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作者:圣诞稻草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342.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27章 远遁千里
满唐红正文卷第1027章远遁千里二月十五,苏定方一行人押解着执失思力以及一众他们从苏尼失部各部俘获的重要俘虏回到了白羊城。
李靖、阿史那思摩等人也是如此,唯有薛氏兄弟被留在了苏尼失部中部留守。
同一天,萧氏也坐着一架别致的坐撵抵达了白羊城,并且带来了李渊的手书,以及陈叔达、任瑰、凌敬等人不方便在文书中提及的口信。
中军大帐内,在宴请过苏定方、李靖、阿史那思摩等人过后就剩下了四个人。
一个是萧氏、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褚遂良,还有一个就是李元吉。
褚遂良在察觉到了帐篷内的气氛微妙以后,自顾自的找了个借口就离开了中军大帐,中军大帐内就剩下了萧氏、李世民,以及李元吉。
萧氏浅坐在左手边的上首位,在笑吟吟的递出了李渊的手书以后,就端起了摆在眼前案几上的花茶优雅的品起了茶。
李世民稳稳的坐在右手边的上首位,一脸戏谑的看着李元吉,一副要看好戏的架势。
李元吉坐在主位上,在快速的翻看完了李渊的手书以后,抬眼看向萧氏道:“父亲让我回去?”
萧氏放下了茶盏,笑吟吟的道:“你父亲说他年纪大了,近些日子精力越发的不济了,已经没办法再帮你处理政务了,所以希望你回去。”
李元吉扬起了手里的手书道:“说点我不知道的!”
萧氏所说的李渊的手书里都有提及,所以萧氏纯粹是说了一段废话。
萧氏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不变道:“那我就说一说陈中书、任侍中、凌尚书托我给你带的口信?”
萧氏口中的凌尚书指的是凌敬。
年初大朝会的时候,前任中书省中书令萧瑀正式的向李渊提出了乞骸骨,李渊在三请三辞的流程走完以后也就答应了,陈叔达作为三宰中资历最深的,自然而然的就接替了萧瑀的位置,成为了中书令,大唐的首相,任瑰接替了陈叔达的位置成为了大唐的次相,凌敬接替了任瑰的位置成为了大唐的三相。
凌敬在接替任瑰位置的时候,还闹出了不小的风波,有很多人觊觎这个位置,纷纷出手,跟凌敬博弈了一把,最后凌敬凭借着超人的背景一举夺得了尚书令之位。
凌敬超人的背景是什么,不言而喻。
李元吉知道此事的时候,凌敬已经坐上了尚书令的位置,所以也没说什么。
毕竟,凌敬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人,纵然资历不够,但已经坐上那个位置了,他也不好将人拉下来。
李元吉看着萧氏道:“哦,他们都给我带了什么口信?”
李元吉看似好奇,其实陈叔达、任瑰、凌敬等人会说什么,其实他已经猜到七八分了,无非就是跟李渊一样,劝他回长安城主持大局罢了。
可是他铁了心的不要那个位置,铁了心的要趁着西突厥内乱之际拿下西突厥,又岂会轻易的回去。
要知道,在他带领着李靖、李世积、苏定方等人拿下整个突厥以后,他在大唐的风头就已经盖过李建成和李世民了。
毕竟,在绝大多数唐人眼里,在窝里横,即便是再厉害,也就是那样,可是在窝外头横,即便是小有成就,也会被万人称颂。
而他如今不仅在窝外横了,还将窝外对大唐威胁最大的敌人给灭了,并且还将敌人的疆域变成大唐的疆域了。
唐人心中的那股自豪感,那股傲气,已经被激起来了。
所以现在在大唐内部,不止李渊希望他做皇帝,满朝文武,乃至于大唐绝大多数的百姓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是回了长安,即便是他不想做皇帝,李渊、满朝文武、天下的百姓,也会将那一件象征着地方身份的章服披到他身上。
并且除李渊外,所有人会跪在地上请他上位,到时候他连拒绝的余地也没有。
他即便是将章服扒下来,不承认自己是皇帝,满朝文武们也会帮他想出合理的解释,天下的百姓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满朝文武给出的解释。
比如,满朝文武会说他在效仿西汉时期的文帝,在节衣缩食,将省下的钱都投入到了拯救民生疾苦中。
到时候,他就是有十八张嘴,也说不过满朝文武。
而百姓们则会十分狂热的将他奉上神坛,确保他的帝位在他的手里永远的不朽。
毕竟,皇帝的连章服都不穿了,在省钱搞民生,拯救黎民于水火当中。
这种皇帝,五百年也未必能出一位,遇到这么一位皇帝,百姓们还不得把他宠上天?所以他说什么也不能回去,回去了就身不由己了。
很多时候,很多事都是这样的,不是说你不愿意你就可以拒绝,当所有人都希望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你能做的就只有三个选择,要么去做,要么去死,要么远遁千里。
而他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远遁千里。
至于说去做,或者去死,他都不想选,所以他能选的只有这么一个选项。
萧氏听到这话,大大方方的笑道:“陈中书说了,朝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定夺,你要是不出面的话,很多政令根本没办法推行下去。
任侍中说了,推广水稻的事情如今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需要你回去主持大局。若是你能督促着推广水稻的事情完美的落实下去,大唐的国力将会翻一倍不止。
至于凌尚书嘛,他也希望你回去。
他说大唐此次大战耗费了不少民力物力,物力可以暂且不计,但是民力的耗费,已经影响到大唐的民生了,像是关中、汉中等地,因为频频抽丁的关系,已经没有多少青壮照顾农桑了,田间地头能看到的只有老弱妇孺。
长此以往,关中、汉中等地的农桑恐怕会减产,一些久久盼儿归的老弱们,恐怕也会心生怨气。”
萧氏在说到物力可以暂且不计的时候,明显的顿了一下,笑容也变得没有那么自然了。
想想也是,同样是南征北战,同样是在国内大搞建设,她丈夫杨广的钱是越花越少,物资也是越用越少,民间的百姓被压榨的苦不堪言。
可大唐呢,钱不仅没有越花越少,反而还越花越多了。
大唐打了一场征讨突厥的战事,耗费的钱粮数以百万计,可大唐的国库、李渊的内库、雍王府的私库,不仅没有因此变空,反而变的更充实了。
甚至国库里的钱国库都已经堆不下了,三省正商量着在其他地方再开一座国库存钱。
李渊的内库,以及雍王府的私库也被塞满了,如今李渊的避暑山庄,雍王府的九道宫,以及各个田庄,也都成了堆放各种财货的地方。
而这些钱,一部分是来自于大唐的缴获,一部分是来自于大唐的边市,以及漕运和海运,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世家豪门。
前两者暂且不提,因为它们能不能赚钱,在大唐征讨突厥之前就已经验证过了。
后一者就比较超出很多人的认知了,绝大多数刚刚兴起的门第,以及许多贫寒百姓,是怎么也没想到,一直处在人上人位置上的世家豪门居然那么富。
在大唐征讨突厥期间,世家豪门的争斗不仅没有因此停歇,反而变得更激烈了。
在他们不断的争斗中,不断的有人触犯大唐的律法,不断的有人被暴露出丑闻,不断的有人被揭发有造反的意图,也不断的有人被栽赃陷害。
而大唐朝廷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秉持着谁出现问题就依法查处谁的态度,硬生生的查处了近六个顶级的世家豪门,十多个世家豪门,上百个世家大户,还有数不清的富户。
一共查抄出了近一百万户的隐户,两千多万亩的田产,数值不清的钱财,六千七百五十七副甲胄,一万多的死士。
什么概念?
相当于大唐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相当于三分之一关内道大的田产,可以砍一千三百多次头的甲胄,可以夷五十次三族的死士。
在查处的期间,顶级的世家豪门几乎都通过不同方式的妥协保全了门第,但门第有所瞎话,十多个世家豪门中,有九个选择了奋起反抗,并且杀官造反,最后皆被李秀宁和柴绍夫妇所征灭。
上百个世家大户中,有一大半选择拆分了门户,将当官的子弟单独分离了出去,然后上交了近六成的家产。
至于数不清的富户,他们中间倒是冒出了不少草头王,但皆被当地的郡王配合着总管府衙门给镇压了。
剩下的顶尖的世家豪门、世家豪门、世家大户,其中有一大部分选择交出了隐户,并且跟大唐站在了一条线上,一起对付其他的世家豪门、世家大户。
萧瑀选择在年初的时候乞骸骨,一是因为他年龄大了,二就是他代替兰陵萧氏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因为他们兰陵萧氏在争海运份子的时候,
输给了以王圭为首的太原王氏集团。
在做官上,在祖宗们留下的福荫上,王圭比萧瑀略有不如,但是在经营家业,以及站队上,王圭这一次真的是傲立在了所有人的顶端。
.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