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进纷乱中
作者:熊星来客 | 分类:历史 | 字数:184.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2章
黄凊带着一颗超级佛系的心,被送往北边关,因为这里条件比较艰苦。
黄凊在北边关怎么,那就是他的事情了,来看看魏国。
魏国在世宗宣武帝元恪时期,趁着南齐内部动荡,扩大了不少领地,国势盛极一时,但是,当时在朝者,没有几个朝臣的心里,是装着皇上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个叫高肇的外戚,与这些人不同,从中脱颖而出。
高肇是谁啊?他是元恪的母亲文昭皇后的兄长,他家祖上,因为避永嘉之乱,进入了高丽,高肇的父亲高飏,在高宗孝文帝元宏时期,才进入魏。
也就是说,高肇一族,在魏国根基很浅,根基很浅的人,能把女儿送入皇宫,成为元宏的皇后,生下太子元恪,看来手段也是非常
元恪的第一任皇后于氏,谥号顺,顺皇后于504年逝,508年三月,她生的儿子也逝,七月的时候,元恪就立了高肇的侄女高氏为皇后。
吐槽一下,难怪古代皇室成员体弱多病,他们这么钟爱近亲结婚,生下的后代能有好吗?难怪一个个都命不长,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早早的就行房事,能活久了,那才真是奇迹。
不但身体不好,恐怕智力损害或身有残疾的皇子、皇女都不少吧,只是这些有残缺的皇室后代,大概都被埋进了黑暗中,后世连他们的存在都不知道。
由于高氏被立,高氏一族都弹冠相庆,一族都被任为高位。
或许,顺皇后的死,与高氏一族无关,可是,这样的巧合,不得不让人多想,不但后世的史学家们怀疑顺皇后的死,是高氏一族促成,就连当时的人们,也都有这种想法。
不管有没有关系,事实就是:高氏成为了继皇后。
因为高氏一族在北魏根基浅,所以,高肇没有亲族,便交结朋党,依附者,旬月超升,违背者,便被构陷大罪,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当时皇室也是内部不稳,元恪对诸亲王多有防范,并默许了高肇对彭城王元勰等的构陷和杀害,其子元子攸当上皇帝,尊追他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
还有京兆王元愉,不满外戚高肇弄权秉政,在冀州发动叛乱,兵败成擒,终为高肇所害,时年二十一岁。胡太后掌权,追封临洮郡王,其子南阳王元宝炬称帝,建立西魏政权,追谥文景皇帝。
被高肇收拾掉的还有北海王元详,但他也同样是被元恪默许的。
史书中对高肇,多为贬损,元恪就是活在高肇阴影中的,但,细观其内容,高肇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元详和元愉,在史料记载中,元愉是“骄奢贪纵,妄行不法”,元详更甚,“恃势骄奢,贪冒无厌,公私营贩,广占第宅,夺人居室”,这等毒瘤该除!
再比如:削减封秩、抑黜勋人,可以看出,高肇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人。
元恪在《魏书》中的评价是:雅兴俭素,是个知节俭的皇帝,但,通过其他记述可知,“无政事则财用不足”,没什么事,只是日常开销,都财用不足,可见当时魏国的国库,已经有问题了,元恪的节俭,怕也是被逼出来的吧。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高肇才做出了“削减封秩、抑黜勋人”,元恪重用他,除了朝臣中没有几个人心向皇帝外,高肇本身也是有才华之人。
只是,元勰坚决反对外戚擅权,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高肇虽然做了一些事实,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依然导致朝政日趋黑暗,加之元恪怠荒,国力逐渐衰弱,可惜的是,元勰的顾虑,却与元恪背道而驰,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元恪在位十五年,与515年驾崩,终年三十三岁,他的儿子元诩继位,即肃宗孝明皇帝。
新的皇帝登基,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利争夺。
迎立元诩的领军将军于忠,清除路障,并杀害了高肇,权倾朝野,滥杀朝臣,掌握朝廷诏命和生杀大权。
这个于忠又是哪路神仙呢?
元恪的第一任皇后,顺皇后于氏的父亲于劲,是于忠的父亲于烈的弟弟,于忠是顺皇后的堂兄,也是外戚。
元恪崩后,皇后高氏顺理成为太后,元诩的生母胡氏,成为了皇太妃,但是,高肇被杀了之后,高氏出俗为尼,恐怕也是被于忠给逼的吧,这样的话,皇太妃胡氏,便坐上了太后的位置,为胡太后,因为肃宗孝明皇帝元诩年仅五岁,所以,胡太后临朝称制。
胡太后临朝称制的第一件事,便是解了于忠的职,之后又贬官削爵。
不过,问题来了,既然权倾朝野,却这么轻而易举的被解职、被贬官?看中国历史中权臣,要除掉他们的时候,哪个不是经历了场生孩子般的艰辛?就说个比较近的,清朝时期的鳌拜,除掉鳌拜,那真可谓是机关算尽、步步惊心,可是拔除于忠,就胡太后与几个大臣动动嘴皮子便摆平了?!恐怕史料中对于忠的记载,有所偏颇吧?
不管怎么说吧,胡太后临朝称制后,于忠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于忠最后得善终,并未被杀死、陷害,五十七岁逝世。
清除了于忠,胡太后以为终于是自己的天下了,偏偏又出了个元叉。
元叉是太祖道武帝拓跋珪的玄孙,胡太后的妹夫,深得胡太后的信赖。
俗话说,虾找虾,蟹找蟹,不是一类人,不可能凑一起,所以,深得胡太后信赖的元叉,与胡太后私通,**宫闱,权倾朝野,恃宠骄盈。
元恪的异母弟弟,清河王元怿,才能长于从政,明于决断,分析各种事务,十分有名声,胡太后也因其德行为众人景仰,把朝政委托给他,对他视如周公、霍光一般,元怿竭力辅佐朝政。
正因为如此,元怿对元叉依法裁断,时常抑制他,由此遭到元叉的怨恨。
元叉诬告元怿谋反,但未能成功陷害元怿,不少官员为元怿做辩护,元怿得以昭雪释放。
但,元怿的存在,对元叉这样的来说是路障,而且元怿威望高,元叉担心总有天元怿会来害自己,于是,与侍中刘腾密谋,在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发动宫变,史称“宣光政变”,软禁胡太后,再次陷害元怿谋反,要毒杀元诩,这次终于让元叉得逞,元怿被囚禁并杀害。
至于元诩,虽然没有与胡太后一同被软禁,可是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软不软禁的,也同样逃不脱元叉的掌控,元叉与高阳王元雍等辅政,实际上,元叉为外御,刘腾为内防,独揽大权。
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叉、刘腾,但,兵败被杀;胡太后的从子都统僧敬与车渠起兵讨伐,仍不克,也因此,胡氏一族,多被废黜;与元叉有姻亲关系的奚康生,因为看不惯元叉的胡作非为,想借助元诩与胡太后见面的宫宴,斩杀元叉,但,奚康生是个莽夫,斩杀元叉不成,反被元叉抓捕被斩;还有于忠的弟弟于景,也谋划废除元叉,可惜依然失败。
这下,反抗的人都失败了,元叉和刘腾大权在握。
元叉刚专权时,还能装着点,看起来还不错,可得了志后,原形毕露,骄愎,耽酒好色,与夺任情,政事怠惰,纲纪不举。
而刘腾,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幼时坐事受刑入宫,后接发废太子元恂谋反,以及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皇后冯氏的奸情,前一秒还支持胡太后,拥立孝明帝继位,后一秒便与元叉发动“宣光政变”,杀死清河王元怿,幽禁胡太后。
得志后,朝中八座九卿,常常去刘腾住宅,得到刘腾的训令后,依言而行。一些新上任的大臣,也必先朝拜刘腾,然后才去赴任。凡公私之事请托者,只重财物不计其他。剥削六镇,逼夺邻居,广开宅宇,营造豪宅,弄的是民不聊生。
正光四年(523年)三月,刘腾病逝,时年六十。
刘腾死后,防卫稍有放松,元叉自己也放松了警惕,时常在外住宿,每日出游,都会流连其他城市,这些,被胡太后看在眼里。
正光五年(524年),秋,趁与元诩的朝见时,胡太后对元诩说,其实是给群臣听的:
“隔绝我母子二人,不让我与儿子往来,那还要我有什么用?放我出家,我当永绝人间!”
说着,还拿出把大剪子,准备断其发。
元诩和众臣大惧,纷纷叩头哭泣,苦苦请求胡太后,但胡太后态度坚决,十分执拗,于是元诩宿于嘉福殿,有数日之久,与胡太后密谋对付元叉。
胡太后的瞋忿之言,想与元诩居住的显阳颠往来等等,都被人告知元叉,元叉不疑有他,还劝元诩应该随了胡太后的意,应放胡太后出家。
于是胡太后多次前往显阳殿,两宫不再有禁碍,也就是说,胡太后与元诩的见面,不再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