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清风
作者:云山不晚 | 分类: | 字数:40.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1章 只会读死书的人是没有市场的
陈娘子眉眼带笑,看着他们如欢喜冤家一样斗嘴。
原先她还不是很习惯他们这样的相处模式,以为他们二人起了争执,急得连忙劝阻。
这一月下来听习惯了倒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何家小郎君,你也过来歇会儿吃些点心在看书吧。”
陈娘子看这边闹腾,便温声把闷在桌上的何齐也招了过来。
这孩子对宋郎君十分恭敬,她初见时还以为是宋郎君和陆娘子又养了一个孩子,后来才知道是宋郎君的学生。
“啊?”
何齐听到有人喊他,从一堆策论里抬起头,茫然地看向她们。
“大郎怕是看书看傻了。”
阿添看着他云里雾里的样子嬉笑一声,扬了扬手中的糕点道:“来吃点东西吧,午饭你就没吃。”
何齐看着精致的糕点,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肚子十分合时宜的传来一阵咕噜声,他此刻方觉得饿极。
“也好,正好饿了。”
何齐红着脸嘿嘿一笑,来到桌子旁跟陈娘子见了个礼后才坐下。
阿添坐在中间,贴心的把糕点往他那边挪了挪。
这段时间他总觉得何齐格外用功,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爷给他出了什么难题,又或者是上一次被宋山山那一番开导给刺激的。
总之他这几日整天埋在书里,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
“午饭就没吃么?”陈娘子微微诧异,忍不住道:“你这孩子便是在用功,也不能忘了吃饭呀,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陈娘子不赞同地摇了摇头,但也没有过多言语。
毕竟他们非亲非故,关心是好的,但是过于关心的话反而就不好了。
“陈娘子说的是,以后不会了。”
何齐虚心接受她的好意,就着茶水吃了两块糕点之后,不自觉的将目光往旁边移。
本来正大快朵颐吃得尽兴的宋山山被他盯得一阵恶寒。
“你干嘛?饿急眼了?”
宋山山警惕地看着他,不动声色地一口吞掉手里的桂花酥,又眼疾手快地将盘里仅剩的最后一块也拿在手中。
这些都是在昭元时陈娘子常做给她吃的,可见今日另外这两个是沾了她的光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糕点的。
还想和她抢?
瞥到她这小动作的何齐一噎,颇有些无奈。
自他们相识起就常听自家阿娘夸她宋家三娘懂事大方,从不吝啬,他自己也一直这么认为。
不曾想今日还能看到她护食这一面。
“三娘,原来做官要懂的东西这么多啊……”
何齐由衷地叹了一句。
之前他以为只要足够用功,读足够多的书,就能像当初李爷爷家的小郎君一样可以考个秀才回来。
所以当初他知道能跟着宋先生读书习字时,开心得一夜没睡着。
即便是后来宋先生搬到了城里住,不能日日教他,他依旧没有一日懈怠。
哪怕是农忙时累了一天,晚上也要挑灯看上一两个时辰的书。
从前他只看得到当官的表面风光,不知其里。
现在接触到更深的东西了,才知道自己读这点书只不过是汪洋里的一滴。
这些日子先生没有给他留课业,他便不再拘泥于科考的经书,而是一头扎进了《大景史录》当中。
看得越多,了解得越多,愈发觉得自己浅薄。
“当然难啊,不然天下读书人这么多,要都是把书背会就能当官的话,还要科举做什么?官场早就爆满了。”
宋山山不以为然道。
考察知识储备是一方面,还要看对国情政事是否了解、是否有主事治事以及变通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懂的会的东西多而繁杂。
这个时代女子无法科考,她倒也没有仔细摸索过这一方面,只是有个大致了解。
毕竟在自己没有改变事实的能力之前,还是着眼于做一些其他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更好。
“只会读死书的人是没有市场的。”
宋山山意味深长的叹了一句。
何齐:“……”
“咳……你那分店的事情想得怎么样了?”
何齐再一次被她噎住,只好生硬地转着话题。
“能想到的东西都想到了,就是吧……”宋山山啧了一声,犹豫道:“我总觉得我这有点太冒进了。”
在座的都是自家人,宋山山也没有隐瞒自己的顾虑直言出来。
要是能在酒都邯州能打出她们的商号、抢占一席之地,那日后的销路定然是不用愁了。
可万一不成,或者出了什么意外,那边的生意做不成不说,凌州这边也定然会受影响。
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可就亏大了。
所以这也是她计划了很久,却又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之一。
其实除了邯州之外,她还选了另外两个地方作为预案。
这两处地方若是能开起来倒也是稳定,
只是终究没有邯州这个大景朝酒都能带给自己的利益大。
只是,风险与利益并存。
她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是稳扎稳打一步步爬的好,还是赌上一把的好。
何齐听得云里雾里的,地里的活计他倒是在行,读书方面他只要用心钻研,也能懂个一二。
唯独这经商的事情他是一窍不通。
宋山山说了这么一堆,明明说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听不懂了。
只觉得有人在自己耳边#*&%*/_$¥……
完全不知对方所云何物。
面对着宋山山满怀期待的表情,何齐也只能挠着头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笑,试图以此躲避。
宋山山见状,了然地转而看向了他旁边的阿添。
然而还没等阿添说话,宋山山便自顾自地叹了口气。
开分店的计划从头开始他就一直参与其中,该说的都说了,眼下再说也不过是一些旧话。
阿添:“……”
很好,好像被禁言了。
宋山山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对面的陈娘子身上。
陈娘子也是个生意人。
早年丧夫时,在娘家父母不慈、兄嫂不友、婆家刻薄的情况下,还能顶着压力将一个布庄经营得红红火火的。
且现在的社会对女子总是有偏见,认为女子出来抛头露面是一种丢人的事情。
陈娘子因为这事没少受到旁人的指点和排挤。
即便如此,她的铺子依旧开得好好的,可见她是一个多么有魄力的女子。
而且她当初初到这个世界,每月都会往陈娘子那跑,对这个世界的许多认知还是从她口中得来的。
陈娘子对她,也算是半个启蒙老师了。
回想起当初昭元那个雷厉风行的布庄女强人,宋山山眼睛不由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