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6章 人才济济
慧娘说:“阿姊对他们的要求也忒高了,他们饭都吃不饱,哪里还顾得上体面?”
舜华放下窗帘,把长腿在车箱里伸了伸,活动了一下身子,才说:“是啊,仓禀实而知荣辱,说来说去,还是要让人吃饱饭啊。”
回到家里,慧娘派人去大街上的几家馒头店订馒头,一打听,才知道,宫里郑贵妃的娘家,在好多店里都订了馒头,准备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在城内外十几处地方施馒头呢。
店里的订单都排满了,慧娘的订单,没法生产。
舜华听了,心里顿时敲响了警钟,郑家这样做,显然是在收买人心看来,对那个位置,还不死心呢。
秉辰刚出了一个天大的风头,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要是因为一个馒头,抢了郑家的风头,郑贵妃枕头风一吹,万历帝还会像现在这样支持他吗?
秉辰的研究院一旦有失,舜华借船出海,向大明输入后世科技知识的计划,又要搁置起来。
一家人商量,干脆买了些米粮,往城内各处的慈幼局,送了些钱粮,求个心安。
真正要解决城内外的穷苦人,还得从长计议。
年后,各衙门复工,皇家研究所去年发到全国各地,征集技术爱好者的通知,也有了回应。
从正月十五开始,陆续有各类技术爱好者,来北京应聘。
其中有几位牛人,不得不提一下。
一位,是大明数学家,商人出身的程大位,就是发明珠算,写了《算法统宗》的那一位。
舜华在编写《算术》的时候,没有顺势推出算盘和珠算口诀,就是因为这位先生。
老先生年轻时从商,对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计算方法,都有研究,二十多年,才发明简单易用的算盘和珠算,期间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舜华要是篡夺人家的研究成果,真要遭雷劈了,所以,她早有打算,要等到老先生到来,以他的名义,推广珠算,给大明的科学家,应有的历史地位。
要知道,在计算机发明之前,珠算是未来几百年里,最便捷的计算方法。
程大位,应该列入影响中国的历史名人录。
老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一路舟车劳顿,却是精神矍铄。
秉辰兄弟从小学习珠算口诀,又学习打算盘,当他听说,这位老先生,就是发明珠算和算盘的牛人时,忍不住两眼冒出了崇拜的小星星。
亲自陪着程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队随从,到西山皇庄,挑了一处僻静的院子,做了数学研究所的办公场所。
“程先生远来辛苦,等先生休息好,晚辈再来请教。”
秉辰这样一位少年天才,对他一位商人,如此尊敬,让老先生受宠若惊,边称“不敢”。
另一位,就更牛了,大明火器专家,赵士桢,如今是鸿胪寺的八品主簿。
这位老先生年轻时,是一位太学生,因为字写得好,经常有人向他求字。
有一次,他写的折扇被陈矩带在身边,在万历帝面前上班的时候,拿出来扇了一下。万历帝看那字写得实在太好了,就赏他做了一个八品的鸿胪寺主簿,一做就是一辈子。
老先生发明了很多火器,其中最着名的是迅雷铳,能连发五次,而且是燧发枪。
佛朗机人现在用的,还是火绳枪呢。
所以,大明并不是没有先进的技术,只是从上到下的读书人,都没有重视而已。
舜华庆幸,她来到的这个时代,这些老先生都在健在,这是上天给她的机会,也是上天给大明的机会,她一定要好好抓住。
她嘱咐秉辰,要以师礼对待二位先生,为他们提供研究所需要的一切:场地、人手、材料、资金,只要先生提出来,就要想办法满足。
连他们带的学生或徒弟,全都要安排好,都是人才啊。
程大位,领数学研究所的所长职务,带着两个儿子,把数学研究所的架子搭起来了。
赵士桢,领了火器研究所的所长职务,舜华把于兴带的两个护卫,袁十一和袁十三放到他身边做助理,既是保护老先生的安全,也帮他做一些体力活。
还从工部要了一户铁匠,一家父子三人,负责打制他研究出来的火器。
第一个要制作的,当然是“迅雷铳”,舜华的计划,下半年,南洋公司出海的商船,护卫们应该人手一把“迅雷铳”,到时候,还怕什么火绳枪?
二月,一位年轻人,从陕西风尘仆仆地赶来,还是一位举人,叫王徵。
这是一位技术牛人,一生科研成果无数。
这些成果列出来,可能会亮瞎许多人的眼睛:木偶机器人、自行车、自鸣钟、虹吸灌溉、风车、连弩等几十种半自动、半机械化的器具,据说他在乡间劳作时,会使用自行车来运送粮食。
是不是很魔幻?
他发明的木偶机器人,能从事舂米、汲水、烧饭、揉饼、拉风箱等复杂的劳作,真让人惊掉下巴。
他带来了一个自行车,舜华一看,跟后世的自行车完全是两码事。
这个自行车,有四只脚,外形像一头牛,是通过装在牛肚子里的机关,让它跟普通牛一样走路前进。
舜华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啊。
没说的,秉辰亲自把他迎进了皇家研究院,主管机械研究所。
还邀请他的父亲和舅舅,也来研究院任职。
他父亲,可以和程大位一起研究数学,皇家印书馆可以刊印他的“算术歌”,并支付版权费。
王徵此来,是因为要参加两年后的会试,提前来京,只是想来看看,皇家研究院,是不是真的在招揽人才,对于秉辰邀请他家人来京的提议,并没有答应。
秉辰没有强求,在西山皇庄,给他分了一座院子,让他边攻读,边研究,皇庄里的田庄和佃户,为他的研究成果提供实验基地。
另外,这个时期,大明的医学发展,也是牛人辈出,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已经在四年前去世。
任职太医院的龚廷贤,堪称这个时代的医学泰斗。
他是江西老乡,秉辰备了一些江西特产,亲自上门拜访,想请他担任医学研究所的所长职务。
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主要精力,放在撰写他的医学着作上。
对于秉辰这个优秀的小同乡,老先生十分欣赏,不忍拒绝他,就对他说:“老夫向你推荐一个人,这个人的针灸技术,在当今大明,当是无人能及。”
秉辰对医学,只知一点书本上的皮毛,当下虚心受教:“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先生推荐浙江三衢人杨济石,也曾经是一位太医院的医官,后来辞职,到民间四处行医。
杨家祖传的针灸之术,独步天下,能请到这位老先生,来主持皇家医学研究所,应该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探讨医学。
秉承谢过龚太医,当下派阿仁,带着他的推荐信,去浙江请杨济石老先生。如果先生不在家,也要留下介绍信,皇家研究院将虚位以待。
有了有了数学、火器、机械、医学研究所,皇家科学院的架子,算搭起来了,西山皇庄,渐渐的有了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