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孙庞篇(6)
孙庞斗智
庞涓率领魏武卒攻赵,抵达邯郸,打得十分艰难。不是庞涓指挥水平不行,也不是战术运用得不好,更不是魏武卒太弱。而是赵氏能征善战,也非浪得虚名。
如果说魏国是顶级强国,赵国也至少是强国。
庞涓兵临城下,看着邯郸城。眼前这座城,就是他再建不世之功,闻达于诸侯,千古留名的地方。
庞涓不应该高兴吗?
不仅要高兴,还要欣喜若狂。
庞涓攻破邯郸,将会成为战国时代第一个灭万乘之国的人。虽然,现在高兴太早些。但,人吗?总要给自己规划一个盛世蓝图,尤其是不平凡的人。
来看一下,邯郸之战的基本情况。
时间:公元前354年--公元前352年。
双方君主:魏惠王和赵成侯。
双方主将:庞涓和赵氏。
双方战绩:庞涓常年征战诸侯;赵氏也征战诸侯。
从这份简历来看,赵国和魏国都有优势。但,魏国有霸主的根基,综合国力比赵国强。庞涓是这个时代显赫的名将,魏国赢的胜算要大一些。
庞涓也认为能够很轻松结束这场我强敌弱的战役。结果,他失算了。
庞涓高估了魏军的战斗力,低估了赵军守城的信心和勇气。此刻,赵国众志成城,死战到底。想要攻破邯郸,这点兵力是不够的。
庞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改变战术。
一边用强大的军力,围困邯郸城,给赵国营造出强大的攻势;另一边,对城楼上的赵军展开攻心。
然,庞涓强攻不行,攻心效果不显著。一计又一计,都被赵国化解。
庞涓不甘心,用了最后一个办法,那就围吧!围,也是取得获胜的方法之一。但,稍有不慎,也会失败。对魏军而言,速战速决,才是上策。战事拖下去,反而不利。
战事拖得越久,庞涓要解决的事情和令他头疼的问题,与日增多。比如说,大军吃饭的问题,稳定士气,阻截赵国援军,考虑中原诸侯会不会干涉,还有气候的变化会不会导致疾病蔓延等等问题。
为了建立千秋功业,这些问题,他必须克服。只要克服这些困难,庞涓才是一位合格的名将。
无论是指挥水平,还是战场应变能力,又或者层出不穷的计谋,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庞涓在邯郸这里,将他名将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赵氏男儿,也不是好欺的。
因此,魏、赵战事,陷入僵持。庞涓打了一年多,还是没有攻破邯郸城。
就在庞涓快要攻破邯郸城,建立不世军功的时候,一个人出来坏了他的好事。这个人就是田氏齐国第四位国君齐威王(现在还没有称王)。
齐威王为了齐国的利益,也想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采纳了段干鹏的建议,助赵伐魏。这就有了后面精彩的故事:围魏救赵。
齐威王为什么会将助赵击魏的任务,交给田忌?下面来介绍一下,田齐之中有名的战将:田忌。
田忌,生卒不详。此时,有何军功?也没有记载。最出名就是与齐威王赛马多年,赢了一次,还是在孙膑的帮助下。这就是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田忌赛马。
齐威王选择田忌,主要有三个原因:
1、田忌是田氏一族的人,用自己人放心。
2、田忌是齐威王熟悉、亲近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赛马。
3、田忌尚武,懂军政。否则,齐威王也不会以他为将。
田忌为了打赢这场仗,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从魏国逃亡到齐国的孙膑。
公元前354年,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起兵十万,助赵击魏。这个时代,最显赫的名将:田忌、孙膑、庞涓。
他们三人之间,又会怎样的交锋。
接下来,看一下,孙庞之间的军事较量。
孙膑不愧是军事奇才,完全没有按照剧本救赵,也不按套路出牌。
孙膑分了几步走:
1、 造势。
号召天下诸侯,一起伐魏。
2、 分兵。
齐、宋、卫三国联军,兵分两路。一路,宋、卫、齐攻魏襄陵。另一路,田忌亲自率领,救援赵国。
3、打破常规。
庞涓围赵救卫,孙膑围魏救赵。不愧是师出同门,用的计都是一样。
4、 示弱。
为了不让庞涓看出齐国的战力,孙膑示弱,又做了几步走:a.伐平陵不克;b.围大梁逼庞涓回援;c.以弱师对战魏军,有意战败。
齐国名将田忌,他扮演什么角色呢?
孙膑说什么,田忌照做。
孙膑和田忌配合相当好,这也是孙膑为什么能够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华。要知道,能够毫无保留信任一个人,是很难。田忌之所以成为显赫的名将,就是有识人之明,且毫无保留的相信孙膑。
只要田忌性格傲慢一点,打压孙膑。围魏救赵这场千古大戏,就不会成功。
齐国救赵,还号召诸侯一起救赵。魏国的局势,发生了倾斜。本来只是魏、赵两国之间的战事,瞬间变成了魏国和天下诸侯的战事(齐、楚、秦、宋、卫)。韩国、燕国、中山国,也蠢蠢欲动。
魏国攻伐邯郸,得罪了天下所有诸侯。
这也是战国时代,第一次中原大战:一超对多强。
魏国四面都是敌人,也无军力调派。魏惠王招架不住,下令让庞涓率军回援大梁。庞涓一边大骂,朝中的悍将无能;另一边也充满无奈。
孙膑走的这步棋,实在是太高了。齐军围困大梁,庞涓不救,攻下了邯郸,也会断送自己的未来。毕竟,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哪里的人是不能惹。
所以,孙膑出的阳谋,让庞涓没有选择,只能救援大梁。
魏国四面起火,战火烧到了大梁、安邑。能救火,力挽狂澜,扶魏国大厦的人,只有庞涓一人。庞涓亲率七万魏武卒,前去救火。
接下来,看一下,庞涓救火员的出色表现吧!
庞涓率军离开邯郸,过了漳水,抵达中牟。
此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从中牟南下,抵达邺城,一直往南走,就能抵达大梁。另一条路是转战宋、卫,先教训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诸侯国。
庞涓不出手则已,要出手,就要干出大事。他不仅要解大梁、襄陵之围,还要灭了宋、卫。庞涓没有直接去大梁,反而选择了一条路线,前往平陵。
别看平陵城小,但地大、人多、兵强,也是魏国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平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西接大梁。
庞涓与平陵守军汇合,宋、卫两国君臣,就会自乱阵脚。围攻襄陵的宋、卫联军,便会回援,襄陵之围就解了。
庞涓救火的第一步:南下平陵,恫吓宋、卫。
庞涓救火的第二步:回援大梁,与齐军决战。
庞涓救火的途中,得出一个结论:齐将就是无能的人。
那么,庞涓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庞涓说齐将是无能的人,除了自负(出道以来,没有遇到对手),就是他看到的。
庞涓看到了什么,断定齐将无能,有以下原因:
1、田忌没有集中优势兵力,驰援邯郸,反而选择分兵。
2、田忌没有占领战略军事要地:平陵。
3、齐军被平陵守军击退了。
通过这些现象,庞涓断定:齐将无能,齐军是乌合之众。
如果他是齐将,这场驰援之仗,就该这样打。
要么,率联军直扑邯郸。
要么,趁着魏国主力在赵国邯郸,抓住战机,率联军拿下大梁。
当然,庞涓还考虑到一个原因,会不会是齐将有意示弱,来迷惑他,隐藏齐军真实的战斗力?
这也是有可能的。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
可,攻打平陵的两路大军,被守军击退。这又如何解释?齐将平陵没有拿下,就去围困大梁。他就不怕被抄了后路,断了粮道?
这些种种迹象只能说明:齐将不懂军事,不知兵法,胆小懦弱又怕事。齐军战力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庞涓放松了戒备,欲建大功,当着魏国君臣的面,歼灭数万齐军,解大梁之围。
当庞涓率军火速赶到大梁,与齐军交战,一触即溃,更加证明了他的推断。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庞俊抵达大梁城下,没看见齐军主力的身影。
庞涓心想,“定是听到我的名声,吓跑了。”
殊不知,孙膑布置了一张大网,正在等着他的师兄庞涓。那么,庞涓和孙膑之间的恩怨,又会带来怎样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