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时代之舱

作者:科学文创郑军 | 分类:科幻 | 字数:118.3万

十九章:新人(一)

书名:时代之舱 作者:科学文创郑军 字数:261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7:04

(一)

除了工厂和实验室,模范城还留出一万平米,建成新科学历史上第一座道场。“科学由人施行,科学为人施行!”门上这句话日后悬挂在每座科学道场上面。

这座建筑的主体是图书馆和展览厅。后者不仅用于陈设发明创造,承办专家讲座,还能举办婚礼。建设背面有处演讲台,面朝外面的科学广场。举办庆典,表演节目。

建筑中还有一座厅堂,供大会会员在这里举办葬礼。由于葬礼上要陈述死者生前的业绩,所以叫事迹厅。遗体会根据死者遗愿,用于科学实验或者教学,所以还设有冷藏室。

甚至,这座科学道场里还有岛上第一所公共浴室,以低廉价格向公众开放。这是新生活方式的示范。日后,附近居民经常在里面遇上大会高管,大家赤身裸体泡在浴池里谈天说地。他们还不能大规模生产氯气或者漂白粉,所以运营这座浴室的成本并不低。

这么个道场应该叫什么?科学厅?科学堂?科学馆?最后“科学会堂”这个名字入选。从此,每个大型科学社区都要建一座科学会堂,成为科学走向民众的桥梁。

这天,太阳消失在模范城西侧山头后面,月光尚未升起,周围愈发昏暗。上千人聚集在科学广场上,等着见证一个伟大时刻。广场上搭起高高的展示台,上面摆着一排玻璃泡,旁边还有一口电闸。一幅标语悬挂在在这个表演台上方:

世无科学,万古长夜!

随着自然光线暗下去,标语上的字逐渐看不清了。朴运成亲走上台,指着标语。“朋友们,以前大家读到这句话,都以为只是比喻。今天大家要看到,它本身就是事实!”

说完,朴运成合上开关,那排玻璃泡在全体惊呼中亮了起来,上面的标语也重新被照亮。玻璃泡的光线十分稳定,既不闪烁,也不摇曳,新时代第一批白炽灯就这样诞生了。

掌声、欢呼声、歌唱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拥过来,想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灯泡。几十名科学预备班孩子站在演示台前维持着秩序。金子淇伏在丈夫肩膀上哭了起来,场地里很多人都激动地流下热泪,不知有多少诗句产生在这个夜晚。

模范城奠基后,夜间照明仍然用沼气灯和电弧灯。前者光线暗弱,后者光线不稳定。一年多来,恩桑泽一直在混合锭中分离各种金属。他们不需要像当年那样,实验几百上千种材料来制造灯丝,科学之舱已经把答案摆在那里。

终于,在融化掉一千吨混合锭后,科学大会拥有了五十公斤钨。这东西根本没融化,直接包裹在混合锭里。找到它们后,熔炼和加工又费了不少力气。靠煤无法产生3410度的高温,恩桑泽专门制造出电融炉,又花了几个月功夫,才在实验室里拉出粗细均匀的钨丝。

真理纪元88年,电气照明被第四代教主姜志阳列入戒命。人类从此进入黑暗,生活了九百多个年头。现场的人们无不相信,科学既然能征服黑暗,也能战胜邪教。

钨不只用来照亮夜空,大部分要和铁融合制成高速钢,打造成钻头和切削刀具。有了它们,枪管制造速度提升三倍!质量也比以前大幅上升。当会员总数超过一千人时,已经作到两人一支步枪。金子淇和傅靖这些女会员都能到靶场学习射击。铜源稀少,子弹还不够多,每人每年分配二十发。不过,这已经足够他们和冷兵器对手打一场遭遇战。

在新落成的实验大楼中,恩桑泽将锌板和铜板插在稀硫酸中,制造出电压稳定的电池。朴运成将第一批电池放到最关键的地方,用作电报机的移动电源。现在电报机还能只能在模范城里使用,有了电池,就可以前出到海边观察哨位。

这次,电报机无可争议地归信息学主持李彦昌管理。他的部下变成架线队,将电报线向海岸延伸出去。

直到这时,朴运成才松了口气,决定把重点从军工转移开。两年多来,大会专家都围绕自卫武器工作,努力避免这二十万人惨遭屠戮。现在,他们也要让岛民充分享受科学的好处。

于是,马图尔的机械专家建设起第一座使用电磨的粮食加工厂,也是科学大会第一座生产民用品的工厂。他们向全岛收购粮食,在这里磨成面粉。首先用于会员的口粮储备,然后用剩下的面粉换取未加工的小麦。在这之前,家庭主妇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石磨。现在,岛上最富裕的人开始用钱购买机制面粉。

接下来便是新世界第一座纺织厂,它在科学3年七月正式开工生产。这座工厂拥有50台织机和50台毛纺机。有了高强度金属和电力驱动,它们跳过蒸汽机时代,一步跨到十九世纪末的水平。

兴建之前,为了纺织厂的归属,几个部门又跑到朴运成面前争抢。巴布鲁认为棉布是新材料,应该由他主持。马图尔认为纺织的关键在于织机,当然由机械技术分部主持。

最后,朴运成把它划给女性科学委员会。既然在旧世界里,妇女就一直担当着纺线、织布和制衣的主力,新工厂理应交给她们。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这些工厂会吸收大批科学女工,由女性科学委员会管理更为方便。佩什梅格现在是女性科学委员会负责人,但她忙于财务管理,便把纺织厂交给埃拉托娜。

纺织厂开工后,小田雅子带着女专家当了第一班。整齐的织布出来后,卡梅丽娅特意剪去一块,留作历史资料。她这位历史学家比老师们要幸福,可以见证无数的当代史片断。

金子淇也带回去一块。苏吉拉纳取出放大镜,仔细查看着经纬线。“怎么,你还懂纺织。”看到丈夫像模像样地坐在那里研究棉布,金子淇很惊讶。

“当年我们查魔媒,一个证据就是看他身上的衣服是否用机器纺织。我查过很多次,还包括会长身上的衣服。哈哈,要知道他们当年根本织不出来,我就不浪费时间了。”

纺织厂总共只有一百台织机,原因是弟岛上现存的棉花和羊毛非常有限。尽管工厂开出高价,市面上的纺织原料也很快枯竭。苏吉拉纳又走遍全岛,向民间领袖宣布大会的采购计划。

“以前你们种地只是为了吃饱,不会把精力放到副业上。需求有限,道路又不通畅。所以,你们干的农活就叫生存农业。以后,农民种地放牧,主要是向工厂卖原料。这叫经济农业,种地是为了赚钱。到下一个收获期,棉花和羊毛的采购量都会增加一倍,愿意供货的就来签约,我们发放订金。你们可以把大量土地改种棉花。”

有了钱景,当地人开始为棉花、甜菜这些经济作物大量垦植。围剿两年多,岛上猛兽已经廖廖无几,科学大会除了将空出来的土地分配给附近村落,就是留给自己改建成科学农场。它们更是围绕着工业建设安排种植。

纺织厂旁边就是新的服装厂,两百名科学女工从农村中走出来,坐在缝纫机前。一般人还买不起新衣服,首批产品就是科学学生的制服,发给所有年满十七岁的年轻人。接下来,服装厂要制作各种工作服,冶金厂、发电站、煤矿等地工作服各有各的制式,一望而知是哪里的工人。

机械纺织品经纬细密,面料挺括,厚度减少,精美程度远非手工可比,穿起来更显身材。这些校服和工服一出现,顿时让科学人的形像不同于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