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六章 高举正义之剑(下)
“不对!”高俊立刻意识到事情有变,大刀横排砍去,越过了张林的头顶,直直的砍向他后面的军兵,只可惜高俊的马上功夫还是差了点,尤其是长刀不变,那人微微低头,居然躲过了刀锋,只是打下了头盔,露出了梳着辫子的光头。
“蒙古人!”跟在高俊后面的董敬忍不住惊呼出声,随即扔掉长枪,拔出刀来,朝着对方毫无防护的脖子砍了过去。
“扑哧!”血当即喷的三丈高,一颗大好头颅滚落阶下,其他人马也大为吃惊,没想到登州城内竟然有蒙古人。
“登州城内有人勾结黑鞑谋反,所有良民各自返回家内,紧闭门户,上街者斩!”高俊大喊一声,反应过来的龚成赶紧跟着大声喊了一遍,城头上,张大春也反应过来,对着城外高声喊道:“张林又要反了!”
何志也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尽管最意外的情况发生了,但是太平军们没有慌乱,立刻投入到了攻打登州的战斗当中。
高俊的心思有些混乱,事前他也考虑过张林诈降的情况,但是身边有四十多位好兄弟,无论如何也不用担心对方那一万名军心涣散的杂兵,就算是张林诈降,只要能让自己进城,他总有办法坚持到何志也破城。
但是现在掺和上了蒙古人,事情就另当别论了,登州城内要是有一百来个蒙古军兵,就足以抗衡高俊这四十人。
有了这一百多名忠诚的军兵压阵,登州城也能坚持更长时间。
张林努力拱到高俊面前,他的双手还被反绑着,嘴里的东西也没吐出来,高俊想给他切开绳索,可是六合挥偏短,而瓯光又太长了。
就在此时,街上已经纷乱逃难的人群当中,一个剑眉星目的少年逆着人群向州衙这里靠近,将手中用青布缠裹的长剑扔向高俊:“高郎君接剑!”
“啪!”高俊稳稳地接住了,从中抽出一道青光,砍开了张林背上的绳索。
“别管了,大家先进州衙里面去,抢占这里,以资守备!”高俊长剑一挥,四十多人齐声允诺,杀散众人,直奔州衙。
“我给你们带路!”刚才那个少年急急忙忙喊了一声,龚成策马过去,将他像老鹰提小鸡一样,抓到自己的马背上。
张林等人解开绳索,也急忙跟上。
州衙门口自然也有站岗的敌军,但哪里抵挡得住高俊手下的兵锋,龚成健壮的骏马,第1个踹开崖门,一杆马枪出神入化,将闻讯赶来的守卫尽数挑了个落叶归根。
夏潜山扛着大旗随即进入,随后是董敬等人,很有默契的立刻分开几队,连马都不下,搜查州衙内各处情况。
高俊亲自率领几个人在后面断后,张林身边的几名军兵被砍倒之后,蒙古人的身份暴露,他们也不再遮掩,立刻披上盔甲前来追击。
混乱的街道为高俊创造了条件,太平军迅速甩脱了追兵,全都进入了州衙。
张林等人气喘吁吁,但好歹也是跟在了后面,高俊递了个眼色,最后进门的两名什将让开道路,放这些人进来,随即立刻关门落锁。
夏潜山将大旗插在州衙前的石壁上,随即赶紧下马登上望楼,观察州衙外面的敌军。
此时登州城关处浓烟滚滚,很显然,太平军已经发动了激烈的攻城战。
“诸将都在,不必太过担心。”高俊提着宝剑,对周围的人说:“大家都有最糟糕情况下的预料,咱们现在遇到的情况也不算什么。”
但是蒙古人蹑足而上,很快就调集了上千军马,从街道的各个方向封锁州衙附近。
“他们准备攻城了!”夏前山喊道,敌军搬来长梯和撞木,这可不是给高俊刮大白来了。
“敌军要是攻进来,咱们就利用州衙的复杂地形抵抗他一阵。”高俊也发布命令,人们开始搬动州衙里面的桌椅板凳制作防线,但是人少的问题暴露出来,最后高俊干脆让大家不要做这种无用功,赶紧披甲上马,随时准备突围。
那名少年激动得双眼通红,帮着军兵去搬桌子,高俊策马上前询问这少年:“你是何人?为何要将这把宝剑给我?”
“高郎君,这把宝剑可并不一般,乃是昔年前朝兰陵王高长恭的宝剑,一直被全真道龙门供奉在宫中。”这少年扯下头巾,露出发髻来,原来是个小道士。
“哦,那你为什么将它拿来给我?”
“现在龙门宫外面都是蒙古兵。”这少年立刻愁眉苦脸起来:“我偷偷听师祖他们商议,可能就要投降蒙古,我不想,我爹妈就是被蒙古人杀的,所以才来龙门宫当道士。所以我将这把宝剑偷偷藏起来,要献给高郎君,高郎君是大将军,一定用得着。”
高俊拔出宝剑仔细看着,这剑寒光熠熠,在剑柄处镌刻着“青虹”二字,果然宝剑。“那你是昨天晚上才到达登州的?”
“没错,城墙破损了不少,有一处狗洞,刚好够我爬进来。”
高俊点了点头,将剑收鞘对少年说:“你进献这柄宝剑,我很高兴,但是以后不要爬狗洞了。龚成,照顾好他,咱们准备突围!”
随即,高俊又目光一转,看向张林等人:“我看你们应该给我个解释。”
“难道喻姑娘没有跟您说吗?她突围失败了!”张林先是回答,然后是喃喃自语,高俊一听到“喻姑娘”三个字,立刻感到奇怪:“你在说什么?”
张林把事情原原本本地与高俊说了一遍,就在此时,州衙的门外已经传来撞门声,蒙古人用撞木准备大开州衙大门,然后杀将进来。
“郎君,准备突围吧,要不然敌军都围上来了!”
“太平军自运河转战起,就没有抛弃过友军,如今世道风俗日浇,但是我太平军始终持正守义,未尝有变。敌以横暴,我以怀柔;敌以贪滑,我以忠直;敌以悭狭,我以宽容;每与敌反,方有今日局面。我已熟思,死生不足贵,守义不可暂缺。此番蒙古人最多不过百余,愿与诸君快战!”
在场的军将们都是眼睛一亮,立刻拔出各自的武器来:“好,我们跟郎君同生共死!”
然而就在此时,在望台上的夏潜山不知是哭是笑,指着外面的场景,嘴唇都开始哆嗦:“高郎君,你快过来看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