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主:我有帝皇模拟器
作者:纪冷 | 分类:历史 | 字数:6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3章 论一个圈子的循环,效仿!
听到这个消息,梁秋倒是并没有感到太过意外。
因为先前当他有想法建立这个别墅区域给大臣时,他便在其中投入不少心思。
例如梁秋特地让工部去研发的一些新鲜事物,这些东西研发出来后基本还都没有对外发售过,就先准备了一批提供投入到了轩尘区。
甚至为此他还调出了自己御膳房的几位厨师前去那边做下手,而做的菜色虽然不及梁秋这边丰富,但基本都是梁秋挑出来的华夏八大菜系中的特色。
所以说大臣们现在住的这座轩尘区和百姓住的品级是完全不同的,至少梁秋可以保证该有的品质绝对不会比他们原本的住处差。
而现在从守卫在轩尘区里的打更人眼线传来的消息来看,自己花不少心思建立的这座八味屋还是很受众人欢迎的,没让自己白费心力。
这样一来,梁秋倒是对自己接下来的连锁饭馆有了更多的信心,毕竟连这些吃过不少山珍海味的大臣都能被吸引,他不觉得自己的那些子民们能抵挡的了这么给力的食物。
此刻梁秋觉得自己特批出这个小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虽然本意是收买那些上层官员的心,但其实只要聪明些的人也明白,住进了这里,大概便会被梁秋的眼线盯着。
这不萧何带来的消息中就说了有几人根本没搬进去住。
只不过留下的这批大臣中,纯粹的异端基本已经被梁秋清除。
而剩下的那些人,没搬进去的理由到底是住不习惯还是别用用心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至少梁秋是无所谓的,毕竟不管这些大臣住不住进轩尘区,他想要探查到对方身边的情报,其实也并不难。
别说是眼皮底下了,就像是当初那些远在数百公里外的封王所行,依旧没有逃过梁秋手下凤凰阁成员的鹰眸!
而现在的皇城可不比半年前,随着时间的增长,梁秋手里打更人的人数也同样在增多。
不过梁秋并没有被系统绕进一个圈子里进去,虽然打更人每个月只能培养五十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多成立一个侦察组织!
虽然这些靠自己培养的探子不及打更人全面,但是只是单做监察方面倒也不是什么难度。
简单的事情交给这些低位探子去盯梢,而打更人则负责更重要的岗位。
但是此刻建立起的这个轩尘区却是带给了梁秋另一个想法。
嗯……或许以后有什么新事物都可以先给轩尘区实验一下,看一看效果再做决定是否多产?
现在这片住处可以说汇聚了纪国绝大部分上流人物,每一位都是朝廷命官,是纪国的重要顶柱,而同样他们这些人的品味也象征了纪国的顶流市场。
就像梁秋先前了解到的,在民间其实有不少商行的主人喜爱之物也都偏向于这群大臣的喜爱。
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或者觉得有趣的,商行的主人便会以此为潮流,试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品味也高。
虽然这种操作让人看了很迷,却是屡出不穷,不少人以此为豪。
其他人或许看不懂,但是梁秋对这种风气却是很了解,毕竟这种现象在他还在地球时便十分风行。
假名媛这个词便是从这种风气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情况,十多个妹纸一起凑单租豪车吃上流餐厅,用虚假流量伪装自己去钓富二代。
这种事情甚至上过新闻,甚至梁秋以前的圈子也接触过这样的人,只不过他并不是很有兴趣和对方交谈,否则还能更了解一些。
但是这两种风气的意义并不相同,后者有些走了歪路,有些狐假虎威,偏功利性的行为。
至于前者还可以说是不同阶段的人在提升自己的品位,况且现在的梁秋正需要这种操作,来让这些人将自己推行的一些东西带火。
百姓们效仿有钱人,有钱人试图效仿大官,那恰恰梁秋就是这一循环中的最上流。
或许只要今天梁秋发条公告说御膳房做的烤鸭不错,大概率明天皇城的鸭子价格都得翻上一倍。
而现在梁秋就是利用自己在这个循环中的作用,以轩尘区为点推销出美食,甚至为之后推出的新奇物品做打算。
“陛下,老城区其他大楼也已经竣工,随时可以使用。”萧何出声道。
梁秋点了点头:“嗯,之前让你收起的那些资料做的如何了?”
萧何没有犹豫,直接回答道:“已经和那些住户协商好了,全部同意移居新屋。”
“好。”听到这个肯定的答案,梁秋十分满意。
新房区的所处位置在皇城内城,相比起内城,外城的人口分布更为复杂,可能十个人之中就有五个人是游民或者灾民。
这些人往往是没有在这座城池留有信息的,所以集思广益后,梁秋决定还是先将内城的居民转移到这片新开发的房区内。
而后再将外城一些登记信息的住户转移至内城进来的,这样一来虽然有些麻烦,但胜在安稳不容易出事。
一个有家庭的居民和一个无依无靠的人对比,大概率前者做事都会有些忌惮,不敢随意乱来。
至于怎么劝这些人,就更加简单了,只要许下承诺与好处,基本上都会同意。
例如你同意搬过去的话,免税三个月,再提供个什么床单三件套,这些搞起来也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把事情解决。
更何况自古民不与官斗,百姓听到这是梁秋这位皇帝亲自下的指令,一个个都是点头答应。
而在外城的那些居民就更方便了,内城和外城本身就是一个分水岭,外城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搬进来住,而现在正好有了这个机会。
总之听着萧何的复述,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
“还不错,先看看第一批的成效如何吧。”
如果大众都能够接受这种高楼大厦,梁秋便会顺势继续建设。
当然接受不了,梁秋也不会停下,只不过会将这个进程放慢。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接受新鲜事物,难免需要给别人一些适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