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 分类: | 字数:115.7万

第464章 装卸公司的新业务

书名:长姐当家,我在大明做外贸 作者:种菊南山下 字数:2347 更新时间:2024-11-08 15:50:58

一路上,王衍爵也沉默了,他想起,从认字启蒙开始,师长教导他们的,都是“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的为官之道,也是如何“牧民”,就是,普通贫民,就是一群绵羊,官员的责任,就是放牧好他们,让他们多产羊羔,多产奶。

能在挤羊奶的时候,为小羊羔留多一口,就是一心为民的好官了,如果还能为羊群赶跑来欺负他们的豺郎,那就是绵羊口中的“清天”了。

轻徭薄赋,已经是士大夫治民的最高境界,却从没有哪位官员,想着怎样让他治下的贫民吃饱穿暖。

他的新婚妻子,却从经商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并且将它付诸实施。

是谁教给她这样的思想的?

此时,王衍爵对袁家村乡下那位早逝的岳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那到底是怎样一位隐世的高人?才能教育出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女儿来?

想到这里,他对妻子说:“安排好南京的事,咱们尽快回袁家村吧。”

舜华不解地问:“不是说好十天后吗?怎么突然着急起来了?”

王衍爵找了个很好的借口:“我这不是,想早日到岳父岳母的坟前,磕一个头嘛。”

“哦,那就回润龙里,找周大宝,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先。”

第二天,周大宝赶着车,和雷七娘一起,到上元县慈幼局,挑选了十二个八到十二岁的孩子,这些孩子经过培训后,全都要放到建安坊的王家,负责伺候王家父母。

王鹤年留守南就,是要监督儿子瞻园旁边的园子建造,这时代,一座好园子,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都造不出来。

十二个丫环小厮,根本不够,好在建安坊的院子不大,用不了那么多人,新园子建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可以慢慢培养。

舜华前世,对人贩子深恶痛绝,这一世,她宁愿到慈幼局领养孤儿出来,自己花功夫培训,也不要人牙子那里,已经培训好的人。

十日后,袁鸿舟如约派了一艘浙江船,来接舜华夫妻回乡祭祖、请客。

舜华从南京带回去做回礼的松江布、绸缎、白糖、书籍等,装了满满一船。

单是记账,就把清明和谷雨两个小丫环忙坏了,幸好有秉良和雷杨帮手,四人花了整整两天,直到船过安庆,才把物品明细整理好。

此时,正是盛夏七月,江上水岛翔集,岸边的芦苇和蓼草正在疯长,风吹过,一片绿色的波浪起伏,送进船舱的风,夹杂着泥醒气和水草的清香。

一路行来,大大小小的码头上,全都竖起高高的吊架,用了上手推车,上下货的速度,比原来快多了。

“这些吊架,有多少是你长江装卸公司的?”王衍爵在心中盘算着这些码头的收入,越算,心中越吃惊。

难怪到南洋投资开荒的,全是长江装卸公司的大小老板呢,这些人,在码头上,真是赚到了第一桶金啊。

“五成吧,”舜华说,“那些装简单的吊架和手推车,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长江装卸现在的赚钱路径,并不是单纯的装卸货物一条,”舜华为他解释道,“还有依托码头建立的仓储、货物运输业务,还有产品销售这一块。”

王衍爵在安庆码头,还看到一家百货商店,里面有南洋公司运回来的香料,大员岛上的甘蔗酒、白粮、红糖、海产等;也有北京被服厂生产的棉布鞋、麻布鞋和包袋。

还有袁家村麻纺厂出产的麻绳、麻线、麻布等各种麻制品。

各地的小商人,货郎,来这里批发这些货品,走乡串户地销售到各个村镇。

这些副业收入,已经超过了装卸这块主业的收入。

“唉,只怪那时候咱们不熟,没赶上长江装卸的投资,错过了一个好机会。”王衍爵遗憾地说。

舜华想了想,笑道:“那时候,你是世家大族的公子,小女子怎么敢邀请你投资这搬搬抬抬的生意?挣的都是血汗钱。”

船到九江,王衍爵要去看看他的仓库,船就停在了仓库外的码头上。

在这里管理仓库的,是汪大掌柜的一个侄子,叫汪鸣盛,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长得跟汪大掌柜有三分像,瘦削的脸上,带着精明。

九江仓库与原来相比,没多大变化,只是新修了一栋两层楼的员工宿舍,也开着一家杂货店,连和记银行的办事处,也开到这里来了。

汪鸣盛殷切地两位东家介绍道:“这杂货店,是在我大伯手里开起来的,不但卖货,还收购鄱阳湖周边的土特产,卖给上下游来的货商。

这间和记银行的办事处,是两个月前刚开的,只有两位工作人员,都是从仓库的记账员里选拔上去的,上面来的人,培训了半个月,这两人就能独立处理业务了。”

舜华望着仓库里满满的稻谷和油菜籽,担心地问:“九江仓库收这么多粮食,种地的农民还有饭吃么?”

“怎么没有?”汪鸣盛说,“有了咱们这个稳定的收购渠道,鄱阳湖周边府县的农民,开荒种地的热情很高,据常年在各地跑船的袁二爷,都说各地的水田,开得越来越多,还有人七荒种药材的呢。”

这下舜华放心了:“只要不从农民手中抢粮,就成。”

“哪需要抢?”汪鸣盛手里拿着一根空心的铁钎,从粮垛的竹席里取出一把稻谷,放在手里,拿给两位东家看,“公子请看,这是去年的十月下来的第二季稻谷,马上就要运走,把地方腾出来。

今年的第一季稻谷,快下来了,这鄱阳湖周边啊,只要没有水、旱、蝗灾,它就是一个米粮仓。

农民就算卖一季,留一季,一家大小也饿不着嘛。”

王衍爵知道舜华在担心什么,他吩咐汪鸣盛道:“九江仓库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购粮,你要记住,咱们只在丰收年份收购粮食。

遇到灾害之年,咱们也可以往鄱阳湖周边地区卖粮的,上海仓库的粮食来源,不只这里一处。”

是的,这次从大员岛回来,舜华已经建议,开启从大员岛往上海仓库运粮的试验,那些往南洋运送移民的船只,已经开始往回运输大员岛所产的稻谷。

按商业价值来讲,运一船稻谷的价值,比一船香料、烈酒或红白粮少得多,以前,王衍爵对舜华这个决定,还有些不认同。

现在,他知道了,他的妻子,只是想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让大明的底层贫民,吃饱饭。

考察完九江仓库,在回程的船上,王衍爵对舜华说:“等回到京城,我向陛下要一些造船的工匠,多造海船,把大员岛上的粮食,往上海仓库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