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2章 王公公瘦一点更好看
袁鸿泰夫妇十分感动:“能住驿站最好了,一切花销,咱们自己掏,只要安全就好。”
当天下午,舜华就到了九江,先去拜访王安。
这两年,王安在九江过得很滋润,人都胖了一圈。
舜华见了,开玩笑说:“公公的气色越发的好了,只舜华还是觉得,瘦一点的公公更潇洒一些呢?”
虽然是个太监,王安也是个年轻的太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听到舜华的话,他不安的问:“真的?看来咱家得少吃一些。”
舜华放下茶杯说:“不用,让您那两个护卫,教你一套拳法,你每日在后花园里打一趟拳,自然就瘦下来了。
美食当前的时候,何故要委屈自己?”
晚安拍手笑的:“是极是极。”
又说:“现在不年不节的,又不是分红的日子,你来干啥?”
舜华笑得大眼弯弯地:“唉,在公公眼里,舜华是那样势利的人吗?”
“不是你势利,是你忙啊。”
“是的,舜华今日来,正有一桩事要求公公。”
当下,说了袁族长上京的事情,想来求一张官凭,方便一路上住驿站。
“公公放心,一切费用, 我大爷爷自会承担,不费朝廷的钱。”
“官凭的事情简单。只是,这天寒地冻的,老族长为何突然想起来要进京呢?”王安十分不解。
舜华沉默许久,觉得那张知县,实在是太贪婪了,他在任三年,瑞昌的地皮都要被刮掉三尺。
“此事,说来话长。”
舜华从重阳诗会开始,讲张知县如何当众收礼,害得在场的乡绅,纷纷将袁族长借钱送礼。
这一次,为了一份十亩地的土地买卖,前后收了1200两,才给盖章。
当然,有五百两,要等厂房盖起来和投产以后再上缴,他还没有收到。
又向舜华索要茉莉花茶,送了十斤还不满足,说是每年要上缴一百斤花茶,用于抵税。
舜华索性把自己收集的证据:乡绅们借款的那张清单、分期付款的那份协议,上面有吴知县的师爷签收的证明。
还有一千两的,茉莉花茶的完税证明,通通交给了王安,
这些证据,他本来是要托袁族长,带给王衍爵的,现在,直接交给王安更好。
这些太监身边的锦衣卫,肩负着皇家秘探的职责,有密折专送的权力。
王安接过一沓纸,沉着脸说:“一个小小的知县,如些行事,也忒贪了点,就交给咱家吧。”
王安写了一张证明,盖上内监官的大印,递给舜华:“袁族长既是进京,咱家就准备一点物产,和几封文书,托袁族长带上京里去。
也算是为皇家临时办趟差,住驿站更方便一些。”
舜华接过大明版的介绍信,感激地说:“公公帮了大忙,让我么叔好好谢你。”
告别王安,舜华去找棋姐儿。
棋姐儿的家,果然是九江城里的一处大宅,小两口在大宅里,有一处单独的院子。
见到舜华,棋姐儿开心得又是跳又是笑,还保持着女孩儿的娇憨,可见婚姻很幸福。
舜华说明来意,只说是老族长想念儿孙,执意要上京探望。
棋姐儿也有好多年,没见父母了,下面几个弟弟妹妹,她也没见过。
当下就要去找他夫君商量,安排人收拾行李。
舜华说:“请棋姐姐带我,先去拜见长辈,回来后,你们再商量也来得及啊。”
棋姐儿这才想起来,忙带着舜华到上房,拜见了林楠的阿公阿婆。
老人家听说袁族长上京,就猜到了舜华来的目的,不带舜华说明,就吩咐棋姐儿:
“你幺叔走不开,堂弟又在书院求学,楠哥儿也该进京,拜望岳父岳母,你们就同你阿爷一起去吧。”
舜华送上两盒茉莉花茶、两盒点心,两匹松江细棉布,两坛糯米酒。
老人家挺高兴, 又吩咐棋姐儿:“进京以后,让你阿爹,指导指导楠哥儿的功课。”
棋姐儿点头应是,带着舜华退了出来。
当晚,林楠被赶去书房休息,棋姐儿和舜华抵足而眠,说些女儿家的私房话。
棋姐儿问:“过了年,你也18岁了,刘家就没有来催婚?”
舜华用被子盖着头,闷声闷气地说:“不会,刘家已经退婚了。”
棋姐儿坐起来,一把揭开她头上的被子:“怎么会?那刘公子……刘世祥,不像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啊?”
舜华说:“退婚最好,我还得把弟妹们养大呢,别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棋棋儿说:“死丫头,别那么死心眼,女人,总归是要嫁人的。
你也别急,回头我问问你林姐夫,看他的同窗之中有优秀的,让他给你做媒。”
“别别别,”舜华说,“我刚挣脱了一副枷锁,你又给我找来根绳子。
快别操心了,我这个样子,找谁来,也是拖累人家。”
棋姐儿不说话了,暗自叹息,这么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竟然被退婚,那刘世祥,真是瞎了狗眼。
有了王安开的介绍信,袁族长这一路上京,就方便许多。
袁鸿泰夫妇,开始帮他收拾行装。
给袁鸿禹的江西特产:腊肉、香肠、板鸭,自家田里产的大米和黄豆,
还有舜华送的茉莉花茶和炒青茶各20斤,舜华说:“大爷爷人手少,带不了多少东西。
到北京后,如果送礼需要茶叶,就找王公子拆借,咱们明年再还他。”
陈阿公送的两袋子笋干和蘑菇干。
这些土仪,就装了一个骡车。
袁族长的衣服被子,茶叶茶具,日常用品,路上用的锅碗瓢盆,又装了一车。
拉车的马太老,袁鸿泰又到县城,买了一匹健壮温顺的骟马,回来拉车。
舜华家里人,都不知道刘世祥退婚之事。
周阿公听说袁族长上京,就写了一封信,托袁族长带给周大宝。
告诫他在刘公子身边好好当差,别忘了读书认字,以后就是做个管家,也需要识文断字。
舜华则问润娘:“想不想进京?”
润娘先满脸惊喜:“可以吗?”
然后,又沮丧地说:“我阿娘,一封信也没有写给我,我阿哥也不写信,他们都不想我。”
她明亮的杏眼里,慢慢涌上了泪水,赌气地说:“他们不想我,我也不想他们,我不去!”
旁边的秉望忙说道:“不去最好,以后,我带你去。”
舜华看得出,小姑娘还是很想去的,袁家人对她再好,这里也不是她的家。
她劝道:“你要真想去,就让秉望陪你去。不想去的话,也写封信报平安吧。”
润娘思考了一夜,觉得家里的豆腐生意,离不开人。
舜华阿姊每个月底的结算,也要他们帮忙,这个家,真走不开,便决定暂时不去了。
小姑娘只写了一封厚厚的信,同袁族长带给他阿哥。
舜华也写了一封信给王衍爵,说明袁族长这次上京的原因,和要办的事情。
托他关照一下,至少让人知道往哪里送礼,找谁才能办成事。
冬月初八,宜出行,袁族长把书院的事务,委托给文举人,族中之事,全部交给袁鸿泰。
从码头镇上船,到九江,会合了棋姐儿夫妇,搭袁鸿舟的运粮船,直到镇江分手,转往北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