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赵武灵王篇(15)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846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6:50

南下争霸VS北上击胡

一见钟情的爱情和日久生情的爱情,谁更好。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选择也会不一样。

要我选择,一见钟情。也许,我是追求效率的人。

我曾经很喜欢这样的诗句: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孟姚是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也是一见钟情。

谁说乱世之中,只有征战杀戮。还有,灰姑娘和王子之间,经久不息的爱情。很难想象,这会发生在战国时代,还是征战杀伐的时代。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游大陵,遇见了生命中第二个女人:孟姚。

她是姚姓吴氏,是家中的老大,所以又称之为孟。她的容貌娇美,又称之为娃,也喊吴娃。

孟姚长得好,眼神灵动,能歌善舞,赵武灵王对她一见钟情。她是令赵武灵王心动的女人。她也是赵武灵王要娶回家的女人。

孟姚出生在普通的官宦之家,但,她的姓氏是高贵的。据说,她是舜的后裔。

这里,简单说说赵武灵王生命之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韩王姬和孟姚。

韩王姬是韩宣惠王之女,姬姓韩氏,又出生在韩国王室,其身份地位无比尊崇。孟姚是赵国大陵官吏的女儿,与之相比身份地位低微。

赵武灵王迎娶孟姚虽然没有迎娶韩王姬那时的规模盛况。孟姚也没有韩王姬送嫁时的规模。但,赵武灵王迎娶孟姚六礼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同样是不能少。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节完毕。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在邯郸和孟姚举行大婚。

赵武灵王封孟姚为夫人,并让她入主后宫。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嫁给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是人生之中一大美事。能够风光出嫁,也是每个女子最幸福的事情。

赵武灵王宠爱孟姚,很快,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第一个儿子公子何(未来的赵惠文王)。

当然呢?还有一个儿子平原君。

赵武灵王找到了陪伴他的灵魂伴侣,又增添子嗣,朝政交给了肥义。(此时的肥义已经是赵国的相邦)

许国,难许卿。

许卿,便负国。

身为君王,肩负社稷。理当,许国负卿。

周幽王许喏褒姒,落得家毁国灭,天下动荡。吴王夫差许诺西施,也被越王勾践灭国。正所谓: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君王家

朝臣也怕赵武灵王步入后尘,皆来劝谏。但,赵武灵王听了,却依旧我行我素。

也许,在赵武灵王眼中,再大的事,也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再一起重要。

朝臣心想:完了,赵国是彻底的完了。

一时间,很多人都说孟姚是红颜祸水,来祸害赵武灵王。就在赵武灵王大婚之后,赵国北疆邻居,出事了。

中山国最能打的人司马稠死了。

这里就简单提一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一代名臣兼名相的风云人物:司马稠。

司马稠是魏国人,在魏国混得不好,为了求发展,流落到中山国。在中山国,他遇到自己的伯乐,中山恒公,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成为宫卫大臣。

所谓的宫卫大臣,看字面意思,就是守卫宫殿的人。但,这几个字不仅是这几个字的意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国君心腹大臣。

因此,司马稠在中山恒公死后,辅佐中山成公,也成为了托孤大臣。

中山衅王继位,司马稠成为了中山国国国相。司马稠能文能武,将中山国治理得很好。其中五国相王,也是他提倡的。后来,齐威王不爽中山国与他平起平坐,联合燕赵抵抗齐国的任务,也是他来完成的。

当然呢?司马稠最大的功勋,不是辅佐中山国行王道,而是攻灭了燕国。

以小国,攻破大国,这是他的武德。

中山衅王为了纪念他的战功,封司马稠为蓝储君。

可以说,司马稠是中山国的一根擎天柱,撑起了一片天。然,这片天,却倒了。

随着,司马稠的死,引发了很多变故。

中山国换相,中山衅王年迈,中山国和齐、燕关系也不友好。

赵国朝臣认为这是千载难逢攻打中山国最佳时机。

赵武灵王:不打。

朝臣见那个爱折腾的国君,竟然不折腾了。赵武灵王变了,变得朝臣不认识了。的确,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不变,是不可能。

那个爱折腾的少年,变成了中年大叔。但,振兴家国的志向,一直都没变。

朝臣的评价:君上越大,胆子反而越小。

其实,赵武灵王的胆魄不曾改变。他把自己关在后宫,对外面的事情,也了如指掌。

司马稠死,中山国乱,但,也不能伐中山。他之所以没有因为朝臣的狂热,下达攻打中山国的命令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是最佳时机。

2、中山国八百里疆土,中山人民风彪悍,善骑射。

3、攻伐中山国要一战击溃对方主力,绝不给诸侯插手的机会。

简单说:中山国不好打,还会被诸侯干涉。赵武灵王在等一个时机,彻底把中山国打趴下。

因此,赵武灵王故意做出假象,不仅迷惑中山君臣,还迷惑赵国朝臣。甚至,留下了爱美人,不爱打江山的名声。

对于,朝臣的评论,赵武灵王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他准备了这么多年,选择冒进,就会让多年的努力前功尽弃。没有十足的把握,是绝不会轻易攻伐中山国。

朝臣说他不务正业,他也认了。但,孟姚说他不上进,他不干了。

男人怎能让女人说不上进了。

为了不让孟姚小看自己,赵武灵王总要做点事,证明自己是有进取心的。

赵武灵王将河东之地,与齐国河西之地交换。

朝臣:反对。

理由:君上太胡来。

赵武灵王也不解释,坚持换地。

有大局观的朝臣得知这个信号,认为赵武灵王是想对中山国动手了。

他们也不反对。

然,换地之后,赵武灵王还是不对中山国动手。

这下,朝臣糊涂了。老板,这是怎么了。

赵国河东之地比齐国河西之地,大很多。交换土地,赵国很吃亏。

如果是为了攻伐中山,做准备。吃点亏,也没什么。

可,老板不打中山,又吃亏,这是干什么呢?

赵武灵王不解释,依旧在宫中乐得逍遥。做为老板,怎能让员工看出心意。赵武灵王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中山国的战略围困,接下来就是如何一战而定。

这几年,赵武灵王关在宫中,时间多了,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他插手中原战事,胜少败多,甚至是连战连败。

函谷关之战、休鱼之战、观泽之战、中都之战、西阳之战、蔺城之战、离石之战等等,他都输得很惨。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赵氏男儿太弱,还是诸侯太强。

赵武灵王带着这些问题,冥思苦想,富国强兵之道。无论从自身原因出发,还是从外在因素下手。赵武灵王越想越头痛,找不到问题的关键。

赵武灵王自信,为政这些年,一直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什么赵国还是不能与诸侯一战。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一个人不能解决,那就多找几个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

有一个人提出了观点,解决了赵武灵王的难题,也说明了赵国连战连败的原因:赵国没有一支能打的劲旅。

这个人就是乐毅。(此时的乐毅很年轻,不到三十岁。)

魏国能够横扫诸侯,有魏武卒。齐国能够打败魏国,有竞技之师。秦国东出函谷,与诸侯争天下,有虎狼之师。

大国相争,而不落败,皆因为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赵国要鼎立中原,傲视天下诸侯。赵国就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可,如何才能建立一支劲旅,还要天下无敌。这很关键。

魏武卒、竞技之师、虎狼之师,都是通过战阵打磨出来的劲旅。赵国能够在短时间内,锤炼出劲旅,与诸侯争锋吗?

答案:难。

赵国要打遍诸侯无敌手,就要锤炼出一支比诸侯还要强的劲旅。

他能做到吗?

难,很难,相当难。

效仿中原,也抵不过齐、秦、魏。

赵武灵王在朝臣的帮助下,分析问题、认清现状、解决问题。赵武灵王不想和中原诸侯打了,重新调整战略。

要想在车战、步兵制,锤炼劲旅,与诸侯抗衡,这是很困难。再加上,赵国和诸侯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

赵国地处北疆,胡患严重,国内多山地。

放弃南下争霸诸侯,选择北上进军胡地。这才是,赵国最好的出路。

他要灭中山、北掠胡地、降胡人、称霸草原,也是相当困难。

这些人善骑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来时,一阵风。去时,也是一阵风。

赵国原有的兵制,无论是车战、兵战,最多能够防守,却不能进攻。要想打赢,肃清边患,就要采取主动进攻。

要主动进攻,打赢他们,就要追上他们,找到他们。

赵国只有选择他们擅长的方式。也就是说,只能锤炼一支铁骑。否则,搞不定边患,不能开拓胡疆。

魏有武卒,纵横诸侯。赵有铁骑,方能纵横胡疆,肃清边患,争霸中原。

对,就这样干,改变兵种,训练铁骑。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想法很简单,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毕竟,中原诸侯骄傲了上千年。

赵武灵王另辟蹊径,改革兵制,训练铁骑。这很困难。但,不改革兵制,赵国离弱国也不远了。再加上,胡患对诸侯的威胁,已经有上千年。

赵国虽不怕胡人,但胡人盘踞在北方,威胁到赵国。赵国要强,要争霸诸侯,就必须先解决胡人带来的隐患。胡人对赵国的危害,不压于诸侯。

武王伐纣建立镐京,不过三百年,被戎狄所灭。

燕国立国至今,燕国很多君主一生都在抵御北胡,没有机会插手中原,以至于中原诸侯忽视了燕国的存在。燕国不犯北胡,北胡也会南下犯燕。燕国也曾在北胡的入侵下不断迁都,险些亡于胡人之手。

齐恒公号召‘尊王攘夷,一匡天下’,就是因为北胡、戎狄的力量,威胁到中原诸侯。齐恒公不联合诸侯重创胡、戎狄,胡、戎狄也会南下攻灭华夏诸侯国。

齐恒公虽然抵御住了北胡,但也不能彻底根除胡人的危害。

秦国立国至今,也和西戎、义渠,缠斗了数百年。

我不弱胡,胡必弱赵。

他要北上草原,重创胡人,就要训练一支强悍的劲旅。胡人善骑射,赵人也要善骑射。为了赵国大业,改,必须改。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胡人骑射是与生俱来。他们是生在马背,长在马背上的民族。想要训练一支铁骑,骑射超过胡人。这,比登天还难。

否则,胡患,岂能威胁中原上千年。但,赵武灵王知道,他要找一条适合赵国,且中原诸侯都未曾走过的一条路。

赵武灵王总结失败的经验之后,调整战略,打算如何再次创业。南下争霸VS北上击胡,赵武灵王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