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兵出祁山之二
前面一章我们谈到了诸葛亮一票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分兵计谋,这也就意味着此次的北伐仍会按照诸葛亮事先设定的路线行走。应该说这样的路线是比较适合蜀国的特殊情况的。
祁山有几处关隘和几座县城,都能拿下这些关隘和城池即使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至少他能为今后的北伐打下一些基础。这些关隘比如说陈仓,城池比如说安定,天水等都是北伐线路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为蜀国所用,今后的北伐过程便可将粮食,辎重,武器陈放于此,大大缩短了进军路线和长期战斗的补给时间。
说到这个缩短补给时间实际上在古冷兵器时代一个战争胜利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这是有先例可查的。
哪一场战斗?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大的战役,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非常精典的战役,谈到三国历史,这样经典的战役是绝不能忽视的。
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这场战役;:公元199年,袁绍领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攻许昌,试图灭掉曹操,迎回皇帝。曹操率众布防。
公元200年,袁绍发动总攻,先令大将颜良攻打白马。曹操准备率兵救援白马,其谋士荀攸像曹操建言,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假意攻打延津,绕过袁绍大军从背后突袭袁绍,让袁绍的兵力分开。
曹操应允。
袁绍果然中计,分兵救援津。而曹操则令大将张辽,关羽急趋至白马,增援白马守将刘延。一场恶斗下来,斩杀了袁绍心腹爱将颜良。
袁绍暴怒,再次派河北名将文丑追击曹军。
曹操再摆迷魂阵,特意将大军粮草,辎重,钱物散落至大道两边。文丑大军开至,一看到处是辎重,钱物,刹那间军心大乱,军队到处疯抢钱财。文丑已无法控制军队,而此时关羽则率大军从白马走小道急赶至延津,配合埋伏在周围的曹军大开杀戒。
袁绍的另一名爱将文丑被斩落于马下。由于两军是一场大混战,根本无法说清楚文丑到底被何人所杀,(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不过依文丑的身手,也就理解为关羽所杀罢。
两战下来,曹操不仅解了白马之危,而且还斩了袁绍手下两名猛将,军心大振。可袁绍虽然两战下来损失不少人马,而且还损失两员虎将,毕竟还拥有人数上的优势。
重整人马后,再将以重兵攻击曹操。而此时的曹操自知实力远远不及袁绍,也就退避三舍,将大军集中退回至官渡一带。
我们其实可以去查找一下当时官渡之战的地图。
白马与延津害靠近河边,这两个地方离许昌的距离和离袁绍大军驻扎的距离是差不多的,但曹操毕竟兵少粮草又不充足,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这时将粮草运送到白马与延津是要费相当大的周折,而且还担心被偷袭。
但是,如果曹操将军队退至官渡,那么官渡是离曹操的大本营许昌非常近的。这样粮草的补给将会相当的及时。事情的发展应该是顺应了曹操的心思。
曹操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先前死守的白马和延津两地,而袁绍渡河拿下了两地。
这样相比较而言,袁绍的大军离自己的粮草的大本营将会非常遥远,而曹操地正好相反。在后勤补给上,不得不说曹操已经占据了先机。袁绍此时被迫将大本营前移,令淳于琼护送粮草至乌巢。这样袁绍大军和曹操大
军就这样对峙起来。
虽然曹操的谋略让自己占得了不少的优势,可毕竟双方的各方面的实力差距太大。
经过长时期的对峙后,曹操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这时曹操的五大谋士之首的荀彧给曹操寄了一封信,这样谈到: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娇而政令不一。这是袁绍致命的弱点。将军只要坚持,必定有变天之时。
Wшw▪tt kan▪¢ ○
曹操看信后,信心大增,果然没过多久,袁绍军队的大叛徒许攸投奔曹操,送出了火烧乌巢之计。曹操自此咸鱼大翻身,一统了中国北方。
从这个战役可以看出来,缩短补给路线是能够有效地增强军队自身战斗力的。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袁绍第二轮进攻,曹操不退兵官渡,他也就只能死守白马和延津。可这么点兵力如果一分为二去防守两个地方?所以他只能选择回收兵力,将兵力全部集中于一线,才有希望。
当然这场战争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许攸的叛投,否则前功尽弃。但如果没有前面这些正常的战略做铺垫,就是再来十个许攸也枉然。
好,我们说清楚了缩短行军路线在军事战斗中的重要意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诸葛亮首出祁山拿下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后的心情。
可现在要守住这三个郡县的前提必须是守住街亭,街亭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地,(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诸葛亮在军前会议上直接说明,街亭是必须要守住的地方,若街亭有失,我军危矣!这足以说明街亭这个小地方是何等的重要。
于是,诸葛亮急需派大军驻守街亭,时间就是生命。而此时魏国的主帅司马懿当然也认识到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要性,也急令大将张颌率军进攻街亭。
诸葛亮手下能够有能力单独领兵驻守街亭的将领最热门的便是魏延,另外如王平,吴壹等也可以。但此时的诸葛亮却偏偏选择了从未领过兵的马谡。
为何?
我们可以先看看马谡到底是什么人?
马谡字幼常,刘备身边著名谋士马良的弟弟。(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其实在刘备入川时便跟随刘备大军,担任过多个城池的县令,准备理解应该是一文官。与其哥哥马良等被喻为马氏五常。
马谡才智过人,其得意之作便是在诸葛亮平定南蛮时,像诸葛亮提出:如果想让南蛮诸将彻底臣服,必须采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而诸葛亮在随后的七擒孟获正是对此策略的完美诠释。马谡也因此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认准其有大材。
而马谡的哥哥马良,则一直与诸葛亮关系不错。
与公,与私自然诸葛亮会给马谡建功立业的机会。实际上马谡已经成了诸葛亮的心腹爱将。
但任命马谡作为主将防守街亭,诸葛亮其实还是很犹豫的。在任免军事会议上,诸葛亮心中其实最理想的人是魏延。
可这魏延因为自己的提出的子午谷分兵计谋被诸葛亮活活地给扼杀了,心中一直不爽。当诸葛亮问及:谁愿担当防守街亭重任时?魏延是死活不吭声。装做不知道,可以想象,当时的诸葛亮是多么的生气,如果换一种场合可能都会直接骂娘了。
魏延在诸葛亮心中本来就是有反骨的这类角色,而在这关键时侯魏延却死活不给诸葛亮台阶下,不肯为蜀军出力,诸葛亮会怎么想?会认为他是忠臣??
所以,魏延到最后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完全信任自己
也是要负相当一部分责任的。
当然对于魏延来说,我的理解是当时他也就是和诸葛亮使使性子,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并不是那种不愿承担责任的行为。我想只要诸葛亮直接任命魏延担任防守街亭的重任时,魏延必定欢心的不得了。
可诸葛亮却不会这么做,一个从严治国的人是不会容忍自己的权威遭到挑衅的,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他是丞相,是这次北伐的最高领导者,是权威的象征,怎么可能容忍下属对他的逼宫。而且此还是被贴上反骨标签的魏延。
两个人的僵局就是马谡一声:未将愿往的答案中结束!
此刻,诸葛亮愣住了!
魏延愣住!
赵云,黄忠,王平等一列大将都愣住了!
一时间整人帐内无人说话。这时的马谡也愣住了,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一个回答换来的是如此的沉寂。(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如此重大的任务,一个从未领过兵丝毫没有战争经验的文官,让这两者之间划上等号谁也不敢轻易地往这上面想。诸葛亮不便回答,不便驳了心腹爱将的面子,只得草草结束了会议。
对于马谡而言,这种无理由的答非所问他当然能够明白意味着什么。可立功心切,马谡不愿意一辈子只当个普普通通的参军,他也想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不仅为自己,也为诸葛亮。
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战功的将军来说想要得到更多的机会就必须的在战场上去证明自己。
于是,马谡做了一件令诸葛亮左右为难的事:立军令状!若街亭有失,请诸葛亮斩马谡全家老小。
这是一份何等重量的军令状?
将全家老小的性命豁出去这无疑是一次豪赌。在我理解,马谡此时想立功的心思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对于这种越是急于求成的人就更应该让他冷静冷静。冲动是魔鬼,人在冲动之后所做的事必定带来的是遗憾与悔恨。
但是,诸葛亮心中其实和马谡的想法一样,随着魏延的逼宫,自己又不会妥协。扶持自己的心腹爱将马谡便是一条比较好的策略了。
本来还心存疑虑的诸葛亮在看到信心满满的马谡立下如此重的军令状时,彻底动摇了(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在宣布将领的那一刻,整个蜀国的将军都惊呆了。
的确。
如此重要的任务让这么一个人来带他真的能行吗?诸葛亮在任命马谡之后为以防万一,仍然选择了让一向谨慎的王平做为马谡之副将,让魏延,吴壹在其后支援,形成三叉戟的阵势来抵挡司马懿大军的进攻。
结果大家应该知道,
马谡失败了。
魏延率军屡次发动进攻试图夺回街亭却也失败了。
街亭丢了!
诸葛亮首次北伐所取得的战果在马谡的失败中化为灰烬。(各位看官,求个好评哟)。
那么,我们不得不问,马谡为什么会丢掉街亭?他是怎么在街亭一战中失败的?诸葛亮为街亭之战精心布置的三叉戟阵型为什么都没有抵挡张颌的进攻?街亭丢后,诸葛亮如何收场?请各位看官洗把脸,休息休息, 容某为您胡侃诸葛亮死生之迷之兵出祁山三
(在下第一次写东西,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那种带故事情节的小说那么高潮迭起,所以在下现在正在构思一部三国题材的穿越剧,如果各位看官有兴趣的话短信一下,提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下不胜感激,最后求好评一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