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干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历史 | 字数:173.2万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乾皇太孙

书名:干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4834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05

虽然相隔十万八千里,中间隔着上百个诸侯国,还穿过了大乾王朝本土的大半疆土,可李存一行还是无惊无险的来到了大乾王朝的国都南京应天府金陵城。

李存此行之所以如此顺利,除了因为旅居了十多年的李存,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护行人员,主要还是因为已经交了权的李存,跟各方都没有厉害关系,现在也很少有人会费劲巴力的刺杀李存这个闲云野鹤的老人了。

当然,想找李存报仇的不算。

不过李存做事,一向斩草除根,所以,想找李存报仇的人,绝大多数,也搞不出来太大的动静。

加上,李存在自己的安全上,一向谨小慎微,不给任何敌人任何空间。

所以,尽管回来的路程很漫长,但李存所乘坐的专列,还是顺顺利利的过了长江,接近京师……

得知李存回来了,李标早早的就派当朝宰相陈康伯、当朝枢密使陈遘、他的嫡长子李允炆等率领满朝文武前去南京火车站夹道迎接李存回来。

李标还特意交代陈康伯、陈遘、李允炆等人,不要带太多的护卫,他父皇身边有世界第一强军虎贲军,不需要别人护卫。

果然不出李标所料。

先一步到南京火车站的打前站的李存行宫的官员,一上来就跟陈康伯、陈遘、李允炆等人说,陛下不需要其他护卫,让陈康伯、陈遘、李允炆等人把无关的随行人员全都撤走,南京火车站这里的安保工作全都由虎贲军将士来接手,甚至连李存的座驾都不需要大乾朝廷来准备。

而且,打前站的李存行宫的官员还事无巨细地将朝廷带来的每一辆汽车、马车都做了仔仔细细的检查,并对前来迎接李存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进行了重新的安排和布置,让他们全都处于虎贲军的控制下。

见到这一幕,知道李存小心谨慎性格的陈康伯、陈遘等人自然不会说什么,倒是李允炆身边的一个叫“王量”的青年官员不满的嘟囔道:“陛下也太谨慎了,圣驾都到京师了,还有甚么不放心的?”

王量的声音不大,按说只有他身边的李允炆等极少数的人才能听见他所说的。

可偏偏前来打前站的一个青年正好打此路过,顺风听到了王量的这句牢骚。

青年虽是一身文官打扮,却走路带风,很有些武将的风范。

听见王量此言,青年连犹豫都没犹豫,就直奔王量而来。

不等李允炆等人有所反应,青年就一把扯过王量,接着左右开弓,结结实实的打了王量两个大嘴巴,直接将王量给打蒙了。

反应了好一会,王量才边张牙舞爪的向青年抓来、边怒骂道:“汝是何人,与我何仇何怨,为何打我?”

青年一脚就将王量踹飞,接着朗声说道:“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辛,名弃疾,乃行宫右承务郎,打汝,皆因汝放肆,官家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又荡清四海八荒,尽收世界,古今中外无一人可比,岂容尔等一小人敢非议之,某今日非止要打汝,还要杀汝!”

话音一落,辛弃疾就拔出腰间配剑,然后就想诛杀王量。

李允炆见此,忙上前,拜道:“在下李允炆,还请辛承务切勿动怒,王参议刚刚口不择言,承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且留他一条性命,可好?”

真不怪李允炆对辛弃疾如此客气。

实在是,宰相门前三品官,更何况是李存手下的官员,李允炆虽然贵为皇太孙,也不敢太过托大。

而且,此事确实是王量嘴贱,连李存的安排都敢质疑,甚至不无挑拨之意,合该他挨此揍、挨此骂。

一听皇太孙李允炆为王量求情,辛弃疾才将已经准备刺出去的配剑给放了下来,但他还是不卑不亢地说:“既然皇太孙在此,那此人非议官家一事,便请皇太孙来定夺罢。”

“这……”

辛弃疾将皮球踢给了李允炆,倒让李允炆一下子为难起来!

按照李允炆的本意,王量其实也没说什么,无非就是借此机会向他表示一下忠心,这要是在平常时候,真没必要上纲上线。

可好巧不巧的,王量这话被他皇爷爷的人给听见了。

自古皇家无小事。

更何况,这还是他皇爷爷时隔十多年回来的第一件事。

所以,这事如果处理不当,其影响实在不可估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王量虽然说话不经大脑,但再怎么着也是他李允炆的人,说这话也是在像他李允炆表忠心,如果他皇爷爷手下一个八品小官随便威胁一下,他李允炆就处置了王量,那投效他李允炆的其他人会怎么想?会不会有“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

正是因为考虑的有点多,李允炆不禁迟疑起来!

就在这时,闻讯赶来的陈康伯,直截了当地处置道:“王量非议当今圣上,罪不容恕,现就地革职,等待陛下处理。”

陈康伯身边的陈遘听言,则是毫不留情地说:“依我看,此等小事也不必惊动陛下了,直接掌嘴五十,驱除朝廷,永不录用罢。”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乾皇太孙

陈康伯点点头:“不错,陛下新归,必定日理万机,只怕没有时间处理这等芝麻绿豆小事,还是你我二人越俎代庖处理了罢。”

说到这里,陈康伯当即下令:“来人,将此人拖下去行刑。”

陈康伯此言一出,王量的脸色顿时就变得惨白!

他万万没想到,他就是想趁机跟现在的皇太孙、未来的皇帝李允炆表一表忠心,就要被当众掌嘴五十,颜面扫地。

这也就算了,谁让他嘴贱,连还没有退位的皇帝的决策都敢发牢骚。

可这永不录用,就太过森严了吧?

现如今可真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世界都是大乾王朝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乾王朝永不录用王量,那王量这辈子都肯定是无缘仕途了。

这对于在仕途上很有想法的王量来说,简直如丧考妣。

关键,大乾王朝向来崇尚言论自由,就算是当众向皇帝进言直说皇帝的不是,也不会被皇帝怪罪,怎么轮到他这里,他就是随便吐槽了一句,就落到这么凄惨的下场?

王量赶紧一脸求助的去看李允炆,希望李允炆能拉他一把。

面对王量的求助,李允炆更加犹豫了。

这倒不是说,李允炆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事实上,李允炆还是认为这只是王量一时口不择言而已,如果不是恰巧被辛弃疾听到了,完全可以不用去管王量,最多也就是口头上教育王量两句,也就算了。

这么说吧,在李允炆看来,王量一共才说了两句话,而且也没说什么大不了的话,更没说大逆不道的话,何至于如此揪住王量不放?

李允炆现在之所以变得更加犹豫了,完全是因为陈康伯和陈遘这两位当朝最有权势的一文一武两位宰相也掺合进这件事了,并且他们两个也要对王量从严从重处理,甚至想要对王量赶尽杀绝。

然而,越是这样,李允炆越觉得,他应该拉王量一把,这样他才能更好的笼络跟他的人不是?

念及至此,李允炆就准备张嘴为王量求一求情。

可李允炆刚准备张嘴,就突然发生了两个变故!

这第一个变故就是,掌管京师大多兵马的殿前司都指挥使杨沂中,竟然亲自上手,一把就将王量的脖领给揪住,随即就将王量往外提。

这让李允炆很意外!

别说王量的事还没定性呢。

好吧,直说吧,打狗还得看主人,王量毕竟是他李允炆的人,他都还没有张嘴呢,杨沂中怎么就直接动手了?

而且,就这点小事,就算需要动手,也不需要正二品的实权大武官杨沂中亲自动手吧?

还有,老实说,这一刻李允炆心里是有些不痛快的,他觉得杨沂中有些太不尊重他了,再怎么说,他也是皇太孙,目前执掌大乾王朝的皇太子李标的嫡长子,未来最有可能接手大乾王朝的人,杨沂中怎么敢,问都不问他一句,就处理他的人呢?

李允炆到底年轻气盛,又自恃身份不一般,便想顶着两位正一品的宰相、一位正二品手上有实实在在兵权的武官的压力,救下只犯了点小错的王量。

可也就在这时,第二个变故发生了。

这第二个变故就是,有人不着痕迹地拉了一下李允炆的衣角。

李允炆用眼角的余光一看,就见拉他的衣角的人是朱熹。

朱熹幼年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依父友大乾封疆大吏刘子羽生活,受业于胡宪、刘勉之、刘子翚三先生。

如今已经做到了正三品大官的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一直在为朱熹铺路。

在刘子羽的主持下,朱熹十八岁时,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其师刘勉之随后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

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

三年后,朱熹再次入都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

在任上,朱熹以“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因而进入了李标的视线。

李标了解了朱熹这个人了之后,觉得朱熹有成为大儒的潜力,所以将朱熹提拔到李允炆身边,做了李允炆的陪读。

李允炆也被朱熹的学问和思想所折服,对朱熹言听计从。

此刻,见阻止他的人是朱熹,李允炆都已经张开了的嘴,立即又闭上了。

其实——

直到这时,李允炆都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问题出在哪了,他将嘴闭上,完全只是因为,朱熹都阻止他,那就说明这事没那么简单,而且,有朱熹阻止他,他也有了不救王量的借口。

没有了李允炆阻止,杨沂中就像是拎小鸡子一样将王量拎出了迎接李存的队伍。

不仅如此,没将王量拎出多远,杨沂中就不顾身份亲自左右开弓狂扇了王量五十个大嘴巴。

杨沂中是什么人,那是从战场里杀出来的猛将,双手可是有千八百斤的力气。

不等杨沂中这五十个大嘴巴抽完,王量就跟死人差不多了,有进气没出气,要不是有人架住了他,他肯定就一头栽倒在地。

就这,还是杨沂中没有下狠手,否则杨沂中很可能一巴掌就拍死王量了。

见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被杨沂中和王量吸引过去了,朱熹才用只有他自己和李允炆能听见的声音说:“这天下终究还是陛下的。”

听见朱熹说得这几个字,李允炆的身体猛得一振!

李允炆终于意识到他错在哪了。

是。

这件事是不大。

甚至就连陈康伯和陈遘都认为这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别说陈康伯和陈遘处理得极严极重,就连有名的政治不粘锅杨沂中都不惜亲自动手。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陈康伯、陈遘和杨沂中眼中,这根本就不是小事,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想借着这件小事,也表明他们的态度。

什么态度?

这个态度就是,他们是忠于他皇爷爷的。

说得更准确一点就是,他们想表现出,他们一直都是忠于他皇爷爷的,不曾因为,他父亲大乾王朝的皇太子李标执掌过大乾王朝十几年,就发生哪怕一点点改变。

李允炆再看跟他们一同前来迎接他皇爷爷的大乾王朝的满朝文武大臣。

只见这些文武大臣,尤其是那些上了点年纪的文武大臣,无不一脸厌恶的看着王量,有些甚至恨不得现在正在抽王量嘴巴的人是他们。

无疑,这些文武大臣也都是心向他皇爷爷的。

而这些上了年纪的大臣正是大乾王朝目前的肱骨大臣,大乾王朝的权力全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至于那些年轻的文武百官中,连达到七品的都没有几个。

就是这些年轻的文武百官中,大部分也是极为崇拜他那位打下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之主的皇爷爷的,其中一些人甚至就是盲目的崇拜他皇爷爷,张嘴陛下说,闭嘴陛下说,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他皇爷爷的信徒一般。

而那些稍稍理智一些的年轻官员,见自己的上司全都在仇视王量,也很自然的就跟着仇视王量。

如此一来,王量这个跳梁小丑一下子就仿佛成了大乾王朝的公敌一般。

至于他那位缔造了无数传奇的皇爷爷,人还没到,威就已经立下了。

“咝~”

李允炆知道他皇爷爷厉害,史上第一厉害,有无数人,包括他在内,都崇拜他皇爷爷。

可他皇爷爷毕竟已经不理大乾王朝本土的朝政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时间明明是他父亲执掌大乾王朝本土,包括大乾王朝的各诸侯国的朝政。

然而,为什么他皇爷爷人还没到京师,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就集体“叛变”了?

他皇爷爷真有这么无敌吗?

与此同时,李允炆也为他父亲感到不值。

他父亲这么多年为大乾王朝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都是天还未亮就起床工作、深夜还点灯熬油不去休息。

而且,他父亲不好女色,至今也只不过才有十几位妃嫔、两儿一女。

可以说,他父亲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大乾王朝。

结果到头来,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竟然全都去站他那位拥有数万妃嫔、近万子女、跑出去游玩了十多年一直不回国的皇爷爷。

这也太不公平了!

李允炆顿时就觉得一口郁结之气凝结于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