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4章 南洋公学
周掌柜没想到,他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出海,居然还能见到施二姐。
如今的施二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柔弱的女子,她成了一个女海盗,专门在海上打劫佛朗机人,火烧敌船的法子,也是她从大明船队那里学来的。
这一次,加上南洋公司的秘密武器,效果出奇地好。最主要的,是她又见到了她的救命恩人小七,她请周掌柜做媒,她要嫁给小七。
小七,是王家收留的孤儿,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练就了一身的武艺,被王老爹选中,做了王衍爵的护卫。
王衍爵找小七谈话:“你也二十好几,该成个家了,施二姐之事,你是个什么态度?”
小七摇头:“不晓得,小人听公子安排。”
舜华在旁边说:“施家的祖上,曾是永乐帝封的旧港宣慰使,所以,施家在南洋汉人中间,还是有影响力的。
你家公子的意思,你有机会留在南洋,和施二姐一起,可以加强大明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南洋公司,也会给你提供武器,比如迅雷铳,比如燃烧弹。
甚至更重要的炸药,有了这些武器,你们再扩大队伍,足可以控制南洋,维护这一地区的秩序。”
小七想:“这袁小姐的野心,真不是一般的大呀,女人,原来都这么可怕的吗?”
王衍爵说:“你愿意留在南洋的话,这次回去,我就派人,到官府改了你的奴籍……”
话还没说完,小七急切地喊道:“公子,你不要小人了吗?”
舜华不理解,恢复小七的良民身份,他怎么还紧张起来了?
就听王衍爵说:“怎么会?施小姐既然要跟着你,咱们总得对得起人家不是?不能让你们以后的孩子,也成为奴籍嘛。”
小七想了想,不出声,这是同意了。
舜华又说:“其实,你留在南洋,也是帮你家公子,大明这几年来,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南洋,不仅要用来做贸易,也要用来产粮食,更要用来接收自然灾害产生的难民。
你,就要为你家公子,守好这块地方,用来应对接下来的乱世。”
王衍爵和小七,都惊讶地望向她:乱世?
舜华为了说服小七,连天机都泄露了。
小七点点头:“即是公子需要,小七答应就是。”
在周掌柜的主持下,施二姐和小七,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一扫两次大仗带来的颓废氛围,马尼拉逐渐热闹起来,街上的商铺,陆陆续续地开门,有了行人。
各地的客商陆续到来,经历两次大战的马尼拉,恢复了生机。
有了小七在巴达维亚,南洋公司的触角,终于伸到了南洋的核心区域。
在周掌柜的劝说下,林逸南也加入了南洋公司,为表诚意,王衍爵给了他一个点的股份,可别小瞧这一个点,这是南洋公司一年利润的一个点,就这一点,也大大超过了他往年一年的收入。
何况,王衍爵私下里告诉他,南洋公司的生意,有六成的股份,是大明皇帝的。
为皇帝办好了事,想得一个官身,还不容易?这个,才是吸引林逸南加入南洋公司的最大筹码。
大仑山惨案后,当地的几个汉人家族,损失惨重,地位重新洗牌,临时自治会,经过改组,成立了“南洋汉人自治联合会”,第一届会长,林逸南。
南洋各岛上,可组建“南洋汉人自治会XX分会”,经总会批准后,可以享受到南洋公司提供的各种福利。
自治会提出“南洋汉人,炎黄子孙,和衷共济,护卫大明”的口号,没办法,任何时代,任何团体,政治必须正确,才能生存下去。
就如汪年几人,看见王衍爵在南洋,成立“汉人自治会”,都怀疑他有谋逆之心,直到这个口号提出来,几人才放下心来。
连亲如兄弟的好友,都会这样想,更别说其他人了。
俞咨皋是五位副会长之一,奉命镇守马尼拉,统领一千自治军,自治军的粮草和武器供应,都由南洋公司出钱,相当于,南洋公司,接管了这支军队。
陈良弼做为俞咨皋的副手,主要工作,是组建和控制各岛上的汉人自治军。
自治会还成立了一所学校,招收南洋各地的汉人子弟,学习汉家经典,牢记根在大明。
第一笔投资,来自布雷特的赎身银子,自治会用这笔钱,修建了教室、校舍、饭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学校的课程设计,除了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天文、自然、音乐、美术等等学科,是舜华按照后世的学科设计的。
当然,有的学科,目前还招不到老师,比如物理、华学,东西方都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科学实验,更不用说都学生了。
学校规定,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只要能来讲解这些知识的,哪怕只讲一节课,学校也会付给丰厚的报酬。
三人行,必有我师嘛,知识,也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校舍还在修建的时候,汪年就跑来找王衍爵:“元礼,我觉得,我应该留下来,南洋公司成立这几年来,我汪年只知道,元礼赚回来的银子很多。
却不知道,这银子,赚得如此艰辛,风暴、海盗、佛朗机人、甚至土着,每一次威胁,都足以让商船万劫不复。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局面,我汪年,也应该为公司出一份力,助你这个兄弟一臂之力嘛。
我决定留在学校,等明年,你再来的时候,我再回去吧。”
说完,猛扇风,他手中的折扇,已经改成了当地人用的大蒲扇,扇的风更大,没办法,这里实在是太热了。
王衍爵望着他,愣了半晌,笑容在他的俊脸上绽放,宛然花开:“大年,我庆幸,今生能交到你这样一个兄弟,值了。”
舜华也没想到,汪年能下这个决心,她把几经讨论,才最后确定下来的建校方案,郑重地交到汪年手里:“既如此,这个‘南洋公学’的山长,就非你莫属了。”
杨文卿和徐文宁也想留下来,汪年摇头说:“良臣可以留下来,致远不行,等你回去生了儿子再来。”
逗得几人哈哈大笑,小屁孩徐霞客,很狗腿地为诸位倒茶,然后对汪年说:“大年兄,我给你做书童吧,为你跑腿,抄写文件,你在船上写的‘九洲异闻录’,不就是我帮你誊写的吗?”
说到这事,舜华想起来了,她说:“对了,汪公子,请加紧修订你的‘九洲异闻录’,待我拿回去,让皇家印书馆为你印出来,肯定畅销。
赚了钱,付你稿费。”
汪年的脸色,少有地郑重起来,读书人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大目标。着书立言,然后传之后世,在读书人心中无比重要,因为,这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