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作者:炎垅 | 分类:历史 | 字数:23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32章 质疑的目光
曹丕听完司马懿的话,愣了半天才惊叫道:“师傅何出此言啊!”
司马懿还是不慌不忙的说道:“适才,臣根本没看出那颗头颅是天子的头颅。另外殿下请想,小皇子曹冲也在稚城之中。梁军为何将如此重要的人物漏过?这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攻破稚城。只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曹丕啊呀了一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当是照此前计划行事,等江东援兵来后前去增援稚城。师傅又刚才为何要说那般话。这要传出去可是死罪啊。学生我都可能…可能…”
司马懿阴冷的笑了笑道:“不是可能,是一定。殿下一定也会被牵连入罪。臣也不会是死罪,而是要夷三族之罪。”说到这,司马懿又换了一副表情,对曹丕毕恭毕敬的叩伏下来道:“臣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殿下,不是为了陛下啊!天子发兵南阳,将大魏首席谋臣郭嘉任为小皇子曹冲的师傅。如此举动,足以证明圣上有意将封小皇子为太子。而如今,若是圣上和小皇子真的都殉难于刀兵之中,这帝位无论按长幼排序,还是才能都得由二皇子您来继承这帝位!”
曹丕连忙将司马懿扶起道:“师傅快快请起说话。学生已懂师傅意思,可汝刚才又肯定这稚城实际未破。这日后万一…”
司马懿信心十足的淡然道:“没有万一,只要我们当这件事是真的,它最终就会成为真的。没有外援,稚城的魏军总会覆灭的。重重围困下,他们没办法再向外发出求援信。即使跑出了几个人,唯一能增援他们的只有我们这方城。待数日后,江东援军抵达此处,殿下就和某回邺城,登基继位!”
本还恍恍惚惚的曹丕听到登基继位四个字,两眼顿时放出异样的光彩,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全依太傅所言行事。”
时间过的飞快,大半个月后,江东的魏军在夏侯惇的率领下来到了方城城下。一看城头,白幡黑旗,兵士们披麻戴孝,内心惊惧道,这是谁死了?
待他入得城来,听闻是魏军在稚城覆灭,曹操身死的消息后,也哭天呛地起来。过了片刻,夏侯惇方才恢复到常态,恨声说道:“某定要为圣上复仇,将梁军斩尽杀绝。”
司马懿此时却说道:“夏侯将军,复仇自然是要复仇的。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回到邺城,拥新君登基才是。”
夏侯惇一听,忙问道:“那圣上殡天前可有遗嘱?要哪位皇子继承大统?”
司马懿摇头道:“圣上和数万大军全覆于稚城。没有临终遗言传出。不过这不要紧,二皇子聪慧过人,才德双全。最重要的是他乃所有在世皇子中年纪最长者。按长幼尊卑,也应当由他来继承大统。”
夏侯惇沉默了几息,嘴巴动了动,将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却说道:“也罢,待我们回到邺城之后,与众朝臣商议一番后,便行新君登基之事。只是这方城至关重要,前面的南阳还有数万梁国大军,他们如何对付?”
司马懿冷笑道:“夏侯将军放心,只需万人把守,梁军数万大军也过不了这固若金汤的方城要塞。我们在方城囤一万精兵,再在平氏方向增援五千步骑。即可防御住南阳来犯之敌。近几日,弘农方面的战报也传了过来,好消息是张燕利用绝对兵力优势,终于抑制住了张辽的攻势。双方已在弘农形成对峙之势。坏消息是张燕损失不小,前前后后折损了近两万步骑。”
夏侯惇道:“也罢,那就让某来屯守方城,兼管平氏防线吧。”
司马懿却将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一样道:“夏侯将军乃朝中重臣,况且夏侯氏也算的上是魏室旁支。这等重立新君的大事,怎么能少了夏侯将军。汝和夏侯渊将军都要随某和新君一同返回邺城。”
“那此处派谁防守?”
“某的胞弟司马浮可担当此任。”
夏侯惇见话说到这份上,而且对方拿着魏国的掌兵虎符,身份又是新君曹丕的太傅。只好说道:“既然如此,一切全凭太傅所言行事。”
司马懿即刻宣布各项军令,做出各项布置。临走前,又在内室之中专门和司马浮密谈了整整两个时辰,这才带着三万步骑浩浩荡荡的返回邺城。
……
郭嘉又习惯性的举目远眺而去。他深邃忧郁的双眼突然一亮,因为远方茫茫雪地的地平线上升起了几支旌旗。升起的旌旗越来越多,然后出现了兵马的身影。郭嘉身边的徐晃,张郃,许诸等将兴高采烈的欢呼起来:“来了,来了,我们的援兵终于来了!”郭嘉也咧开嘴,露出了近段时间来难见的笑意。
但是当这支无边无际的大军行近时,他们的笑容都凝固起来,接着变成了绝望的表情。来的并不是魏国的军队,而是梁军从豫章,江夏调来的增援部队。他们搭乘甘宁的水师军团战船,溯江而上,进入沔水,在樊城登陆后,在雪地中连行四百里抵达稚城。
许诸最先开口打破了沉默:“娘的,这下完蛋了。此前我们不惜代价,决死一拼,还是能拼杀出去可能的。梁军来这么多援兵,完全不可能冲出重围了。”
徐晃也带着质疑的语气向郭嘉问道:“太傅,方城的援军真能如期赶到么?按时间算,此时江东援军也早应该赶到方城,现在出现在稚城城下了啊?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其余几人同样将质疑的目光投向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