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 分类:穿越 | 字数:15.2万

神鬼居士

书名:诸葛亮生死之迷 作者:三少爷的笔 字数:4349 更新时间:2024-10-10 23:37:28

在三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洞察人性,洞悉人心这位神鬼居士便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的贾诩。可以这样理解,曹操在从起兵之日起一直到他的逝世,虽然打过许多败仗,但从来没有一个敌人让曹操真正的心服口服过,但贾诩却是一个例外。

他也是曹操最佩服的人之一,是一个死心塌地跟着曹操的人,他跟荀彧不一样。虽然这两个都是有非常有才能的人,但荀彧最后的理想与曹操的理想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而贾诩没有,无论曹操怎么做,贾诩都会竭尽全力的支持。所以得到贾诩是曹操的一大幸。

那么这个贾诩到底是属于哪种人,为什么我会把他奉为神鬼居士?我们还是从贾诩的经历来解开迷团。

贾诩,武威人,在当时应该算作少数民族人。当然他的民族的的确确是汉族人,只不过是属于边塞地区。他原先是效力于董卓的,在董卓的女婿牛辅军中任职。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侯的董卓进攻长安后,把持朝政,淫乱后宫,还废掉了汉少帝刘献,另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自封为相国,实际上在当时的朝廷已经就是董卓的天下了,于是董卓的恶行遭到了来自曹操等一干所谓的忠义之人的谴责。

曹操首率义军,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讨伐董卓。当时的朝廷内部也掀起了一场反董卓风波,为首者便是王允。在王允的连环计之下,董卓被杀,董卓旧部李榷等人惊慌失措。

董卓率领的这一帮人本来就是边远地方的人,入主京都后根基不稳,而这些年他们的主子董卓又是属于坏事做尽,中原之人一听说董卓部下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董卓死后,唯一能够掌控大局的人也没有了,李榷这一帮人无计可失,就准备率剩余军队回到西凉去,至少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而就在李榷他们准备收拾包袱准备打道回府的时侯,贾诩出来阻止了他们,说道:“听说长安城中下了死命令,要把凉州人赶尽杀绝,见一个杀一个,以报多年来的仇恨。你这个时侯解散了军队自己要溜回去,就算在路上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发现你都是死路一条。与其是死,不如率余下的部队一路向西,沿途还可以收留凉州士兵,杀他一个回马枪,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运气好成功了,你们就是长安之主,如果运气不好,就算失败了,再跑也不迟嘛!”

这李榷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放手一搏。于是李榷,郭汜,樊稠在贾诩的谋划下,到处散播中原人士要将凉州人士杀绝的谣言,联络西凉诸将,收编零散的西凉军士,昼夜兼程,奔袭长安。这伙人在到长安城下之时已有十万人之多。

他们迅速包围长安,准备强攻长安城。长安城中刚经过一次洗劫,哪有足够的军力对抗十万之众,很快就被李榷的大军攻破了,李榷进城后,四处烧杀抢掠,城中官吏百姓死者万余人。司徒王允,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都被杀。长安再次经历了一次浩劫。

李榷成功后,重奖贾诩,欲封其为侯,贾诩坚持不接受。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贾诩出这个主意只是为了保住性命,他的本意并不是让西凉军队进攻城一路烧杀抢掠的,这也违背了贾诩当初的心愿。所以贾诩一直不肯接受李榷,郭汜授予的官职也是一种自责,一种无奈。不好意思当这样的官。到最后,李榷改拜贾诩为尚书,主要管理人才的选拔,这样贾诩才答应。

从这件事情还是可以看出,贾诩虽然出一个不怎么地道的主意,但还是非他心里所想,是非常悲哀的。所以之后贾诩在长安城中也是尽力地保护汉朝的旧臣,包括帮助汉献帝出逃都出了不少力。

后来,贾诩效力于张绣,贾诩在张诱之处,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是因为在张绣之处的优异表现,让曹操觉得这是一位极其优秀的人才。

公元一九七年也就是建安二年,在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

合。从此,二人便成为曹操的心腹之患。

次年三月,曹操大军挥师南下攻击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

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回师之后,张绣硬是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便请教贾诩。贾诩说道:“曹操突然撤退必定是他的大后方出现了大问题,这个时侯垫后的部队一定是曹操本人。将军您虽然英勇无比,但是在打仗方面您和曹操谁利害呢?将军您觉得您打的过曹操吗?”

张绣一听,非常识趣地说道:“我不是曹操对手!”

“所以嘛,这个时侯,您第一次去追必败!”“而第二次呢,曹操击败了您前去追击的部队,他料定您不会再去追击,所以他便不会亲自断后了,他一定会急忙赶回他的老家,而后面断后的将军自然不是您的对手,所以您此时去,必胜!”

张绣听了,目瞪口呆:“先生真是料事如神!”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贾诩洞悉人心,他已经将曹操的心里的想法算的清清楚楚。要知道这个曹操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够看穿他的心理,他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琢磨的。

公元一九九年,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张绣准备答应的,袁绍嘛,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投降袁绍怎么着也换个好差事当当。但是这一建议被贾诩当面直接拒绝了,然后列数了袁绍袁绍不能容人的毛病。并对张绣说投降袁绍不如投降曹操。

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曹操便和张绣成了亲家。

这也就是贾诩的洞察人性,他将袁绍的本质,将曹操的本质看的明明白白。不以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为依据,非常正确地判断出了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差距。结果不用多说,在袁绍与曹操之间的发生的官渡之战,将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背景撕的粉碎。

但是贾诩加盟曹操以来,曹操也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会听贾诩意思的,他有时侯也有独断专行的时侯,这也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如果任何事情都依靠谋士,岂不成了没有主见的人。这对于一个君主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谋士是死忠于你的还安心点,如果碰到一个像司马懿这样角色的人,作为主公又事事依顺那岂不是死的更快。

所以我们看这些流芳百世的主公,曹操也好,刘备也好,孙权也罢都是一样一样的。刘备不也经常否决诸葛亮的提议吗?孙权更直接,对于张昭的意义直接不理/

曹操也会否决贾诩的意见,哪一次?

赤壁之战!

公元二零八年,曹操占领了荆州,想要趁江东下,一举击败占据江东数年的孙权,如同平叛北方一样平叛孙权的势力。但此时贾诩力劝道:“我们刚拿下荆州,根基不稳的,此时应该以安抚民心为主,不应该妄图做战。”

但曹操不听,非得率兵东进,结果赤壁之战,惨败。其实赤壁之战之前也有其他的谋士劝曹操攻打孙权,这个就是对时局的判断而已,但是以结果来胜负的。无论怎么

样决定仍然是曹操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好比曹操攻乌恒时,所有的大臣都反对曹操打乌恒的,只有郭嘉赞成曹操去,结果曹操真去了,而且是险胜,连曹操自己都感觉打的太惊险了。

所以我们不能说郭嘉就比其他的谋士比如说程昱这些谋士利害多少,只是在某一件事情上对了。曹操攻打乌恒时同样也没有贾诩的相关建议呀!

但做为贾诩而言,他的身份是谋士,他已经作到了谋士该做到的东西。贾诩也因为自己加盟曹操后所做的如此多的成功的事情被曹操委以重任。

贾诩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曹操的重托,而仅还是曹丕的顶梁柱。

公元二一七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二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一方面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另外,贾诩的不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贾诩实际上在立接班人的问题上是非常传统的人。所谓的传统当然就是立长了,立大儿子为接班人,立大老婆生的为接班人,这是古代继承的一个规矩。所以当曹操问及他的时侯,贾诩会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这两个漂亮的草包不就是在立接班人的时侯,犹豫不决,最后把大儿子废了立了小儿子结果自相残杀吗?

看看刘表,明明刘琦是大儿子,完全有能力继承他的位子,当然这是相对于刘琮来说的。结果刘表被自己的小老婆还有那帮小老婆的亲戚给忽悠的不着边际,把位子传给刘琮之后,曹操大军开到,刘琮便投降了。刘表治理一生的荆州拱手让人。

再看看袁绍呢,更乱。袁谭本是最适合接任袁绍位子的人,但这个袁绍又非常喜欢袁熙。为什么?长的漂亮呀,而且袁熙长的非常像袁绍,这也就是袁绍喜欢袁熙的原因,所以说是老帅哥喜欢小帅哥,一般人也是都会喜欢和自己想像的人。但喜欢归喜欢,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欢乱了纲常呀。

但袁绍不管,就在他这么一翻折腾之后,袁氏三兄弟互相残杀,最后被曹操捡了一个大皮包。轻松占领了袁绍的地盘。

所以说这违反常理的人,胜则好,不胜则兵败如山倒,没有任何挽回的机会。

贾诩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了曹操应该立长为先。曹丕继位之后,对贾诩非常感谢,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曹丕对贾诩的感恩戴德并不意味着曹丕对贾诩言听计从。公元二二三年,曹丕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先生认为是先征讨东吴呢,还是先征讨蜀国呢?”贾诩则建言,现在陛下刚称帝,应该以治理国家为主,发展经济再出兵。

结果曹丕急功近利,不听贾诩之言,首征东吴,大败而归。而同年,这位神鬼居士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七岁。

贾诩的这一生,是让人即敬佩,又害怕,所谓的洞察人性,洞悉人心的高明之处便是如此。他能知道你心中所想,试想一下,哪个主公愿意自己被自已的下属看穿自己的心思。谁都不愿意?但贾诩这样的本领却不得不让人垂涎三尺。

曹操因为得到了贾诩如虎添翼,使得他的统一天下的步骤徒然加快。贾诩也因为效力于曹操得到一个谋士该得了一切!

这一章节谈贾诩更谈到了曹操的谋士,即然如此,我们不妨再谈谈与诸葛亮齐名的曹操势力的绝顶谋士—郭嘉!明天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