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作者:边塞man | 分类:历史 | 字数:4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沉沦(中)
这个办法可是触动了某些吝啬鬼守财奴的软肋,在他们看来面子比钱财更为重要,于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在蒋知县的号召下踊跃捐钱捐粮,老百姓就这样度过了灾荒之年。
蒋捷的先进事迹被知府听说了,知府对于有这么一个能力卓着的下属感到高兴,知府又把蒋捷先进事迹奏报给路(宋代政区,面积没有省大,但行政级别上基本与现在的省相似)的安抚使、转运使,这些官员对蒋捷的才华与政绩大为赞叹,他们一齐上表请求官家表彰蒋捷为卓异(政绩卓着,优异于普通官员),而大宋朝廷也在一段时间之后做出了批复:批准授予蒋捷为卓异,令蒋捷进京接受表彰。
知府大人来到蒋捷官衙,见到蒋捷正在为筹措粮食而忧心。
知府走上前问:“大灾之年不是已经度过了吗,蒋知县还忧心什么。”
蒋捷说:“实不相瞒,下官是在忧心大宋。如今,襄樊防线已经被蒙古人攻破,长江防线又岌岌可危,前线粮食短缺,真是健儿无粮百姓饥。可现在我远在福建,一直在筹措粮饷,可福建到前线,山长水远,就算是走海陆,运粮也要个把月。”
知府长叹一声,对蒋捷说:“我与转运使等领导商量一齐表举你成为卓异(放在现在相当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皇帝有诏,让你速速进京接受表彰。这次朝见圣上的机会你可要好好珍惜。毕竟,我这辈子还没当过卓异,还没受到过官家的接见呢!”
蒋捷就这样踏上了进京之路,一路上,他想了许多许多有关富国强兵的计策,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次进京之路,竟然是不归之路,沉沦之路。
越往前面走,蒋捷就越觉得不对劲,尤其是到了浙江与福建的交界处。他看到成群结队的难民向南方涌来,就如同潮水一般,挡也挡不住。蒋捷慌忙地上前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难民,为何而逃难?”
难民用嘶哑的声音回答,看得出很多难民已经是奄奄一息:长江防线被攻破了,蒙古兵见人就杀,不投降就屠城。
另外一些难民告诉他,蒙古兵也遇到过零零星星的抵抗,可是抵抗的将士没有一个成功的,绝大多数将领都吓得不敢抵抗,蒙古兵一到,他们就跪地迎接,开城投降,就这样捡了一条命,可是,老百姓的日子苦啊,蒙古人圈占土地,把我们的耕地变作他们的牧场,我们实在是无地可种,只能逃到南方去,寻找出路。
蒋捷攥紧了拳头:只恨自己不是个武人,这些懦夫,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
蒋捷继续向前赶路,他一次又一次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盼望着有一位擎天之柱出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危机关头解救大宋。
今元兵压境,杭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蒋捷的祈祷丝毫没有作用,在蒋捷到达首都临安的前一天,谢太后带着小皇帝奉上降表,献出传国玉玺,投降了蒙古人。
蒋捷到达临安,他得到了消息:大宋亡了!
他接受不了这个消息。因为,这个消息太过于沉重。
他一直为之效忠的国亡了,官家做了俘虏,他首先想到了国家。平复心情后,他又想想自己,刚刚平复的心情又掀起了波澜:两年前中的进士,现在一文不值了。他第一次开始为自己的生计担忧,从此,这张长期饭票没了,我与那底层挣扎的庶民也无异,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他想着,回家吧,自己的家族在宜兴好歹也是名门望族,自己以后当个地主,也能收个地租,吃上饱饭。
可是,事实很快就给蒋捷上了一课:国都亡了,那还有家。
他回到家中,却发现早就有人在等他。仔细一问,才发现是个汉奸。那汉奸把他在南方做官的事给蒙古人说了,蒙古人要让他做向导。
汉奸威胁他:如果不和蒙古人合作,家里的地就全被蒙古人没收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蒋捷听了大怒,啐了汉奸一脸唾沫,对他说:“我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绝不和侵略者合作!”
汉奸也生气了,说道,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好心好意帮你,你还不领情,我告诉你,在蒙古老爷那里,要跟你合作那是抬举你,别不识好歹。你是挺有骨气,有本事就一直在家呆着,我叫蒙古兵来抓你。
汉奸扬长而去。蒋捷心想这汉奸必然是去告状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蒋捷想都没想,立即出走,等汉奸带着蒙古兵来蒋捷家抄家时,蒋捷早已逃之夭夭。
逃到哪里呢,蒋捷心想。
苏州文人荟萃,鱼米之乡,还是到那里去吧。到那里,自己的书才算没白读,到那里,自己才不会斯文扫地。
蒋捷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流亡之路。在流亡中,他只能沉沦,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