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霸开了科技
作者:清汤云吞 | 分类:科幻 | 字数:4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6章 按下点火按钮
第148章 按下点火按钮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官方媒体向国人公布了这个“落地”实验——示范堆的消息。
“落地”实验——示范堆的工程即将在10月1日实验。
让国人都在10月1日这天见证祖国的强大与崛起,共同领略祖国的风采。
当然,除了让国人知晓这件喜事外,官方有意世界各国知道华国如今在可控核聚变项目取得了傲人成绩与进度。
也让各国酸一下。
毕竟,当初在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中,因为种种原因和阻碍,华国没能参与到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中去。
实在是让人气愤。
不过如今一切都不同,即使没有他国的帮助,华国依旧能够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可控核聚变项目。
甚至比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还要更早实现。
怎么说,目前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因为搅屎棍的存在,进展十分缓慢,科技领先之人总是藏着掖着,根本是真的想出一份力。
只想着偷取可控核聚变项目的胜利果实。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又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好的进展与成果呢。
甚至可以说,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就算有,这个可能性也是十分的低的,是那种接近于零的那种。
毕竟,漂亮之人只做漂亮之事!
所以,当各国收到华国关于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的消息后,纷纷都露出吃惊的表情。
因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消息会来得如此的突然。
随即广播公司BBC,率先对此消息做出了报道。
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三阿尔法公司董事长本德鲍尔对此消息做出了评论。
“……如果华国成为首个实现聚变技术商业化的国家,其在经济、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也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膨胀。”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项新技术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拥有过的一切发明,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它是能源领域的圣杯,它能照亮我们看不见的未来。”
除了本德鲍尔之外,BBC记者还联系了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院长、前卡勒姆聚变中心主任、前原子能机构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考利教授,询问其对此事的看法
史蒂文·考利教授:“说起来十分可笑,当初在国际可控核聚变上,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拒绝了人家的加入,而如今人家依靠自己实力,已经超越了我们所有人,将我们狠狠甩在后面,实在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
对于华国示范堆的消息,各国从事该领域的大人物,都对此事发表的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当初在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时,他们不应该拒绝华国的加入,同时也不应该在各方面给人家使绊子。
同时,各国从事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大人物们还表示:看到别人依靠自身实力实现了可控核聚变的示范堆实验,而作为国际项目的国际可控核聚变项目如今进展却是举步维艰,实在是担忧这个项目的前景……
各国对于华国示范堆的消息基本上都是惊吓与嫉妒的,要不是还没有撕破脸,不然肯定要毒舌一番的。
不过在背地里,各国肯定是狠狠地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的“小人”行为。
……
时间飞快,很快就到了万众瞩目的日子,10月1日,可控核聚变示范实验。
海州,STAR示范堆基地。
抬头晴空万里一片无云,低头海面碧波浪涌,放眼望去一片平静。
岸上基地内,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驻防的士兵,都在井然有序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从昨天晚上开始,最远的哨卡已经设置到了20公里外,在装甲车的配合下封锁了所有通往这一带的公路,并劝离所有靠近的游客或者行人。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基地内外往复巡逻,将所有潜在的威胁以及安全隐患排除在外。
就在三日前的晚上,驻防这一代的团级作战单位,以持有重火力以及飞行单位的恐.怖分子为假想敌,进行了包括地对空反导、反舰载机等多项科目在内的实弹演习。
他们已经考虑到了任何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做好了足够的应对准备。
与此同时,安置反应堆的厂房内,核工业集团的工程师正在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
如果说实验室中STAR-1只是一台钢铁巨兽,那么落地实验中的这台组装完全的STAR-2便是一座武装到牙齿的巨龙。
SG-1超导磁体是它奔跑的双腿,超算构成他的大脑,由人工智能演化的等离子体控制方案告诉他如何去奔跑,而He-3原子探针是它睥睨前方的双眼。LPC-1复合材料构成了他的内脏,往复循环的液锂是它的血液……
除了这些,在它的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而这一切都凝聚着无数研究人员的心血。
很荣幸,这项工程终于完成了。
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工作,厂房内的工程师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迅速离场。
另一边,坐落在基地另一侧的示范堆控制室内,一切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早在三日前,他们就已经完成了点火操作的演习。对于安全手册以及操作指南上的内容,坐在这里的每一位操作员,都早已经熟记于心。
现在需要他们做的,不过是将三天前做过的事情,在真正的仪器上重复一遍罢了。
“超导磁体检查完毕!正在注入液氦…“液氦注入完毕,确认温度已经达到临界值,开始通电!”
“电流达到临界值……”
“磁场位型调整完毕……”
“注入燃料!”
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了。
只要打开了ICRF加热天线,所有的工作便完成了……
看着面前的按钮,杨崇仁院士心中忽然莫名地有些踯躅了。
深呼吸了一口气,他看向了旁边的沈光宇院士。
“还是你来吧!”
“不,还是你来吧,”沈光宇院士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有生之年能见证这一天的到来,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我有点紧张啊,手抖,还是你来吧!”杨崇仁微笑着道:“要不,谢院士伱来!”
“别推给我!”一旁的谢秋声院士见杨崇仁看向自己,急忙摆手。
虽然只是一个按一下的简单工作,但是在这个时刻却是非常让人难以“下手”的时刻。
几人院士推脱一番后,最终这个按下点火键的工作落到了梁云的身上。
控制室内的全体研究员,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梁云的身上。
深呼吸了一口气,梁云缓缓伸出了右手。
喉结微微动了动,视线注视着操作台上的表盘,背对着全场的研究员,他缓缓开口说道。
“……很荣幸与诸位一同见证这一刻。”
随即他按下了点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