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3章 准备打井
舜华正要说话,大弟秉哲从她身后冲出来,指着五奶奶丁氏怒喝道:“又来我家闹事!又来欺负我阿姐!有本事你欺负别人去啊,老而不死是为贼!”
丁氏愣了一下,随即跳起来,指着秉哲骂道:“我是你族奶,你骂谁是贼呢?偷你家啥了?你给我说清楚!”
秉辰、秉望、秉生、刘世祥也从教室里出来,秉辰也生气了,正要出去理论。
舜华把秉哲护在身后,对着围观的人群笑道:“有这样借粮食的吗?开口就喊救命?我今天不借粮食的话,是不是就害了你一家人的性命?这么大的罪名,哪个担得起?”
人群有人点头:“这家里还有粮呢,就来借粮,要是家里没粮了,不得上门来抢?”
“跟你小儿子借啊,你小儿子分家里一半的田地,他有粮。”
“是啊,他一家子女人,吃得了多少?”
话题眼看要跑偏,舜华不愿意跟这种人浪费时间。今日正好当面说进清,免得有人想打借粮的主意。
“五奶奶,你别嚎了,昨天刚分了社粮,你急啥?
今天当着众位族亲,我把话讲明白:我家那点粮食,不借,不卖,今日起,到茉莉花地里挑水浇地的,一律用稻谷支付工钱,价钱随行就市!
五奶奶,您老听明白了吗?要粮食,去周大叔那里挑水去!
再来我家闹腾,直接绑了送县衙去!
县尊大人来我家吃过杀猪饭,看看到时候,是我倒霉还是您倒霉!”
众人一想,是啊,去年县尊还来他家吃过杀猪饭呢,真被绑去县衙,县尊肯定是帮着她家的。
舜华说完,不理五奶奶和围观的众人,返身关上门,又插了两根抵门杠。
一回头,见刘世祥和秉哲兄弟、芸姨娘、周阿公、周二田两口子,全都站在院子里,担忧地望着她。
舜华冲他们笑了笑:“没事,咱们该干嘛干嘛,为了几声狗吠,咱们还不吃饭了?”
秉哲很生气,也很无力,他是家里最大的男孩子,却什么都做不了,阿姐挡在他们身前,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思来想去,只有读书进学,他哪怕考上个秀才,姐弟们也不会被人如此轻视,明目张胆在欺上门来。
刘世祥的心思也跟秉哲一样,他现在没有话语权,他要是有一官半职,那些人也会忌惮一些吧?
“走,读书去!”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领着其他人回教室去了。
舜华对靶姨娘说:“姨娘去后院,看着女伢子们,别让她们到假山上爬高踩低的,万一伤着了,不好向她们父母交待。”
芸姨娘含着眼泪,转身去了后院,周二婶跟着去忙了。
乘下周阿公和周二田。
周阿公望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担忧地说:“这天再不下雨,以后少不了这样的吵闹。”
舜华想着“湖广大饥”,原来是旱灾啊,湖广受灾,做为邻居的江西,也受到了影响,瑞昌地区,年后就没有下过雨。
作为大明粮仓的湖广受灾,粮食一旦减产,全国都要受影响。
就像前世,如果黑土地或者中原的粮食减少,全国都要受影响一样。
前世还可以通过进口粮食来补充,这大明,到哪里调粮?
北面的民族,粮食主要靠抢。
西北诸省,不饿死人,就是盛世。
西南,四川倒是天府之国,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南洋倒是有米,以现在的运输能力,白菜价运回来都要贵过肉价,一点不现实。
鱼米之乡的江南,八成的土地上,种的是棉花,槡树,粮食自给尚且困难,哪里有余粮接济别人?
所以,这时代的天灾,只能自己扛。
舜华觉得,与长江只隔着一座凤凰山的袁家村,还不至于遭受旱灾吧?
她决定出去看看,坐以待毙不是她的风格。
周大田正领着十几个人,挑水浇地。
“周大叔,今天怎么少了这么多人?”舜华还以为,是上午她宣布要以粮食抵工钱,吓走了一些人呢。
“这些都是家里无地的,靠做短工养家糊口的人,”周大田放下水桶,边撩起衣襟擦汗边回答道,“家里有田地的,都忙庄稼去了。”
茉莉花地离凤凰溪有两里路远,五十亩地,全靠挑水抗旱的话,累人不说,成本也太大了,到时候卖花的钱还不够付工钱的。
周阿公也觉得这样不行,想了想,对舜华说:“大小姐,要不,在地边打两口井吧。”
舜华正在想,如何把凤凰溪的水引到地边上来,听了周阿公的建议,觉得有道理。
“对啊,周阿公你家不就有口井吗?走,去看看你家水井的出水量。”
周阿公的家就在茉莉花地的旁边,宅基地还是袁秀才送的。
周阿公从深宅大院出来的,建房后,第一时间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实现用水自由。
舜华一看井口的水位,信心大增。水位的高度,能高过三分之二的坡地,水一提出来,有一大半的地能实现自动浇灌。
“那须弥寺的水井,还在半山腰上,据说是打在水脉上的。”周阿公指着远处的一处亭子,亭子里有一口八角水井。
打水井要找水脉,舜华前世在论坛上看过帖子,这点常识还是晓得的。
“既然有水脉,那就打两口井。”舜华瞬间就做了决定,有了水井,不仅现在能抗旱,以后浇地,也不用往来凤凰溪挑水,省多少人工。
舜华回村,带着周二田,去了村里的包工头袁大匠家,请老人家到凤凰山上寻看水脉,帮她家在地边打两口井。
正是春耕农忙的时节,修房造屋的人少,袁大匠正好有空,当即就随着二人到村外看地方。
二人陪着他,先去看周家的水井。
周阿公家的院子,正处在一个小小的山弯处,坐北向南,东面是舜华家的茉莉花地,西面,是王衍爵刚租下的地。
“秀才给了周家一块好宅基地啊,”袁大匠边看边点头,“藏风聚气,好地方。
只是这水井的位置有些偏了,要是往西边再移五十步,就能跟上面须弥寺的八角井一样,打在水脉上。”
舜华心说:这么神奇?居然能看到地下水的走势?
“二爷爷,我准备在这两块地边打两口井,你老看可行?”舜华指出东边和西边的两块地,恭敬地问道。
“这一面山坡,除了这处,其它地方的水源都不好,要打到低过凤凰溪,水才好,用于吃水还行,浇地的话,还不如去凤凰溪挑水呢。”
最后决定,在袁大匠看好的地方打井,再在旁边修一个小型的水塘。
袁大匠说,刚抽上来的井水太凉,浇灌庄稼不好,要等晒到水温跟地面水一样后,才好用浇地。小孩子吃凉的会拉肚子,庄稼也会!
舜华虚心受教:都是学问啊。
第二天,袁大匠带着工程队进场,开始打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