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汉中之难
诸葛亮留下兵马后,自己回到了成都,大摆庆功宴。可是魏国皇帝会这样善罢甘休吗?当然不会了。自己的城池莫名其妙地被蜀国吞掉两个,而且自己的大军居然没有敢同诸葛亮开战就撤回了,曹睿当然会认为这是个奇耻大辱。
在经过一系列的布置后,曹睿认为洗刷耻辱的时机到了。建兴八年,也就是公元二三零年,在诸葛亮还沉浸在武都大捷的兴奋之时,曹睿发动全国主力大军。兵分四路对蜀国进行围缴。这四路大军也是由当是魏国的几位名将率领,可是说这次魏国对蜀国的围缴可不像诸葛亮的北伐那样打打占点小便宜就算了。从他们的阵容便可以看出,他们是动真格的,这一次一定要收回失地,一定要将蜀国打疼,打怕,让他们再也不敢入侵魏国领土。
第一路大军由大将军曹真独率一支军队出子午道从北面南郑。
第二路大军则由司马懿独率一支军队溯汉水西进,从东直逼南郑,准备与曹真会于汉中。
第三路大军张颌出斜谷道直逼阳平关,由西攻汉中,和曹、司马两路形成三面夹攻的形势;
汉中是当年刘备称王的地方,也是刘备称帝前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地产富饶,是诸葛亮北伐的重要支撑点。曹睿的这一招应该就是想打掉蜀国的前线命脉,一旦汉中有难,蜀国数十年内也休想再提北伐。
第四路大军,则由魏国老将费曜、郭淮则取道羌地直攻武都、阴平。
这一路大军看起来和另外三路大军有点脱节。实际上目的也是非常明确。按照魏国的理论应该是武都,阴平本是魏国的地盘,被你诸葛亮侥幸夺取,既然我曹睿像蜀国宣了战,首先打掉你的重要战略要地,这是必须的,让你再没有能力,没有胆量与我交战。另外呢,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这武都,阴平这块肥肉想要养肥你们蜀国,免谈!
四路大军同时开拔,蜀国的命运危在一线。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诸葛亮还是表现出来一个成熟军事家应该有的风采。记得当年,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准备吞掉东吴,结果消息刚传来,东吴方面闹闹的沸沸扬扬,请战的,不战的,摇旗呐喊着要投降的,整个行宫变成了菜市场。内部意见不统一,这是很麻烦的事。
但是在蜀国方面就没有这么多的不统一。其实蜀国内部的各路政权,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处于一个极端矛盾的状态,但是呢,在对外的问题上,除了后来出的那个谯周基本上还是非常统一的。他们的矛盾是各自利益的矛盾,而不会涉及到国家战略方面。
不
得不说,这是蜀国之幸,也是诸葛亮之幸。但东吴方面则不是,他们个人之间是没有太大矛盾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这个事就很难说清了。所以说东吴方面是看似团结,其实不团结。而蜀国是看似不团结,在国家大义上还是非常团结。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诸葛亮的威望太高,压的住场面,那些想投降的人根本不敢反抗,比如说谯周在诸葛亮执政时就是一个看天象的,就像现在中央气象台的报幕员,没有权力掺合国家政治事件的。
但诸葛亮死后,姜维没办法压住他,所以就一张嘴卖了一个国。而当年的孙权却没有这么高的威望,他根本压不住江东那些文人士子,江南财团。而且投降与请战的代表人物却是他的两托孤重臣。也为难孙权了。
诸葛亮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国,自己屯兵于成固、赤坂以待子午、汉水两路魏军;实际上诸葛亮自己还是非常有自信的,亲率大军,抵挡曹真,司马懿的两路大军。论个人能力来看,这个曹真应该说是实力平平,如果诸葛亮与曹真率兵对抗的,曹真肯定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现在曹真的背后还有一路大军便是司马懿的大军。这个司马懿可要比曹真狡猾的多,诸葛亮想要同进抵挡两路大军的进攻的确是压力不少。而且蜀国内部还没有像郝昭那样优秀的守城军官。
张颌的大军直取阳平关,但阳平关地势险恶,留守部分兵力足以抵抗张颌大军。所以这一路大军成功几率是最小的,也诸葛亮最放心的一路。
而最后一路大军。就是费曜、郭淮所率领的大军。这一路大军可是来者不善,他们可是来讨还被蜀国夺取的两座城池的,其他几路大军,即使打败也无所谓,至少是震慑是蜀国,拖累了蜀国的发展。蜀国这样的国家可经不住拖的,不像魏国,丢两座城如九牛一毛,除了面子上不好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蜀国经济底子本来薄,再拖一下,不用战,拖都得拖死。
因此这一路大军,诸葛亮派出了蜀国最精锐的将领魏延率兵抵抗。刘备时期,只要有分兵的任务就是交给关羽,而诸葛亮时期这样的大任务便会交给魏延,至少说明魏延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可靠和有能力的。而此方面,姜维却很少露面。说实话,诸葛亮在对姜维还是过多的偏坦了,也难怪魏延会不服气。
而为了以防万一,诸葛亮也是急召驻守永安的李严率本部二万人马北上进驻汉中,以保汉中无忧。从这个举措可以看出,诸葛亮其实对此次战争还是非常担心的,否则也不会让李严率兵北上,李严是镇守永安以防孙权的。这个时期李严的作用和当年关羽的作用相似的,都是防守孙权的。将李严大军拖至汉中,实际上永安基本就空了,但这个时侯,孙权是绝对不可能像当年一样背后捅刀的。
当年,关羽冒然出兵发动襄樊战争,孙权偷袭荆州应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心想收回荆州。另一个原因是害怕蜀国的做大,因为
当时蜀国发展太快了,益州这么大块肥肉说吞就吞了,让孙权有点恐惧。但现在不一样了,蜀国已经是黄昏的太阳,没有光芒了,如果这时侯捅一刀,蜀国就亡了,那么孙权就得单独面对曹魏的进攻,孙权扛的住吗?
虽然我们从史书上还找不到资料证明,诸葛亮调李严北上之时曾找孙权谈过联合抗魏,但实际上两边的当家人都是聪明而成熟的政治家,这样的事两个人秘而不宣足够了,大家心有灵犀,没必要废话。
诸葛亮的整个布署基本就完成了。可以说诸葛亮从内心也来看也是非常害怕魏国的这样进攻的,所以他的排兵都是举全国兵力防守的。
我们从三国演义上的故事情节看,写的非常有趣。说诸葛亮在帐前军事会议上安排:命廖化和张疑率二千人马,沿汉中布防抵挡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三国演义里将曹睿的其他三路大军基本上写没了,他只提到了司马懿。廖化接到任务大吃一惊,说道如果我等有错,丞相要杀便是,何必让我们去战场上受死呢?
诸葛亮一听,哈哈大笑说道:你们尽管布署好了,我算准了魏国大军将至,将会下很大的雨,到时,魏国的马车,粮草根本不能前进,到时司马懿自然会退。
然后廖化二人顿时醒悟,心里嘀咕道听丞相一席话令我茅舍顿开。然后就高高兴兴地领命去了。你看这不又是在神化诸葛亮吗?还是那个比方,天气预报都没有那么肯定的东西,诸葛亮就能肯定。万一不下雨怎么办?即使下雨,魏军就地扎营,等雨停再走,这一打过来,你二千人马不是喂肉都赚少吗?
三国演义又说了,那是霉雨季节,会长期下雨。可它总停的一天吧?何况,司马懿这些人都是白痴?他们不知道几月份会是什么季节?司马懿这个人可以饱读诗书的,论政治能力,军事能力不会比诸葛亮差的。
所以说三国演义的这个故事编撰的还是不客观。但结论一是致的。据《三国志》中《魏延传》,《先主传》,《华歆传》等资料记载,此次魏国大军出征后,蜀中连降三十日暴雨,魏国军队无法前进,只能撤退了。所以对于这个天气问题,我们只能说运气而已,从古到今,无论什么季节,很少见连续下三十天的雨。这情节如果在诸葛亮嘴里肯定是:天佑我大汉了!哈哈哈!看什么情节在什么人嘴里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在曹睿看来,除了无奈,便是无奈!
那么曹睿这一次的战争没有成形,是因为天时不对,可能对曹睿自身也是一个打击。可诸葛亮肯定不这么认为了,天佑大汉嘛!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于再经过两年的休养后诸葛亮再次决定起兵北伐。这便是诸葛亮真正的第四次北伐。而整个诸葛亮的北伐战役中,除了第一次北伐是突然袭击达到祁山和这次北伐到达过祁山,其它几次都是没有真正抵达祁山的,那么这一次北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明天我们继续四出祁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