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鬼事
作者:风舞月 | 分类:科幻 | 字数:95.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4章 坎门如镜
天灵看到石门上岿然不动的大树,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领悟到了巽门要给他的启示?
那么,这股狂风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前前后后的思索着。
当初,他看到巽门上这棵大树的时候,感到非常的奇怪,因为,八卦之中,巽代表的是风,所以,他觉得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应该是风,所以,他向这棵树击出一掌,想弄出一些风来,结果,他做了这一切以后,这扇门就打开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无休无止的狂风。
所以,这一切的源头,其实就是他自己。
他回忆着这个过程,已经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那么,现在,他该怎么办呢?
就见他来到这石门的一侧,向石门上的树再次的伸出手去,这一次,他做出了一个吸收的动作。
说来也是奇怪,就见这呼啸的大风,瞬间改变了方向,随着“哐当”的一声,石门再次关闭了,大风顷刻之间也停止了。
天灵收身凝神,向石门上望去,树还是那棵树,只不过,他忽然感觉到它好像有了更大的生机,也更加的苍翠了。
想起刚刚的经历,他还是有些心有余悸,刚刚撞到石壁之上,后背还有些生疼。
不过,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巽门的义理了,于是,他很快的就来到了下一个石门之前。
按照八卦的顺序,下一个石门就应该是代表了水的坎位了。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坎位的石门上面却是干净的很,上面一点东西都没有。
这不禁让他感到非常的奇怪。
他满腹疑惑的轻轻的用力向石门推去,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所以,这一次,他显得格外的小心。
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门竟然轻易的就被打开了。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他怕有什么出奇不料的“埋伏”,所以特别的小心谨慎,不过,看上去非常的平静,一点“意外”都没有。
他小心的向里面望去,奇怪的是,他发现里面的场景和他现在所处的场景差不多,于是,他小心的走了进去。
然后,他发现,这扇门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因为里面的场景和外边的场景一模一样。
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一个场景里面多了一个他,另外一个场景里面没有他而已。
甚至,很快他就分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他一开始来到的地方了,他已经分不清楚,到底哪个是门内,哪个是门外了。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哪一个才是自己开始在的地方?自己该怎么办?
他再一次陷入了苦恼之中。
他忽然想到师父曾经对自己讲过的坎在八卦之中的含义:坎上坎下,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
其中的意思就是说,坎位是及其凶险的,一条阳线陷在两条阴线之中,就好像一个人跌落到极深的陷阱之中,情况是非常凶险的;而只有坚定信念、坚持正道,随机应变,谨言慎行,才能够化解凶险,脱离困境。
这个道理他懂,可是,现在出现的这个情况,却是考验自己什么的呢?
一点提示都没有,让他怎么下手呢?一时之间,他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这个时候,或许更加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所以,他慢慢的坐了下来,开始了打坐。
道和坎,或者说道和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它们最大的一个共同点应该就是善吧,因为,道家的祖师,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的意思就是大善、至高无上的善,这句话的意识就是,至高无上的善念就好像水一样,水拥有着滋养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的品质。
道家,初始是以修身养性、行善济世为己任的,只是,随着它的发展,到了今天,降妖除魔却好像成了它最首要的任务。
世界上的事物,永远是对立的,有阴就有阳,有善就有恶,妖魔鬼怪就代表着恶,所以降妖除魔,其实也就是在除恶,本也是无可厚非的。
只是,这种简单的除恶的方式,对于道家的初衷而言,还是有些相背离的。
想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远古时期,人们治水的故事。
虽然,水滋养了万物,并不与万物相争,可是,它也有为恶的时候,尤其是远古时期的洪水,更是比野兽妖魔更加的可怕。
据传,当时洪水肆虐,危害人间,而贤明的帝王,尧和舜却都没有能够顺利的治理好洪水,这也成为了他们在世之时的一块心病,后来,帝王之位传给了禹,大禹最终治服了洪水,人们拥戴他,称呼他为“大禹王”,而“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千百年来的佳话。
那么,到底为什么尧和舜都没有治理好洪水,却被大禹给治理好了呢?
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待洪水的方法不同而导致的。
尧和舜采用的是堵的方法,哪里发洪水,就在哪里修起高堤大坝,阻住洪水,可是,洪水越积越多,最后所修起的大坝承受不住洪水的冲击,被洪水冲垮,洪水肆虐人间,比野兽妖魔更加的可怕,很多的人都死于洪水之中,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磨难。
大禹开始的时候,也是沿用的上一代人的方法,可是,这种阻拦的方法早已被证明是不管用的,看到受苦受难的人们,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寻找着新的方法。
就这样,在和洪水斗争了很多年以后,每日里,水里来水里去的,他终于发现了水的特性,找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
他想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就是——疏。
疏:疏通,疏导之意,既不是把它消灭掉,也不是把它彻底的阻拦,而是挖沟修槽,把它要嘛引导到大海,给它找到归宿,要嘛引导到河流,暂时的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人们苦干一十三载,疏通了九条大河,最终彻底的治服了洪水,人们再也不用受它的肆虐,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他思索着大禹治水的故事,颇有感慨的想:如今妖魔鬼怪就好像远古的洪水一样,如果简单的施以暴力,以暴制暴,见一个杀一个,肯定是治标不治本,根本就不可能从根源上把它们给消除的;对待他们,也应该像大禹治理洪水一样,疏导他们,把他们导向正途,如果,正途好比大海的话,善念应该就是引导他们的沟渠,而道家,也就应该是修筑沟渠的人。
如果说水的最大的美德是至善无极的话,那么它的第二个美德,就应该是至谦之至了,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虽然有至善之功,却默默无闻的流向低处,甘愿处在一个谦卑的地位,所以说水的第二种美德就是至谦之德。
有太多的人,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深深的误解,认为这句话是说做人的道理,应该和水相反,是应该向上看,向上爬的;而水,永远的向下方流,没有一点竞争的意识,甘愿自我堕落,是和做人的道理正好相反的。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句话说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这句话是不可以分开的。
人往高处走,说的不是地位、权势,意思也不是说人要追求无上的权利和地位,这里的高处,应该是道德的高处,修行的高处,意思是说,人应该不断的自我修行,不断追求道德的提升,到达好像水一样的道德高度,道德境界。
水往低处流,说的不是自甘堕落,没有向上的动力,而是说修行之人,道德高尚,好像水一样的人,即便达到了一个公认的高度,也要像水一样,保持着那种至善至谦的品行和美德。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忽然一惊,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他虽然遭万婴的陷害,刚刚才从昏迷之中苏醒过来不久,可是,师父的离去,灵山掌门之位的传授,以及对他的期待,他的身上陡然肩负起了挽救三界的重责,这些,都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他虽然小心的压抑着自己,可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有一股压制不住的兴奋和冲动。
这种兴奋和冲动,让他看待周围的事物,心情和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或许,他这才意识到,正是这种陡然而升的身份,让他有一种不安、忐忑,同时伴随着激动、兴奋,有一种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萌芽在里面。
而这些,无疑是与他的修行相悖的。
甚至,如果这种势头一旦得不到控制,发展下去,对他来说,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或许,比洪水更可怕,比妖孽更可怕。
因为,一个人一旦膨胀起来,最后打败他的,往往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自己。
如今,师父他老人家已经远离自己而去,他需要更加的谨慎,更加的小心才对。
或许只有像往下流的水一样,守虚戒盈,甘处柔弱,才能保持常德,立于不败之地;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才能够明察事物。
他心中默默的想着,心情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坎门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可是,镜子的那一面却没有自己。
虽然镜子里面没有自己,可是,自己的心里面却不能迷失了自己。
他似乎想通了,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哪一扇门,才是真正的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