和云青青不在,言说出去旅游,顾应洲知道,二人应该是回落云宗了。
贺兰山脉,为昆仑山脉余脉,位于两省区交界,长约二百五十多公里,宽约二十公里。从小鼎和羊皮图上看,应该是远观图,所以二人打了辆出租车,声言游览风景,在贺兰山外围开始寻找与地图上相似的山形,终于在第三天时发现了与地形图状极为类似的山形,视野范围内,有七八座山峰,在两山之间有道山口,司机介绍,那里当地人称为“豁子口”
二人弃车步行,终于来到这“豁子口”跟前。从开图上看是一点,但在实际上范围却是很大,二人只好圈定整个豁子口,在这个范围内寻找异常之处。
在一侧约有八九百米的半山腰上,这里方圆数百米寸草不生,山壁是一整块平滑的褐色岩石,大约呈五十多度的斜坡,奇怪的是在这块斜坡的中央有一块长约四米多,宽仅约一米五左右的类似石棺的怪石,与斜坡的中轴线的夹角约三十多度,在它的周围和下面并没有任何支撑的树木或其它的石头可以依靠,歪歪斜斜、孤苦零丁、摇摇欲坠、险象环生!好像随时都有可能从山上滚滚而下。但是,它就这样似动非动、欲奔又止,让看见的人都提心吊胆!
除了形状怪异之外,其它并无异常,但顾应洲断定,此处必有玄机,只是尚未发现而已。
二人也不着急,席地而坐,歇息片刻后,便分头查找,整个巨石所占面积并不太,也就是百十平米方圆,先是外围,然后是内里,就在搜索至石棺状石头时,顾应洲本以为又是一无所获时,却听温玄素喊道:
“顾应洲,过来,你看这里。”
顾应洲忙过去,顺着温玄素手指不方向看去,只见在棺着顶部,有几条纵横交错的线,这线十分模糊,想来定是这千百年来风吹日晒,石材风化,若不是二人都是修仙之人,普通人是决计发现不了。
上面是三横三竖的线,形成一个规则的方形,中间亦有若干小格。
温玄素却道:“你可知奇门遁甲之术?”
顾应洲自然听过,而且前不久在浮屠界那个母蛎大师曾要比试遁甲之术,可当时他们几人无一人通晓,还输了一局。
顾应洲道:“确实听过,可一点研究也没有。”
温玄素却说道:“这应该是遁甲之术的九宫格。”然后在地上寻一小石块,身体站在南面,面北看着九宫格说道:“九宫格有一口诀,便是,戴九履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中间为五。”再按对应的格,写上从一到九九个数字。
顾应洲感觉甚是神奇,可惜对这遁甲之术一窍不通,心中暗道,待有时间,一定钻研些术法。
只见温玄素,上去顺点了七个格子,说道:“这七个数字格这是羊皮图上的第一行数字,应该是进入此地下藏宝之处的密码,我刚才只是试点了下,我们做好准备,若是我激发灵力,再次按下后,可能有异变发生。”
顾应洲点了点头,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只见温玄素手指上灵光闪烁,按九八二六五三一顺序,用力点了九宫格中的七个格,当七格点完,异象出现,只见那九宫格上灵力闪动,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整个褐色巨石瞬间崩塌,直直地向下落去。
顾应洲早有准备,在整个巨石下落的瞬间,莲花台从身体中飞出,间不容发之际一手环抱温玄素,稳稳地坐在莲台上,他没有驱动莲台上升,而是随着巨石下落的方向缓缓地下落。顾应洲放开温玄素,让她坐在身边,紧张地观察着周边的情形。
温玄素自然是在点击九宫格输入密码时,亦是做好了出现突发情况的准备,但意外的是整个巨石崩塌,想要跃起时,脚下已无着力点。正苦思对策时,却见顾应洲体内飞出一莲台,被顾应洲一把抱在腋下,坐在莲台上,缓缓下落。由刚才的瞬间惊慌,变成了看客。缓了口气问道:
“师弟,你什么时候学会了此等仙术,真得很实用!”
顾应洲回道:“还记得那次,我们在一起时被水若烟追杀吧,就是那时我初次使用,当时还不熟练,但也就是凭此法,躲开了水若烟的擒拿,否刚我现在早就成了她的刀下之鬼!”
说话间,二人已到了坑底,坑底一侧有一洞室,二人沿着洞室走了十几米,便有一平滑石壁阻挡了前进的路,顾应洲道:
“这应该是一道石门,只是同周边结合的比较好,不细看不真看不出是道石门。”
石门上同样刻着九宫格,十分清晰。温玄素毫不犹豫,上前按着羊皮图上的第二行数字,再一次点击了七个方格。九宫格上灵力闪动,几秒钟之后,石门发出”嘎吱“声响,缓缓地向上提起。
顾应洲率先进入里面的石室,迎面却是一块半人高的石碑,上面是几个篆字:墨翟自葬于此。
这,难道这是墨子墓?自葬?那就是说是墨子自己修的墓室,然后封上墓室死在里面。
有传说墨子最后死于乱军之中,难道又是空穴来风?不,顾应洲想,一定是墨子在参加某一次战斗中失踪,人们便想当然认为,墨子死于战争,其实真相可能是墨子在那次战斗中主动退出,而后自葬于此。
顾应洲围着墓碑转一圈,发现在石碑的后面还有字:天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这正是墨子的一句名言。是他关于王权与民主政治的最主要观点,也是他的政治理想。墨子深受上古时期王权禅让的影响,提出尊王选王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在当时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天下为主导的政治体制下,必然不见容于社会,这也是墨子的学说最后退出当时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越过墓碑,在石室中央是一巨大的石棺,石棺的正面有一小鼎,模样与顾应洲手头的小鼎大小一般无二。顾应洲拿起来详细端详,上见上而雕刻着山川图形,还有鸟兽虫鱼,而底部铸有一字:雍。难道这是禹王鼎中的雍州鼎?
再看鼎里,有一小块羊皮,上面写着字:幽王无道,犬戎入京,掠走雍鼎。余入西地,寻回此鼎。王权之兆,再归华夏,幸甚至哉!后世子孙,待到盛世,献鼎君王。千秋万载,既寿永昌!
这此段话,前几句说得是周幽王风火戏诸侯,后来犬戎袭击京都镐京,却没有一个诸侯来救,幽王死于战乱,而犬戎掠走了象征王权的九鼎之一的雍州鼎。后来墨子进入西北,终于寻到了这尊雍鼎,希望后世传人,在盛世来临时,将此鼎献给君王,希望华夏一统,千秋万载。
看来王权思想对于墨子影响至深,他所盼望的盛世早已来临,但现在早无君王,人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工作分工的不同。
顾应洲将小鼎和羊皮交给温玄素观看,自己则是观察四周。除入口一侧外,其他三面,全部是原石书架,后面亦被镂空。书架上放的全部是一捆捆的竹简,每个石格上都刻有签条,显然是将竹简分门别类,以免混杂。一个签条上是:医类。顾应洲从上面取下一卷打开,却是《天回》标注为秦越人所着。再看另一类,签条上是:史书。再打开一卷,内容却是燕国史官所记载的历史。
再看另一格,签条名字:墨家,顾应洲看的比效力细,这里所存墨家竹简特别多,除了顾应洲读过的墨子一书内容外,大都是有关数术,物理,宇宙方面的书。顾应洲真的震惊了,怪不得有人说,他个人的成就是整个希腊。如果有人看到这些竹简,那一定会说,墨子在科学上的成就超过整个希腊不是一星半点。顾应洲还特意翻看了墨子有关机械技术方面的着作,这是超过当时整时代的发明创造,如果当时能传播于世,那华夏早就进入了机械化的时代,何必被后来的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
但是不幸的是他的这些着作被当时的人称作奇技淫巧,不容于世间,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是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华夏民族的悲哀。
墨子早年出身于贫寒之家,匠人出身,据说技艺超群,后来在儒家学习,再后来便是自己创立学派,在当时发展的很快,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与儒家成为并立的两大显学之一。但是墨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犹如昙花一现,在秦汉以后,基本销声匿迹。概因墨子的思想不见容于那个时代,过去超前。但是即便是他的政治思想不容当时的统治者,那他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述着作为什么也不能获得传播?顾应洲想,应该是墨子的政治思想被儒学打压,连同他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也被人为的封禁。加之着作散佚丢失,最后没了传承。
儒学不仅迫害了墨家,也迫害了我们这个民族。它仅仅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对人民进行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华夏民族即使经过多次的改朝换代,但生产力水平始终在低端徘徊,走进了历史的怪圈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