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章 刘世祥的消息
在繁忙的六月,舜华终于收到了刘世祥的信。
这封信是今年二月写的,辗转了四个月才到舜华的手里,可见这时代信息传递之艰难。
舜华看完信,终于搞清楚了刘世祥的行踪。
原来,去年八月,刘世祥中举后,刘夫人兴冲冲地带着儿子,准备回京参加今年的恩科。
到了南京,才知道运河溃堤,南北交通中断。
南方的举子赶不及北上,皇上取消了今年的恩科,让各地举子参加明年正常的科举。
刘夫人一刻也不想回瑞昌乡下,执意带着儿子走陆路北上。
刚过长江,就遇到大批南下的难民,刘家母子只好退回到南京,住到江西会馆里。
刘世祥很想回瑞昌,继续到师妹家里坐馆当先生,秉哲兄弟去书院上学了,家里还有秉望和秉良,也需要读书啊。
刘夫人坚决反对,儿子是要考进士的人,如何能把时间浪费在两个小儿身上?
她要带着儿子回北京,给儿子找个名师指导,让儿子一鼓作气,考中进士,那时候,她才能真正地扬眉吐气。
刘夫人带着儿子和秋姑姑、周大宝,在南京过了新年,只等到3月,运河通航了,这才北上。
舜华收到的信,就是刘世祥北上前写的。
话说,北京城,刘夫人带着儿子,千辛万苦地回到了娘家。
娘家姓吴,吴父现做着工部左侍郎。
刘夫人的母亲,是极有体面的姨娘,过的也是养尊处优的日子,一点也不显老,跟饱经风霜的刘夫人比起来,宛若姐妹。
母女俩快二十年没见,自然是抱头痛哭一番。
刘世祥和秋姑姑,也在一旁掉泪。
哭了许久,老姨娘才止住悲伤,看向旁边的刘世祥:“这是大哥儿?”
刘夫人忙拉着儿子跪在老娘面前:“娘,你那狠心的女婿,半道上把女儿抛下,只留下祥哥儿,还有一个丫头叫润娘,这次走得匆忙,把润娘留在家里了。”
老姨娘扯过刘世祥,搂在怀里,肝呀肉呀地叫了一番,又哭又笑。
刘世祥十分不习惯,好容易挨到见面结束,回到住处,狠狠的洗了好几把脸。
刘夫人母子俩带着秋姑姑和大宝,被安排在老姨娘隔壁的院子里,刘家老夫人,指派了两个丫鬟和一个婆子来伺候。
刘夫人兄弟姊妹众多,她的姊妹,无论嫡庶,命运大多跟她相同。
她们的婚姻,不是用于结交豪门贵族,就是用来笼络年轻士子,为家族收罗人才。
刘世祥的阿爹,就是在考中进士后,被吴家看中,才把刘夫人许配给他,图他将来在官场上,为刘家的利益奔走。
谁知道这女婿没福气,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吴家对刘夫人这项投资,算是失败了。
吴家家主吴承南,现任工部左侍郎,下一步的目标,是工部尚书。
吴大人子女众多,他都快忘记刘夫人这个庶女了。
看到刘世祥一表人才,学问扎实,又考中了举人,稍加培养,就能考中进士,成为他官场上的助力。
这才把老姨娘旁边的小院子,指给了刘夫人母子居住,并嘱咐大夫人:刘世祥这个外孙,肯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要老夫人善待他。
老夫人这才安排了两个丫鬟和一个婆子过来照料, 并恢复了刘夫人的月例银子,连刘世祥也有每月五两的月银。
吴侍郎准备亲自教导刘世祥,这让刘夫人喜出望外,儿子的未来可期,她就要熬出头了。
老姨娘见刘世祥已经十九岁了,便问起他的亲事。
刘夫人就把儿子在袁家村求学,被老师看中,把大女儿许配给他的经过讲了。
老姨娘摇着头说:“咱们祥哥儿,将来是要做官的人,正该娶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对他的仕途才有帮助。
一个乡下小秀才的女儿,能给咱们祥哥儿什么帮助?况且又是死了父母,没有福气的,不是祥哥儿的良配呀。”
刘夫人说:“女儿何尝不知?只是,你那个外孙啊,是个犟脾气,就认准了那个乡下丫头,要不是女儿坚持,这会儿还在那丫头家里,当坐馆先生呢!”
老姨娘说:“祥哥儿在乡下,没见过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等他在北京待久了,看见咱们家结交的,都是官宦人家。
到时候眼界开阔了,有了对比,就不会再对那个乡下丫头念念不忘了。”
刘夫人无奈的说:“只好慢慢来,现在,那丫头在他心目中,是千好万好。女儿也不敢深劝他,等他见识了真正的大家闺秀,他就会看出,那乡下丫头与人家的差距来。”
老姨娘说:“咱们家的公子小姐们,时常请朋友聚会,让祥哥儿多去参加聚会,结识一些官宦子弟和大家小姐,他的心思就会慢慢转过来的。”
在吴家公子和小姐们看来,刘世祥只是一个来投亲的穷亲戚,根本不拿正眼瞧他。
这一天,老姨娘打听到,吴公子要跟一帮朋友去西山游玩,就央求老夫人,求吴公子把刘世祥带去见见世面。
吴公子说:“那位江西老表,是个书呆子,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一点都不好玩。”
老夫人说:“你姨娘求到我这里来了,你好歹给个面子,就当带着个阿猫阿狗,他自有伴当,不用你管。”
这边,刘夫人又劝刘世祥:“别整日窝在书斋里,出去游游山水,开朗开朗心情,向你表兄学学为人处世之道。”
刘世祥只好带着大宝,跟着表兄出行。
一班公子哥儿,全都骑马,连随从也骑马跑得飞快。
刘世祥和大宝傻了眼,牵着马站在原地发呆。
公子们哈哈大笑,跟吴公子调笑道:“哪里来的土包子?你也不让人搀扶一下,让人家怎么上马?”
吴公子失了面子,心里埋怨老娘,怎么让他带这个呆子出来?
只好让自己的小厮,把两人扶上马,牵着缰绳在后面慢慢跟上。
等刘世祥几人赶到西山,公子们的聚会,已经到了酒酣耳热之际。
众人见刘世祥和大宝从马上下来,两股颤颤,站立不稳,不由得又一阵调笑。
安慰他们说:“刘公子不用急,多骑几回就熟了。我们都是从小骑惯马的,你可不能和我们比。”
言语间充满讥讽,态度高高在上,根本不把刘世祥当成朋友请来的朋友。
刘世祥自嘲地说:“南方少马,早知道来北方要骑马,我就在家里,用老师家的大骡子练一练,省得拖了大家的后腿。”
众公子捧腹大笑,觉得这个江西老表,还有点自知之明,也不算太呆嘛。
刘世祥回家,对刘夫人说:“以后这样的聚会,不要叫儿子去参加了,儿子跟他们不是一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