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深闺
作者:胖青梅 | 分类: | 字数:76.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章 顾虑
“老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是越来越看不懂你,我们都知道你心里有抱负,我们跟不上,也不明白,但是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你别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找个人成亲吧。”
“就像这一次,若不是崔姑娘一定要我大老远给你送月饼,我们几个根本就不会这么麻烦,不会亲自做月饼,更不会大老远送过来,甚至根本就不会把中秋节当回事儿,没想过团圆,毕竟这些年都是这样过的。”
“我跟了你很多年了,没崔姑娘的时候咱们什么都顾不上,脑子里只有干活办事,平时一起吃个饭都少,可有了崔姑娘就不一样,感觉像是有一个家,会有人问吃了没,问累不累,过节也会有人惦记,会有人大老远送月饼过来。”
“我不知道老大你到底想要娶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就是觉得崔姑娘挺好,对小公子好,对咱们这些当手下的好,对你也好,最重要的是老大你看起来并不抗拒她出现在生活里。”
“这些年也就她一个姑娘能做到这些,你若是跟她结了亲,大家都愿意看到,尤其是小公子,他现在别提有多开心,这若是换成别的姑娘,可做不到对他这么好。”
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挂在天上,本该睡觉的楚晏站在窗边看着月色,久久未动。
吴老三说了很多话,说崔知意对他不一样,说周家还在惦记她,说她对别人能躲多远就多远,拒绝的话更是从不委婉。
只有对他是不一样,那么注重男女之防的她轻易接受跟他住在一起,接受他的好意,很多事情不避着他。
吴老三还问他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住安置院,却要跟崔家兄妹住在一起。
为什么跟崔家兄妹住在一起?
安置院有住的地方,他一来就可以住在安置院,还能把孩子带过去,会有专门的人照顾。
他却选择跟崔家兄妹住一起,跟一位姑娘家住在一个宅子。
就像吴老三说的,他向来恪守礼仪,却做出礼仪之外的事情,究其缘由终归是她与旁人不同。
都待彼此不同,便不要顾虑太多。
吴老三都知道的道理,他却没做到。
楚晏抬头望着天,眼前迷雾散尽,天上的云也散开,一轮圆满的明月高高悬挂,一片遮挡的云都没有。
——
吴老三回去了,日子继续过着。
中秋之后崔知意变得很忙,经过几个月的生长桑叶长势喜人,从养蚕大省买来的蚕种已经孵化出许多蚕卵。
养蚕方面的能人也请来了,开始养蚕。
云州当地是有上了年纪的人会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只不过从养蚕、结茧、抽丝、纺织,最后变成一块价格极高的丝绸,中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
丝绸昂贵,一般人穿不起,想卖出去也没什么人买,慢慢的就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棉麻来得方便耐穿。
金贵物在这里没什么销路,又没有商人来这边,本地人根本不会花大价钱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丝绸。
这一次崔知意想在这里栽桑养蚕,一开始不被看好,尤其是老一辈的人。
就连她吸引年轻姑娘喜欢绫罗绸缎来打入当地进行栽桑养蚕,学刺绣,也有人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她不要做这种赔本买卖。
她听过各种声音,知道这里百姓担忧的是什么,也知道想要把这里的东西运出去卖有多不划算。
丝绸是富贵人家才会用的好东西,想要卖出去自然要运到繁华的城镇。
云州距离那些繁华城镇很远,想要运出去光是路费就需要投入很多。
成本增加,这里的缫丝织绸手艺又不够成熟,可以说没有太显眼的优点,占据不了其他地方产出的丝绸市场。
这些问题她都知道,但是这里想要发展,光靠屯田搞农业根本不可能,必须发展商业。
她兄长和楚晏也是这样说,在这方面很支持她,说是她负责好好干,以后只要织出丝绸,运输的事情他们能解决。
有了他们兜底,她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运不出去,至于销路,只要质量好,就不怕销不出去。
这里的百姓说卖不出去,那是因为没找对地方。
如今丝绸价格可以说居高不下,因为经过之前的战乱,如今休战几年,各国之间开始互市,丝绸已经成了外销的好东西。
就像是西兀的青金石和玉石,北蛮的宝马,都是出了名的好卖,别人抢着要的好东西。
桑树已经抽了不少叶子,到了养蚕这一步,崔知意又要为下一步做准备。
养蚕之后是缫丝,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织绸也一样。
眼看崔知意一直在忙着这些事儿,周家母女在周延的提醒下又一次找到崔知意。
崔知意还没忙完就听到别人说周家母女过来了,对方说是有重要的事情找她,只好见见。
“崔姑娘,这是我们周家能拿出的家底。”
崔知意看看放在桌上的银票,再看看态度极好的周母,觉得莫名其妙。
“周夫人是什么意思?你的家底不好好收着拿到这儿来做什么?”
不会是还没死心把这些当成聘礼吧?还是说用这些银票让她提供在京城能结交的人脉。
银票太多,单单提供结交名单不可能花这么银票,说不定是要她配合一下,写信给京城的人脉,让他们在周家回去之后帮扶周家。
若真是这样,那周家这算盘打得是真低级。
“崔姑娘,我看你最近又是种桑树又是养蚕,还开始召集一些会缫丝织绸的人,我知道你准备做生意,想弄出丝绸卖出去,做这门生意需要投入极大的银钱,正好我们快要回京了,想做点小生意,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这门生意带我一个。”
她儿子都打听清楚了,前些年穆家生意都是崔知意在管,庄子也是她在管,赚了不少银钱,生意也做得不错。
如今来到云州能买山种桑树,开始养蚕,而且之前已经带动一些人热火朝天学习绣花。
相信很快这里会织出丝绸,很快能卖出去。
正好她要回京,准备做点生意,但是不知道要做什么生意,怕京城这个生意盘子进不去。
若是搭上崔知意,依照崔知意这些年在京城做生意的人脉,借着崔知意的名头做生意,卖出崔知意生产的丝绸和绣品,那么她就不需要摸索,也不怕被人坑。
说不定到时候那位穆家公子知道铺子的东家是崔知意,哪怕由周家当掌柜的铺子也会给面子,给他们生意或是提点。
无论如何,如今他们周家能搭上的人脉就是崔知意,如果不能让崔知意成为她的家人,那就让人家成为合伙人。
反正一个是家庭合作,一个生意合作,不管怎么想周家都不会亏,说不定回京之后还会得到意外的好处。
她丈夫和儿子都是这样想,还把他们这些年存下的银钱都拿出来,就为了跟崔知意搭上关系。
她相信丈夫和儿子的眼光,也相信崔瑾和楚晏。
崔知意可是崔瑾和楚晏护着的人,有他们在身后保驾护航,根本就不用担心。
云州基本上已经成了崔瑾和楚晏的地盘,要山有山,要地有地,要人有人,就连送出去都有他们护送。
可以说有了他们的支持,崔知意绝对不会亏。
“崔姑娘可是嫌这些银两少?若是嫌少,你说说需要多少,我们周家能凑一定凑。”
眼看周母面带急色,崔知意看着一沓银票,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收。
银票是好东西,合作也是好的。
虽说周家唯利是图,可她确实需要有人在京城开铺子。
若是周家在京城开铺子,销出的东西是云州这边的织出的丝绸,也算是一条销路。
但是周家目的性太强,保不定以后会生出别的心思,她就算需要销路,也不能这样轻易答应。
崔知意想了一会儿拿起银票走到周母面前。
“周夫人,您也看到我这刚刚起头,离织出成品还远着呢,这些银票您先收着,若是真想合作,咱们先各自想想自身诉求,等想好了咱们再约时间商谈。”
“商量出一个章程后写下契书,最后你邀请一位见证人,我也邀请一位见证人,在两位见证人的见证下签订合作契书,届时哪些责任由谁担都要写清楚,这才是合作嘛。”
崔知意说着把银票塞回周母手里,补充了一句。
“夫人,我多一句,您别嫌我多嘴,眼下你们要回京,回京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京城的宅子很贵,铺子也不便宜,你们是一家子进京,到时候多少钱都是不够花的,加上周公子该娶妻,周姑娘也到了嫁人的年纪,聘礼和嫁妆都是要准备的。”
“依我看,做生意急不得,儿女亲事更重要,若是聘礼少了,或是嫁妆少了,儿女亲事都不好过,况且做生意短时间内可收不回本,亏本也是常有的事儿,若是生意亏了,儿女亲事又在关键时候,因为银钱不够而耽误了儿女亲事,得不偿失,孰轻孰重,夫人可要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