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 分类:历史 | 字数:149.7万

第两百九十八章 抗元第一人

书名:我在元末种粮食 作者:清九玄 字数:2971 更新时间:2024-11-04 22:14:43

二月时节,春寒料峭,风中依然残留着些许寒意。

江都军从去年九月开始南伐,历时五个多月,终于打下整个江浙行省。

现在的江都军虽然看起来兵锋猛锐,势不可挡,却如同一个吃得过饱的壮汉一样,虽然力量强大,但一个不慎,就可能被人把肚子里的东西都打出来!

所以张阳泉接下来的方略,便是休养生息,将打下来的土地全部消化,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

等全部转化完毕后,江都军才拥有一统天下的资本。

一些细小的琐碎事物,张阳泉都交给了官员们负责,他目前的精力都放在两件事上。

第一,再开科举。

这次科举的时间定在一个月后,让那些距离较远的考生,也能够赶过来。

考题和上次又有了些微区别,明经诗词的比重继续下降,算学比重上升,与明经诗词持平,射学比重也些微提高。

第二,春耕。

以杭州为界限,杭州以北的州县,大多都完成了分田到户。

张阳泉已经让司农局给各地送去粮种,让这些州县的百姓强制种植新稻。

这次种植的面积比较大,张阳泉也很清楚地方百姓习惯种以前稻谷,新稻的推广势必十分艰难。

这就要考验各地的父母官了。

张阳泉已传下命令,这次新稻的推广成果,将成为官员的重要考核标准。

现在江都军基层官员多,高层官员少,正是上位的大好时机,相信那些有抱负的官员,一定会设法完成新稻的推广。

除了这两样内务外,他当然也时刻关注着外部的形势变化。

虽然江都军暂止了兵戈,但天下其他地方却依然战火绵延。

首先是西边的天完军,正如傅友德猜测,他们并没有再进一步挑衅。

而且倪文俊派了心腹向张阳泉致歉,将之前的事都推到徐寿辉头上,只说徐寿辉听信谗言,这才与江都军发生摩擦。

张阳泉也很配合,假装对徐寿辉非常不满,对倪文俊则表示赞赏。

天完军虽然不再对江都军挑衅,但并不代表不向其他地方扩张。

首当其冲的是庐州的左君弼。

欧普祥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庐州,结果又是大败而归,引为天下笑柄。

不过张阳泉却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这次损失的人马又是徐寿辉的嫡系,欧普祥也是徐寿辉的心腹,所以这显然又是倪文俊的手笔。

他现在就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天完军内部的将领明知他控制着徐寿辉,又不得不听他节制。

当然,根据傅友德的消息,这些将领也都暗中试图救出徐寿辉,只可惜都失败了。

左君弼这一战也打响了名气,据说朱元璋还派人去找他结盟,只可惜左君弼根本看不上朱元璋,将使者赶走了。

朱元璋现在的处境非常憋屈,被夹在三大起义军之间,只有一路之地,没有任何可以扩张的地方。

而且无为土地贫瘠,并非产粮之地,他几乎一直都在为粮食头疼,不得不亲自带军队在无为郊区开荒屯田。

幸好天完军现在注意力在左君弼头上,不然趁着他春耕时攻击,他就算能击退天完军,军队也得饿死。

天完军、朱元璋和左君弼的消息,张阳泉其实也只是略微关注一下,他现在真正的注意力,都盯在北方战场上。

他相信倪文俊、朱元璋、左君弼等人应该也都盯着北方。

刘福通正在做一件壮举——攻打汴梁!

自北宋灭亡后,汴梁就一直掌控在外族手中,若是能重新回到汉人手中,必将大大增强汉人的信心!

如果刘福通真能打下汴梁,其意义远远超过张阳泉打下集庆或者杭州,他的声望,也将再次压过江都军和天完军一头!

张阳泉虽然没有见过刘福通,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军事天才。

当张阳泉还在攻打杭州时,他就派出手下大将李武为西路军,攻下了潼关、崤关和函谷关,直逼洛阳。

答失八都鲁惊慌之下,赶忙派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前往救援。

察罕帖木儿不愧是元廷最可靠的支柱,很轻易便收复崤关,又收复虢州。

不过李武也很聪明,他知道打不过察罕帖木儿,索性渡河逃到了山西,又在那边摧城拔寨,势不可挡。

察罕帖木儿只能率军追赶,结果两人玩起了捉迷藏。

李武虽然打不过察罕帖木儿,却也能多次躲过他的围剿,将察罕帖木儿牢牢牵制在陕西!

除了李武这一支人马外,刘福通还大胆启用毛贵,任命他为东路军统帅,朝着山东方向挺进。

毛贵在韩宋手下,也终于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他孤军深入,在董抟霄眼皮子底下,绕过了淮安,一路向东,打下了海州。

然后在董抟霄围剿过来之前,从海州入海,进入山东半岛,接连打下数座城池。

当毛贵打下胶州后,他还干下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将守城的佥枢密院使脱欢杀死,接着将胶州屠城。

原因也很简单,当初跟着脱脱屠杀徐州的人马中,就有脱欢率领的胶州军。

毛贵这是为了报当年徐州被屠之仇!

后来毛贵势如破竹,又打下了山东的益都路,直接威胁到了济南。

这一举动顿时将董抟霄悉心维持的防线拉开一道口子,他不得不亲自去济南镇守。

刘福通派出的东西两路大军,一开始都只是为了拉扯元军防线,将最难缠的察罕帖木儿和董抟霄给调走。

然而李武和毛贵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人马越打越多,渐渐形成了两支独立的灭元人马。

这对刘福通来说也是意外之喜。

当元军的注意力都被毛贵和李武吸引之后,刘福通终于显露出自己的意图!

倾巢而出,领兵攻打汴梁!

马车缓缓行驶在大街上,銮铃有节奏的响动着。

张阳泉透过车窗,默默望着大街上的百姓。

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再过一个月就是春耕时分,街上的百姓都显得十分忙碌。

望着大街上的和平景况,张阳泉忽然叹了口气。

坐在他旁边的宋濂奇道:“大王何故叹气?”

张阳泉道:“我突然在想,如果没有刘福通顶在前面对付元军,江都府绝不会这般太平,我真应该感谢他。”

宋濂看了他一眼,笑道:“我猜大王当初在扬州大败脱脱时,刘福通也一定非常感谢大王!”

张阳泉愣了愣,不由看了宋濂一眼。

宋濂确实和刘伯温不同,若此刻坐在这里的是刘伯温,绝不会出言安慰他。

“宋先生说笑了,刘福通应该感谢的是张士诚才对。”

宋濂正色道:“没有大王,张士诚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元军?”

张阳泉暗暗好笑,宋濂说的如此理直气壮,只怕绝不会想到自己其实窃取了张士诚的胜利果实。

唉,估计就连张士诚自己都觉得,没有江都军,他一定会被元军灭掉吧。

“对了,宋先生,你还没和我说,你到底是如何劝说石抹宜孙投降呢?”他转移话题道。

宋濂成功劝说处州路归降,今天刚刚返回江都复命。

正好何太公前几天来报,已经在国子监收拾好一片屋舍,当做宋濂的太史局。

于是张阳泉便决定和他一起去太史局瞧瞧。

宋濂笑道:“其实并非我的功劳,我刚到处州,就有一个人找上了我,他得知我是劝降而来,便带我见了石抹宜孙。我还没开口,那人就将石抹宜孙给说服了!”

张阳泉奇道:“那人是谁?”

宋濂微笑道:“此人叫叶堔,论起治理地方的能力,我觉得伯温兄也比不上他!”

张阳泉目光一亮,道:“他怎么不和你一起回江都?”

宋濂忙道:“他跟着石抹宜孙去杭州交接投降的事了,估计会晚几日才到。”

张阳泉点头道:“那好,马上第二轮科举就要开始了,你可以劝他参加,只要他考中,我一定重用他!”

宋濂笑道:“如此,宋濂代他多谢大王了!”

没过多久,马车来到了国子监,两人下了马车,正要进去。

忽然,身后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张阳泉转头看去,发现来的是秦苓君身边一名亲卫。

“大王,王妃要生了,您快回去吧!”亲卫翻身下马,一脸焦急。

张阳泉又惊又喜,和宋濂打了声招呼,上前抢过那名亲卫的马,策马朝王府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