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99章 效齐纨鲁缟故事
王衍爵说:“正是,陛下,这羊毛,臣等有不同的理解。”
万历帝道:“哦,说来听听。”
王衍爵理了理思路,在脑海里把昨晚与舜华拟定的大纳过了一遍,这才说道:“这羊毛,和麻、棉、丝一样,可以纺成毛线,织成布匹,是一种重要的纺织材料。
蒙古人只懂得做一些粗加工,所以他们的毡毯和衣服,都十分厚重粗糙,连他们的贵族,也更愿意穿咱们汉人纺织的棉布和丝绸。
现在,我们找到了加工方法,可以把蒙古的羊毛,加工成又轻又暖的布匹,咱们这样……这样……再这样……”
他把舜华讲给他听的,对羊毛的理解和操作,一点点地讲给万历帝听,最后说:“现在,在蒙古,三娘子还能镇得住各部族,使各部不敢南下劫掠大明。
但是,三娘子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对朝政的掌控,也越来越弱,我大明对蒙古的政策,也要做出调整。
趁着如今的和平期,大搞羊毛贸易,让蒙古人除了生产羊毛,什么也不用生产。
十年二十年后,他们经济和生活,完全依赖于我大明,他要是敢反叛,我大明,只要停掉粮食供应,蒙古人和他们的战马,都得饿死……”
万历帝听得热血沸腾,大明的江山,是从蒙古人手里夺下来的,立国两百多年来,始终与蒙古人纠缠不休。
大明的哪一代君王,不希望像成祖皇帝那样,剑指漠北,把蒙古人赶得远远的?
可是,漠北地方,不适合耕种,即便赶走了蒙古人,也还有其他游牧部落前来,两千年来,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汉人政权的最大威胁。
如今,万历帝听到了,解决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方案,他怎能不激动?
看王衍爵讲了半天,他吩咐陈矩道:“大伴,给两位爱卿斟杯茶来。”
“谢陛下。”王衍爵和舜华赶紧道谢,在御书房,只有阁臣们,才有饮茶的资格。
趁着两人喝茶的时候,万历帝冷静了下来,强大的漠北蒙古,岂是一把羊毛就能解决的?
他犹豫着问:“王爱卿,这事,有几成把握?”
舜华知道所谓帝王心性,又想成为青史上的千古一帝,又害怕失败担上骂名,尤其是万历皇帝,是最不想承担责任的人。
她说:“陛下,可还记得齐纨鲁缟的故事?”
做为帝王,万历帝读的书也不少,他稍一回想,就明白了:“袁先生可是想说,管仲灭鲁之事?”
“正是,当初齐桓公想要灭鲁,可是齐国的国力不够,管仲就想出一个计策,让全国人都穿鲁国出产的鲁缟,禁止穿齐国生产的齐纨,虽然齐纨是和鲁缟一样有名的丝织品。
于是鲁缟大卖,鲁国和梁国的国君,都鼓励老百姓生产鲁缟,赚齐国人的钱。
两国人纷纷弃粮种桑,生产鲁缟,然后买齐国的粮食吃,慢慢形成了习惯。
然后,管仲突然宣布,要齐国人全都改穿齐纨,停止鲁缟进口,禁止粮食出口到鲁国和梁国。
于是鲁缟爆跌,粮食大涨,在齐国境内只要十钱一石的粮食,在鲁国和梁国,则需要上千钱一石。
两国百姓,纷纷投奔齐国,三年后,鲁国和梁国的国君,也只好归顺齐国。”
万历帝是知道这一故事的,但是,那个诚意伯王阳明,不是说知易行难么,他从没想过,名相管仲的奇谋,也能用到今天的蒙古人身上。
王衍爵也说:“陛下,今日之大明,与当初的齐国何其相似,不可能以武力消灭蒙古,蒙古又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胁,臣以为,可以一试。”
舜华也说:“俺答封贡以前,大明禁止向蒙古出售粮食,蒙古人就年年南下打草谷。
这三十多年来,因为开了边市互易,蒙古人能买到粮食,劫掠的就少了,但他们还有良马,还有战士能拉得动强弓。
咱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放弃养马牛,全部养绵羊,就像鲁国人放弃种粮食,全都生产鲁缟一样。”
“好,好,好!”万历帝说,“就算不消灭他们,也能削弱蒙古人的实力,让他们无力南侵。”
舜华又助攻道:“而我大明,只消建几座毛纺厂,生产出来的毛线和布匹,再低价卖给蒙古人。
我们的毛纺厂,还能吸收难民和失地农民做工挣钱,流民少了,社会就更稳定。”
这一点更让万历帝心动,近几年,天灾越来越频繁,朝廷为了维持西南战场的开支,连税赋也不能减少,更别说赈济了。
要是真能建几座毛纺厂,吸收个三五万难民,按西山被服厂的薪资水平,一人做工,可以养活三到五人,光是毛纺厂,就能养活十到十五万人。
万历心动了,他问:“两位爱卿,需要朕如何支持你们?又要投钱?”
王衍爵低头答道:“投钱是下一步,微臣二人前来,一是向陛下讲明羊毛的价值,望陛下能支持羊毛贸易,遣使与三娘子重申盟好,支持三娘子在蒙古稳固她的统治地位。
二是,遵循‘大事不可决于众人’的原则,用羊毛征服蒙古,这样的大事,陛下心中有数就行,不可宣之于口,传到蒙古人那里,就前功尽弃了。
十年八年后,水到渠成,国人自会见到陛下的高瞻远瞩。”
万历点头:“这个,朕知道,就像南洋公司,要是交给臣子们讨论,到现在也未必成事。”
“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等二人出门,万历帝走回御案,用手抚摸那两匹柔软的羊毛布,遗憾地对陈矩说:“可惜,只有两匹,大伴,把这匹黑色的,送给太后,这匹白色的,给贵妃送去吧。”
整个庭对过程,陈矩站在旁边,就跟空气一样,但是,舜华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直可惜:皇家真是错过了一位好太子妃啊。
听到万历帝吩咐,他上前抱起两匹布,自去安排。
再说,舜华和王衍爵回到大时雍坊,舜华还在好奇地问:“你说,陛下会派谁出使蒙古?”
“自然是礼部的官员,”王衍爵说,“咱们现在,先忙哪一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