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第十章 人南渡(下)

书名: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字数:206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3:49

燕京城满城风雨的时候,高俊却并不知晓这些事情,得知河北目前情况混乱,蒙军已经基本上不可能杀个回马枪,再来找山东的麻烦之后,高俊知道,解决六州的窗口期已经逐步接近,是时候鼓舞一下全军的士气了。

在最近的军报上,高俊新使用了一个词,很快就叫响了全军,大家都开始用一个全新的称呼来表明刘黑马,史秉直,严实的部下:伪军。

在这篇针对蒙古人残暴统治的口号宣传里面,高俊倒是想到了历史上的各类口号,创造出了不少概括性的称呼。

所谓的大蒙古国自然变成了铁木真匪帮,而投靠铁木真的各路汉军世侯也自然变成了匪帮走狗,而他们的军队也就成了伪军,根据领导人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刘伪军、张伪军、严伪军等等。

伪军这个词汇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立刻叫响开来。紧接着,军报上对伪军以及铁木真的批判如同雨后春笋,就连元好问也发了本报社评。

高俊一一都看了,心下不免有些失望,绝大部分人依旧从传统的忠君报国出发,认为铁木真曾经受章宗之封,担任部族节度使,却起兵反叛朝廷,是为大逆,不得正统。而这些伪军首脑们忘却君恩,反叛朝廷,也都是大逆之贼。

这种传统的封建效忠的一套让高俊有些不舒服,转而给元好问写了个批示,希望他能够重新挑选合适的文章。

“邸报所采用的理论陈旧,对于面向的大众没有说服力,从这一点来说,只能算第二流的报纸。”高俊毫不客气的批评元好问:“本朝也曾是辽之臣属,宋朝太祖乃是后周点检,以此攻讦,自取其辱。”

第二天,元好问赌气似的在报纸上刊登了新的文章,确实在理论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没有再从传统的君臣忠义方面去理解,反而充满了民本思想,重点在于说蒙古人南下以来烧杀掳掠,而伪军为虎作伥,残害民众,实为大不义。

但是作者后面又列举了一大群历史上为虎作伥的人,点到即止,没把张邦昌和刘豫都算进去,倒是把高俊看的心惊胆战芒刺在背,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邸报上刊登一篇理论水平高一点的文章,高俊自己先看了个汗流涔涔。

“这要是让大家想通顺了,我这‘大金忠臣’也算是做不下去了。”高俊忍不住自我嘲讽一句。

作者名字叫傅起,高俊想了半天,也不记得根据地里有这号人物,一瞬间他还以为这是何志也新起的笔名,于是去信询问,然而何志也非常纳闷的表示他还以为这篇文章是高俊写的。

这下子高俊坐不住了,赶紧派人去询问元好问,而得到的回复令他大吃一惊,这个傅起甚至并非根据地的人,此时还在开封。这篇文章是去年冬季前就写好寄来的,因为言辞激烈,而且涉及了朝廷根本,属于高度政治敏感,所以元好问一直压着没有发表。

这倒是让高俊不能不啧啧称奇了,一个土生土长的金朝人,能提出如此民本的理论,让他深为惊讶。元好问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这位傅起先生的情况,他是在卫绍王时期中举的,因成绩优异被选拔为尚书省令史,这在金朝是一个相当有前途的职位,做了两年之后就可以去美县做县令,着实是一颗政治新星。

元好问的小友雷渊与此人有所结交,借着这层关系,元好问寄给雷渊的那些有关山东根据地的文章,也被此人看到了,他倒是兴趣浓厚,直接给元好问来信,询问有关山东的部分情况,随后又寄来些许文章在邸报上发表。

这倒是把高俊吓出一身冷汗,他还是忽略了本时代人与他那时的思维差异,在他看来,根据地自成一体。而在元好问等人看来,根据地还是金朝下的一个自治程度比较高的地方,难免出现了这等模糊边界的事情。

不过事已至此,高俊当时起了别的心思,这位傅起虽然已经官居尚书省令史,但是看上去对根据地很感兴趣,估计是个挖得动的墙角。而他的理论造诣也不能说不高,如果能把他请到根据地来,说不定又能得一员人才。高俊立刻派人去开封送信,随信赠送礼物,盛情邀请来根据地一游。

此时,被高俊心心念念的这个人结束了在尚书省一上午的工作,正准备回自己在开封城角落的小居。出了南省,正好遇上了从翰林院那边出来的王若虚,傅起连忙向王内翰行礼,然而后者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急匆匆的离开了,让傅起好生纳闷。

当天下午,在开封士子常见的聚会中,王若虚对大家说:“归德那边来了消息,蒙古纲再次渡河北上,要去打曹州,被高俊的人击退了。”

大家顿时议论纷纷:“中都蒙难尚未得解,现在将领之间还要自相攻伐,官家应该降旨严惩蒙古纲!”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高俊也不过是赞州太平军节度使而已,曹州单州濮州本非其所管辖地,权且领之,朝廷派军马进驻又有何不可?岂能拒之门外?”

“官家不是已经拟旨,准备让高峻与其他河北义军一起各建衙署,封建河北了吗!”麻革急问,确实,完颜珣已经降下了旨意,但是由于去年冬季蒙古人的突然进攻,未能传达到高俊这里,半途又折了回来,但是蒙古纲是确确实实知道的。

“高俊仅以山东一地数次力挫蒙军,堪称郭李,此三州在他人之手,不过黑鞑案上鱼肉,高俊之手,黑鞑背上芒刺。”

这倒也是个理由,立刻就有人出声表示支持。

在人们的喧哗声中,王若虚越来越头疼,他有一种感觉,高俊此人在山东的所作所为绝不仅仅是为了攻击蒙古,这让他感到有些恐惧乃至愤怒,作为金朝士子,忠孝仁义早就已经烙进了骨子里,他还是不能容忍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