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起
作者:天发清清 | 分类: | 字数:28.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章 流言
依旧是辰时将至,朝阳初升。
李涉辞别了家中长辈、族中兄弟,坐上了板车,在骡马的哑鸣声下与堂叔父李晋安离开了梅花村,向着滁县行去。
与上一次不同,那时他初临此世,现代思维造就的自以为是,使得他犯下了无数的错误,最后靠着家人的付出才勉强维持住了一种相对安宁的生活。
而这一次?
不是有句话说,宇宙的尽头皆是编制嘛。
李涉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读书参加科举,他是来奔大前程的。
不过因为李晋安的关系,他们这次的行走路线与上次不同,中途绕行至柳镇停留了一段时间,等其安排妥当之后才再次出发,并且走的也是通往滁县南门的道路。
行至未时。
滁县的南城门出现在了眼前。
李晋安却并不着急进去,而是在城外找了个歇脚的茶棚,并呼唤此地主人:“杨叔,来客人了,还不马上给准备些茶水饭菜,叫我吃饱喝足了好进城去。”
李晋安嘴里的杨叔便是这处茶棚的主人,他此时正埋头算账,一听这话便知是熟人到了,于是抬起头来一看,果真是个熟客。
于是笑着道:“我当是谁这般随意,原来是李大账房到此。”
李晋宁连称不干,抱拳说道:“杨叔乃是长辈,怎能如此喊我,若是给大伯听见了,怕是少不了一顿拳头。”
前者不信:“你大伯都五十多了,还能是年轻时那脾气?”
话语间,目光落在了李涉身上。
李晋安见状,介绍道:“这小子喊做涉哥儿,是我大伯家的二孙子。”
说着,回过头来给李涉介绍:“杨叔全名杨满来,是此地的主人,我之所以唤做杨叔,那是因为他是你四叔晋存家老丈人的堂兄弟,大家都是亲戚。”
顿了顿,又道:“你若称呼,带姓叫个爷爷便是。”
李涉闻言,急忙起身,拱手问候道:“李涉见过杨家爷爷。”
杨满来也听到了李晋安的话,连忙来到桌子旁将李涉给搀扶了起来,嘴里责怪道:“都是平头老百姓,咱不兴这一套。”
末了,视线又在李涉的身上一阵打量,随后点了点头,赞道:“涉哥儿?你老李家的样貌是真不错,依稀是能看出些继祖大哥的影子,孙儿似爷,晋安这小子该不是在诓我。”
说着,又转头看向了李晋安:“每次路过我这你总是要这要那,难道你做账房的还不知这旬肉价已经涨了吗?”
“还想多加?”
“没门!”
“嘿嘿。”
李晋安笑了笑,没有多言。
“义昌。”
这时,杨满来唤了一声正在茶棚里打扫的汉子,道:“你去后面给你家兄弟切半斤肉来,今天他带着你大伯家的孙儿路过,咱得好好招待招待。”
“是,爹!”
汉子叫做杨义昌,是杨满来的儿子,这茶棚便是父子俩一起经营的。
吩咐完了,杨满来又道:“你们且先坐下,我还有几笔账未算清,一会理明白了,再来与你们聊谈。”
李晋安答道:“杨叔去忙便是,若有不解,尽可来问。”
“这可是你说的。”
显然李晋安这账房的事做的肯定不错,不然杨满来也不会听到他这话以后,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等他离开,李晋安又解释了为什么要在此处停下的原因:“涉哥儿,我之所以要在外面吃了饭食在进城,那是因为咱们一会要上陈家门去,为了不看人脸色,把肚子填饱最好。”
“晋安叔说的有理。”
李涉闻言点了点头,他算是学会了一招。
李晋安就是典型的小民智慧,他知李家与陈家差距太大,担心上了门被人嫌弃,所以决定先把肚子填饱,到时候要是陈家人不搭理,那自己也不会饿着肚子,不用求人。
然而,就在叔侄俩等候着饭菜时,旁边几桌客人间的谈话声传来,顿时就让他们当下还算不错的心情笼上了一层阴影。
只听他们道:
“诶!”
客人甲突然拉起了一个话题:“你们听说前几日的事了吗?”
客人乙好奇的问道:“什么事?”
客人甲貌似很惊讶对方竟然不知:“就是陈老爷家嫁女儿的事啊。”
“原来是那件事啊。”
客人乙恍然大悟,随后鄙夷道:“那也能叫嫁?不过是找个男人入赘,好方便传递香火罢了。”
说着,又叹息一声:“只是我听人说,那赘婿是个鳏夫,死了发妻的,真是可惜了那陈家小姐,我当初有幸在庙里偶然见了她一眼,其人确实是个貌美心善的。”
话语间,脸上多了些不忿,端起一碗水一口饮下,不解道:“也不知道那陈家老爷是怎么想的,莫不是眼睛出了毛病不成?”
“可别胡说!”
客人甲一听,忙瞪了他一眼,不满道:“陈家老爷年年修路造福乡里,大家都得过他的好,你可不能这样说他。”
接着,又压低了声音,谈起了自己之前听到的小道消息:“我七姑家儿子说,是那姓李的在暗地里耍了诡计,把事情闹到了县衙,搞得沸沸扬扬的,陈家老爷为了维护自家的名声,最后不得已才接受的。”
“这不就是生米煮成熟饭?”
另一个客人丙此时插话进来,若有所思的说道:“我说呢!想陈家那么阔气,陈家小姐又是独女,招婿也不应该选个鳏夫才对,原来是李家人在背后搞名堂。”
“啧啧。”
客人乙摇了摇头,定性道:“如此看来,那李家人可是真小人啊,我等以后是万万不可与其接触,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捅你……”
再之后不外乎就品论李家人是小人行径、做事不抵实、不值得交际之类的鄙夷话,或者是些自以为的李家都在背地里做了什么名堂等等。
李涉是不想听了下去了。
经过这一遭,他总算是明白了之前在陆远家时,李继祖为什么要特意提醒他,让他到了学堂之后只需一心一意读书,不要因为别人的言谈发怒的原因了。
感情是李继祖早就知道了滁县人看李家现在的眼光,所以给自己提前下预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