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关于一九七五年的爱情

作者:江湖笑小生 | 分类: | 字数:61.2万

第21章 羞女山,我青春的栖息地

书名:关于一九七五年的爱情 作者:江湖笑小生 字数:2463 更新时间:2024-10-26 02:37:32

旅行,

是心灵的阅读;

而阅读,

是心灵的旅行。

每到年末,故乡便开始沉甸甸地盈满心腔。内心里既有期待,又有忐忑,真正开始理会“近乡情更怯"这句话的含义。腊月二十八,和放假在家的儿子,乘车回老家桃江修山八都村过年。一路上,阳光明媚,窗外闪过的风景虽然美丽,但内心里早被离开了多年的故园占领,无暇欣赏。那座神奇的羞女山,那个美丽的小镇,那些朴素的街坊,那条清悠的河,那些令人无法忘记令人口舌生香的小吃,早已从遥远的记忆中扑面而来。所以,我们一行,过了益阳绕城高速,还没来得及回家,便径直向修山小镇而去。

修山又名羞女山,矗立于资水之滨,中国历史名山,距桃江县城西北15公里,主峰海拔375米,状若祼女,故名羞女山,修山镇因此而得名。

而我与修山的渊源就更深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是一个牧牛的少年,离开村庄在父亲的资助下,来到修山镇上开了一个叫做多味书屋的小店,来完成自己的文学梦。那时小镇上还是石板面,两边的房子以木板房子为多。修山脚下的资江河上靠轮渡把汽车和人渡到对岸,所以一边有一个渡口。渡口人来人往,车来车往,轮渡开动时的汽笛浑厚凝重,老远都能听得见。在修山恋爱,结婚,生子,完成了我人生的几件大事,后来又从修山调入《益阳日报》开始了记者生涯。所以,修山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小镇,而是我青春的栖息地,我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从一个儿子兑变为父亲的家的庄园。

从桃江到修山,要经过一个叫舒塘的小集镇,这是一条颇有文化底蕴的老街。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的年代里,这里商贸十分繁华,是长沙、武汉、上海等大城市至常德、安化、新化船舶物资调运的中转站。也是一个山美、水灵、民风淳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庄。相传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裴度年少时曾在这里读书,后人就称此处为书堂,至于后来为何变成了舒塘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是通往羞女山的一道门,这里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包子的地方。以前这里也有一个渡口,渡口是人撑的船,后来变成了机器发动了。这里还是一个中心粮站,我们各村的公粮都到这里过秤验收,有时剩几斤谷,父亲便换成粮票,然后用粮票换成几个包子或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所以每到送粮季节,河边的小集镇上包子铺和面馆热闹的很。不仅糖包子发粑粑,有时还有肉包子和面。小时候,跟父亲送公粮,我是拉车子的(过去用高盘独轮车,后面大人推,前面小孩子用一根绳子拉,我们称为拉车(读ta)子——作者注),我那时最大的向往是能吃上两个滴糖的糖包子(肉包子是买不起的),父亲则吃上一碗酸辣面,父亲总会找个碗分我一部分。有时还能买上一个唢子,在村里的孩子面前显摆好多天。

后来,渡船渐少,大都外出打工了,店铺也冷清了。成年后几次经过甚至忽视了这个小集镇的存在。今天,我们停下车看到小集镇又开始繁华起来,又开起了一个很大的修山面厂。因为水质和特殊制作工艺,修山面柔软好吃,不糊汤。我们每次回家都要买几十斤。大家来到集镇,要了一碗面,想体会一下当年的感觉,但现在最起码的是木耳肉丝面,还有牛肉面,牛杂面,排骨、腊肉,只要你叫得出名字来的。我们几个人吃完面已是满面红光,浑身冒出了细细的汗珠,不知是由于挂在墙上的一串串通红的七姊妹辣椒,还是由于面汤里正宗的家乡剁辣椒所致。

我们沿着河道旁新修的水泥路,向羞女山靠近。愈走近,心跳越速,仿佛已闻见羞女传来的喘息声。过凤林港,便到了羞女山下。记得当年,我们一群年轻人,每天鸡鸣即起,哦嗬掀天跑到羞女山顶,然后跑下来吃早餐,在山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大声喊叫。遥望俯瞰山下的河川,村庄,不知有多少豪情。若逢春三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正灿烂,成为一片独特的风景。往前走,便到了羞女泉下,这里四季水流不断,很多附近村庄里的人到这里取水。人们都说桃花江是美人窝,桃江美女羞山出。而羞女泉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说这里的水里含有一种稀有的元素,让人皮肤细嫩,青春靓丽,不施脂粉胜西施,所以前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羞女泉下还有座羞女娘娘庙,里面清幽宁静。我们走进庙宇,人不多,只有几对情侣。往上走,便是羞女泉了。同行的表妹已迫不及待地去打水畅饮和洗脸了。泉边有不少人,有的提着水桶,有的带着矿泉水瓶,来来往往,如同集市。

站在泉旁,遥望山下,桃花江(资江桃江段)婉如一条玉带,缓缓从容地流过。绿水青山让人流连忘返。走下山来,便是修山镇了。走在街道上,早已寻不到当年那些破败的痕迹。街面道路已是水泥路,道旁的房子通过了整体的装修和设计,一条风情老街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刚到修山时,桃江三中还很繁盛,一批刚从益阳师专调来的年轻老师,教课之余会到我的多味书屋看书听歌一起谈论文学,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有一首流行歌叫《涛声依旧》,我们一起听着唱着这首歌,看着小镇上日出日落,一批批学子离开。呀呀学语的儿子也是学校的常客,对年轻老师都很熟。三中还办了一个《三人行》文学社,几位骨干把我聘为顾问,我们经常在一起印刊物,改稿子。那种青春的味道像修山的水一般甘甜。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各奔东西。前些天到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去采访,一位美女副老总一见我便问:“你是修山的符老师吗?”原来她也是当年文学社的一位小姑娘。他们如今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只有青山不老,岁月依然。

镇上家家户户正在打扫,贴上了春联,挂上了喜庆的大红灯笼,新年的气氛已开始在这个风情小镇上弥漫。恰好这天镇上为欢迎回乡过年的乡友,一起探讨新的一年乡镇发展,开了一个盛大的乡友聚会,所以更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

穿过小镇,我们进入了羞女湖湿地公园。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湖中有数个小岛,风景怡人。微风拂面,芳草萋萋,水鸟飞翔。让人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美景像。我想,若是再过些时日,待到春天,遍地金黄的油菜花,茂林修竹中,清风徐来,光影婆娑中漫步或摇一叶渔家竹排,在湖中徜祥,看白云苍狗,观戏水白鹭,在浆声里,在鸟鸣蛙唱中感受忙碌人生中的闲适时光,那又是多么令人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