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第308章 没钱

书名: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字数:2314 更新时间:2024-11-08 15:50:58

舜华到来,对慧娘的布置,果然非常满意:“阿姐一个人,住个小院子就行,你们还费心收拾,有心了。”

慧娘见她身边,只有一个立春,又拨了一个粗使婆子,负责院子里的洒扫,舜华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并无二话。

秉哲兄弟见阿姐到来,都十分开心,争着向阿姐汇报自己半年来的工作,想听听阿姐的意见。

秉哲授翰林院编修,在前三满院走,探花多如狗的翰林院,多的是待了十多年的老人,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辈,还处在端茶倒水的阶段,没什么成绩可言。

秉辰见阿哥讲完,忙把自己做的方案递给阿姐:“这是小弟写的方案,已经和阿哥讨论好几次了,也给先生看过,总觉得不如意,阿姐快帮小弟看看。”

舜华接过来,首先看那几个机构名称:“文院……嗯,不够全面;学科院……不够响亮,既然是研究各门学科的机构,不如就叫‘研究院’吧。”

舜华直接把后世的名称拿来用:“研究院下面,可以开设天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等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

因缘际会,秉辰既然有机会,走学术这条路,舜华不介意点燃科技树,让大明这个东方帝国焕发新机,避免后世三百年的沉沦。

虽然她不是全能的,但是,经过后世知识爆炸的洗礼,她总能给探索中的人们,指一个方向,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

她教秉辰画了一个组织架构图,归纳了一下,各个组织的研究方向,再把秉辰已经做好的方案,经过修改,以组织架构图为骨架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建院方案。

秉辰的方案交上去,万历帝十分满意,交给内阁,找各部的尚书,讨论执行方案。

会议在内阁的议事堂举行,首辅王锡爵主持会议。

大明内忧外患,西南和朝鲜的两处战场,消耗了无数的钱粮,目前还看不到胜利的曙光。

国内灾害不断,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瘟疫,灾害发生后,朝廷的赈济,总是杯水车薪,土地被豪强侵占,缴税的自由民越来越少。

作为首辅,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第一时间主持召开这场讨论会。

希望真的如陛下希望的那样,这个研究院,能造出更犀利的武器,在南海上抢回更多的财富,缓解大明的财政困难。

王锡爵先发言:“各位在二十天前的经筵上,都听到了翰林院庶吉士袁秉辰的发言,利玛窦先生传播的西方知识,我东方自古就有。

陛下听了,就想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整理、研究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知识,为大明所用。

这一份,就是袁秉辰撰写的建院方案,大家来讨论它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来执行。”

礼部沈一贯首先发言:“整理典籍,研究各项学科,翰林院就可以做了,何必还要另外设置一个机构?大明的冗官还不多吗?

我的建议是,把这个研究完的各个项目,下发到翰林院去,让各位翰林做去。”

沈一贯马上就要入阁,礼部左侍郎沈鲤,就要转正成为礼部侍郎,二人正在进行工作交接,他今天也参加了会议。

他与沈一贯不对付,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反对:“翰林院是人才储备库,让未来的阁臣和部堂,去研究如何种出高产的水稻?是浪费人才!”

兵部左侍郎李桢,深感大明兵器落后,让战争屡拖不绝,他说:“也不能全都归到翰林院,至少火器这块,要归到兵部来,一来,兵部已经有这方面的基础,二来,翰林们确实不适合研究兵器。”

工部左侍郎吴承南,好不容易得到“署本部印务”的机会,成为代尚书,巴不得做出点成绩来,好把前面那个“代”字去掉。

他说:“这方案上,水利、建筑、机械、采矿、冶金,这些项目,都应该归到工部管辖,跟兵部一样,工部也有这些基础,本官看,这方案上所谓的研究,也只是作一些优化而已。”

吏部蔡国珍不满地说:“陛下也真是,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能担得起吗?

这个研究院就算成立,也不能让他担任院长,必须选拔老成持重之人来主持,至于袁秉辰,可以做为副手,慢慢成长。

陛下拔苗助长,吏部就不能依着陛下的性子来,得依官场规矩。”

官场是什么规矩:论资排辈,一个还在观政的庶吉士,哪有资格挑这样的大梁?

几位部堂各执己见,争论得口干舌燥,茉莉花茶都喝了好几杯。

户部尚书赵世卿做了总结性发言:“没钱!”

争论声戛然而止。

会议结果呈报到乾清宫,万历帝又摔了一只茶杯:“朕就知道,朕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真想一个个撤了他们!”

万历皇帝也没撤,他派人通知秉辰:“等结果。”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结果,就是没结果。

秉辰受到了,踏入官场以来的第一场打击,他苦心孤诣整理的方案,被部堂大佬们批得一无是处,眼看就要束之高阁。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连晚饭也没心情吃,把自己锁在书房里发呆。

舜华找到他时,见他手握书卷,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注意力根本不在书上。

“怎么了?是陛下不满意你的方案?没关系,修改就行了嘛。”舜华打趣道,她前世,不知道修改过多少方案,所以,“哪有一次就做得完美的方案?”

“陛下没意见,是大臣们讨论时没通过,所以,方案被搁置起来了。”秉辰失望地说。

他是真的喜欢研究学问,他亲眼看到过,阿姐打造的铁水龙,是如何把凤凰溪的水,抽到高处的水渠,让袁家村的上千亩水田,插上了秧苗,让族人在大灾之年,也能吃饱肚子。

他还看到,阿姐建造的纺织厂,纺出粗细均匀的麻线,供应给瑞昌周边的各县乡民,价格比乡民自家绩的麻线便宜多了,乡民们只需要买麻线回去,就可以织麻布做衣衫。

阿姐告诉他,这叫技术进步,小到码头上的一组吊架,大到城头上架设的火炮,都蕴含着知识。

在对这些知识的探索方面,佛郎机人已经找到了方向,而大明,有比西方更先进的技术,需要有人去整理、研究。

舜华拉出一张纸,提起笔,在上面画了一幅简图。

秉辰好奇地问:“阿姐,你画运河做什么?”

舜华边画边说:“阿姐要告诉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