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女帝,你和群臣都成我学生了?

作者:力大如牛 | 分类: | 字数:22.4万

第144章 又能做什么呢?

书名:女帝,你和群臣都成我学生了? 作者:力大如牛 字数:2233 更新时间:2024-10-24 08:58:09

苏逸长长出了一口气,看着龙椅上摆放的先帝画像。

他清楚,那位女帝就在附近。

能听见自己说的话。

“先生,你敢在陛下面前讲这些,难道就不怕陛下治你的罪吗?”

李书瑶回过神来,仔细咀嚼苏逸话中含义。

他说的固然在理。

但这不是摆明了说大夏会发展的不如洋夷吗?

拿人和猴子对比,还说人会不如猴子?

谁不会生气?

苏逸并未急着辩解。

他知道陛下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否则不会容忍到现在。

也正是这份“海量”,苏逸决心再加大力度。

反正语不惊死人不休,今天话不说完是没打算走了。

沉浸在虚假繁荣幻象中的大夏需要一记响亮的“耳光”,而非让人迷幻的蜜糖。

古往今来,无数皇帝都是听信身边臣子的谗言才会导致王朝破败。

甚至都不用谗言,同样的事情换一种更好的说法,听起来就没那么危险了。

皇帝每天在金銮殿上坐着,根本不可能对整个国家上下都了如指掌。

日复一日的被麻痹。

许多问题都会越来越严重。

“陛下已是九五至尊,何必纠结口头得失?”

“草民只知道大夏当今正处转折关头,走得好一飞冲天,走不好万劫不复!”

李书瑶渐渐开始恼怒。

小苏老师从前可从未这样说过。

一般都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方法。

小小的洋夷,竟然让他口气如此夸张。

甚至都违背了原来的性子。

饶是对苏逸脾气极好的李书瑶也不得不脸色渐沉。

“好一个一飞冲天,好一个万劫不复!”

“我倒是敢请问先生,大夏究竟是犯了什么错,做了什么孽,才会被洋夷所超越?”

“陛下又是做了什么才会让大夏落后?”

此刻两人看似师徒,可上官玲珑在边上感觉就是策问。

标准的君臣策问。

君是礼贤下士,臣是直言敢谏。

现在的场面,上官玲珑已经不记得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甚至还要追溯到先帝。

毕竟。

陛下登基后,敢在她面前用这样语气的人都被砍了。

她不敢打扰,给齐椿示意一个眼神让她退下。

自己则守在大殿门口,防止臣子进来打扰。

金銮殿上,气氛焦灼。

“陛下没做错什么,大夏也没有犯错。”

“可正是因为如此,一切都在原本的路上行进,我们才会一步一步的落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陛下以无过为功,臣子无不是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

“如此一来,怎能真正强盛?”

雄辩滔滔,语惊四座!

李书瑶哑口无言。

如今她算是知道,为什么前任盐官被苏逸气的活活中风了。

简直太尖锐了!

在金銮殿上,从未有过臣子敢如此开口!

更何况,苏逸就知道陛下在附近。

他是用命在打赌,更是将自己的命运绑在国运上,想以一己之力说服陛下!

古有苏秦挂六国相印,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风云。

今有苏逸着一袭白衣,凭一身浩然正气以死相谏!

此间风采,不足一言以蔽之。

“不对。”

可李书瑶依旧不能相信。

“天道有常,损有余而补不足,可天道终究为天道,人之道在损不足而补有余。”

“我大夏强盛至今,岂有一朝一夕被超越的道理?”

“单轮体量就绝非洋夷能比拟,我看小苏老师还是过于担忧了。”

即便苏逸的口才再好,她再为其所动心,也根本没办法接受。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想要接受认知以外的东西谈何容易?

更何况,李书瑶还是皇帝,能看到天下大势的变动。

远远不是苏逸在城西的视野能相提并论。

此刻的李书瑶,在苏逸眼中真的隐隐与一袭龙袍的皇帝重合了。

一刹那间。

他产生了错觉。

那素未谋面的女帝,应当也就是如李书瑶这样了吧?

言辞霸道,杀伐果决,强硬又固执。

苏逸许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辩论过了。

他轻轻一笑,信心尽显。

李书瑶的怀疑,正中苏逸下怀。

若是连这一环都没想到,苏逸也就不会到皇宫白白送死了。

想要让陛下改变心意,就要先摧毁原本的想法。

而她的想法,其实也正如李书瑶所说的那样。

这个时代的洋夷还没有露出獠牙。

很难相信在几十年后他们就会掌握蒸汽的力量,在百年间用坚船利炮横行世界。

“洋夷虽寡,但土地依旧丰饶。”

“并且重术而非重道。”

“无数科学技术在他们手中发展,这是大夏不能比拟的优势。”

“工部危机时,是混凝土诞生扭转败局。”

“淮南盐价紊乱时,是新盐的诞生改变危境。”

“就连以工代赈靠的也是上面东西所带来的收益。”

“我倒想问问你,解决困难的到底是大夏的泱泱百姓,还是世俗所推崇的儒学?!”

话毕。

门口守着的上官玲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也就是小苏老师。

换成其他臣子,怕是十个脑袋也不够掉。

至少得判十次八次的死刑。

公然攻讦儒学,简直是大逆不道啊!

苏逸浑然不觉李书瑶已经说不出话了。

原本的观念此刻被苏逸敲了个粉碎。

李书瑶一直觉得治国依靠的正是外儒内法的“王道”学说。

偏偏苏逸三言两语就点出了最尖锐的地方。

是啊。

哪怕儒学也好,法家也罢。

归根结底都是直面上的东西。

学的再好,不能让天地多生出来一株稻禾。

考的再高,也不能让百姓碗里多出一粒大米。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人与人之间做周转,和现实情况完全不搭边。

李书瑶固然传统。

可绝不是顽固死板之人。

经过苏逸的点拨后,她终于明白了,想要拯救大夏决不能再走老路了。

可关键是......

她苦笑着。

宛若看见一座根本翻不过去的大山。

这套理论已经在脚下的土地上推行了数千年之旧。

只言片语又怎么可能改变呢?

李书瑶深深叹气。

“那请问小苏老师,我们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