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作者: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 分类:历史 | 字数:1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章 民风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是到了深秋。
这一日。
扬州城迎来了一个贵客,魏国公徐达。
马上入冬,北方边地双方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可以预期不会有大的战争爆发。
徐达这次回京是正常述职,为了简便出行,只是带了几个贴身的侍卫。
这些侍卫一个个武力超群,对徐达忠心无比,是能够为徐达舍生忘死的,有他们在,就算真出了什么岔子,徐达也不会被伤到一根寒毛。
再说了,他徐达自己就是不败神将!
在大明境内,要是还能出什么岔子,那就真是笑话了。
一行七八人,就这么一路便装从北平往应天赶去。
一直到了扬州,这才停了下来。
虽然冬天还未真正到来,可寒潮已经初见端倪。
从北边往南,一路走来,徐达他们感触尤其深。
可扬州城,与他们之前所见到的任何一个州城都不同,马上冬天了,城中丝毫不见任何萧条,反而充满......活力。
没错,就是活力。
看着沿街叫卖的摊贩、店铺,来往行走的百姓,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么冷的天,小孩子怎么穿得这么单薄就出门了。”徐达看着远处在街上嬉戏跑闹的孩子,脸上露出诧异的神奇。
这些小孩子们,虽然一个个脸上红扑扑的,可丝毫没见其有感觉到冷的意思。
原因看来是出在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之上。
通体白色,掺杂着淡淡的黄,衣服款式十分新颖,徐达从未见过。
问了一下身边的侍卫,也均是摇头。
要知道这些侍卫,来自天南地北,哪儿的人都有。
“将军,我看那衣服材质,带着毛绒。能够起到如此御寒作用,许是貂毛做出的衣服。”有侍卫开口道。
“貂毛制品何其金贵,又岂是寻常百姓能够用的起的?”
徐达摇了摇头,想什么多干嘛,上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虽然方才进城的时候,向门卫询问沥青路细节时,已经被笑作是外乡人了。
可要是会在意这些,他也就不是徐达了。
“小朋友,你能告诉叔叔,你们身上的衣服是从哪来的吗?”徐达走上那群玩耍的小朋友面前,低下头,露出了和善的笑容,问道。
“......哇!”
可令徐达没有想到的是,他刚一开口,就有小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虽然徐达已经露出他自认为最和善慈祥的笑容,可他刚从边地沙场回来,身上自然而然带着一股煞气,小孩子偏对这些又最敏感。
这边孩子一哭。
立马就引起周围那些路人的注意。
感受到四周投射过来一道道的目光,面对千军万马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徐达,在这一刻,竟然会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这感觉实在是太滑稽。
“唉,冰糖葫芦哟,新蘸的。”
就在这时一道吆喝叫卖声从远处传来。
只见一个小贩,扛着一个草靶子,从远处走来。
草靶子上面有许多小孔,插着一串串色彩艳丽的糖葫芦。
徐达眼睛一亮,起身走到小贩面前,掏钱买了五六串糖葫芦,重新走了回来。
“小朋友们,不要哭了,来,叔叔请你们吃糖球了。”
糖球是凤阳那边的叫法。
徐达和朱元璋一样,家里父亲是在田里刨食的庄稼汉子。
很小的时候,便也跟着下地,放牛。
他还记得自己小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串糖球。
有一次徐达偷吃了刘财主家儿子的一颗糖球,被打的满嘴是血。
可他却一直在那笑。
因为糖球的味道实在是太甜了,那种甜味他一辈子也没忘记。
后来他长大了,加入了义军,由于他的英勇表现一路干上了千总。
对于此时的他,吃冰糖葫芦自然不再是什么难事。
他趁着兄弟们不在,偷偷买了一串,吃起来除了甜味外,还带着酸。
又酸又甜,还很冰。
好吃,可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打从那日起,徐达便再没吃过糖球。
至于后来,沉迷上烧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小孩子哪里能经受得起甜食的诱惑,果然人手一串糖葫芦到手后,哭声渐渐停息。
一个两个,吃着甜甜的糖葫芦,脸上再度出现了笑容。
原本那个在他们眼中“凶神恶煞”的大叔叔,此刻看起来也变得和蔼了许多。
小孩子就是这么真实。
“小朋友,现在能告诉叔叔,你们身上的衣服是从哪来的吗?”徐达笑着开口问道。
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孩子,狠狠嗦一口糖葫芦,开口道:“妈妈说衣服都是杨大人给的。”
“你们的衣服,都是杨大人给的吗?”
“是的,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一旁卖糖葫芦的小贩,见此开口笑道:“客人是外乡人吧,杨大人给全扬州老人、小孩,还有实在买不起过冬衣服的人,人手都送了一件羊毛衣。”
说着小贩伸出空闲的左手,掀开自己的衣领。
徐达抬眼望去,果然只见这个小贩身上也穿着一件这样的衣服。
“同时衙门那边开了成衣铺子,扬州的百姓可以低价购买这样的羊毛衣。我有手有脚,自己能挣饭吃,就不占这个便宜了。把这个机会留给更加需要的人。”
糖葫芦小贩咧嘴笑道:“这羊毛衣暖和又好穿,价格连寻常棉布衣的一半都没有哩。”
徐达在听了小贩的话后,心里感到无比的震惊。
除了震惊杨宪的所作所为外,更加震惊的是这个糖葫芦小贩的表现。
明明可以白拿一件衣服,可却偏偏没有那么做。
而是将这个机会留给更加需要的人,自己则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生活。
一路从乱世拼杀过来的徐达,是多么清楚明白,这样的民风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如果整个大明,人人如此。
那么这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不强大。
能够让扬州百姓形成如此民风的,便是这里的主政者。
来到扬州,徐达虽然还没见到杨宪。
可杨宪已经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