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文明的见证

作者:独孤慧空 | 分类:科幻 | 字数:243万

第956章 要命的结论

书名:文明的见证 作者:独孤慧空 字数:1911 更新时间:2024-11-25 22:38:37

难道就不能是根本没有转化吗?实际上就是根本就没有变化,呵呵呵。院长已经郁闷的不行了。哎,这法律再就是给我定的呢?院长,给福莱斯装了摄像头,每次实验开始之前,都看看摄像头。等福来斯洗完头,加完水,再做实验。

总结来,总结去,又有科学家要疯了。三十年的时间,确实被这个福莱斯给坑惨了。可是,大家有拿他没办法。我们阿古法律可是不讲打人的。如果打他,我们都进去了。这儿事儿吧,就说不清楚。

哎,联邦的事儿,哪能都说清楚。那个文明还没几笔糊涂账。反正吧,人就是这么些人,高矮,胖瘦都有,无论你喜不喜欢,他们就是你的敌人,朋友,家人,同事。算那么清楚干啥,凑合过吧。

院长,看着大家忙碌的做实验,校验数据。然后崩溃一批科学家,哭着走了。不知道哪里又来了一批,继续试验,继续崩溃。连续几天,科学院鬼哭狼嚎。现在知道了,确实没啥质量损失。

科学院院长,在此给大家开会,统一思想,“科学家们,我们三十年的努力,都浪费了。看来我们的方向错了,你们认可吗?”。这回,大家不在反驳了。鸦雀无声呀。

“我们科学院是丢人丢到家了,这事儿千万不能传出去。不然不让人笑掉大牙!”。

“是呀,当初我们就往白矮星和黑洞上想了,太急于求成了,没想到实验设备有问题!”

“开始有人说微型白矮星。最后忘了哪位了,非说微黑洞!结果就这样了!”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表面温度8000K,发出白光,可有几十亿年寿命。

白矮星(White Dwarf,也称为简并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中低质量的恒星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聚变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当恒星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后,红巨星会进行爆发,把核心以外的物质都抛离恒星本体,物质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组成。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燃烧碳却仍不足以燃烧氖的温度,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偶尔有些由氦组成的白矮星,不过这是由联星的质量损失造成的。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天文学让我们了解到宇宙中发生的奇异事件,其所蕴含的物理解释却让人难以想象,最近科学家发现白矮星的内部可能出现神奇的“结晶”核体。

大多数的恒星内核通过氢核聚变进行燃烧,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产生光和热量,当恒星内部氢燃料完成消耗完后就开始进行氦融合反应,并形成更重的碳和氧,这一过程对于类似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而言,就显得较为短暂,并形成碳氧组成的白矮星,如果其质量大于1.4倍太阳质量,就会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

麦克唐纳天文台的2.1米望远镜对GD 518白矮星的观测发现,其表面温度达到12,000度,是太阳的两倍左右,质量为太阳的1.2倍,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其主要成分为氧和氖。通过对GD 518白矮星亮度的变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