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章 赤红血(上)
高俊抵达信安之后,整个河北的抗蒙根据地都陷入到了狂欢之中,对于这位当年曾经转战运河,后来又在山东几次让铁木真吃亏的当世名将,河北民众可谓翘首以盼。高阳公张甫也对高俊心服口服,尽管对方是客人,但张甫却谨慎的以礼侍之。
来一睹高郎君风采的河北各地义军领袖络绎不绝,除去观看他们心中的偶像之外,这些人也都提出了统一的请求:来了就不要走了,趁着现在蒙古军队集中在西南西北的好时机,一举攻克中都,大家愿意为高郎君牵马执镫。
来这里的人太多,以至于高俊真的起了这种心思。
在过往一段时间,高俊一直想的是万事俱备,然后再与蒙古人争胜于河北,然而,眼看着现在的形势如此顺利,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可以趁机直接推到中都,收复旧京,然后呼吁民众起来反抗?
蒙古人丢掉了刚刚拿下的金朝首都,一定会军心低落,这个时候,各路义军一起反攻,说不准就能彻底消灭还留在华北的蒙古人。
靠实力与敌军决战是一种方式,难道取巧就不可以吗?高俊此时陷入了迷思,一时之间不能确定。
所以,他也没有立刻返回山东,反而依靠已经控制了运河向河北地区输送了粮食和军械,似乎大有就地驻扎的意思。
中都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让高俊在短时间内十分动摇,在两者之间左右摇摆。
有的时候,你无法作出决定,并为此辗转反侧的时候,对手会帮助你的,也就是在第二天,高俊派去南下扩大占领区的军队就遭遇到了极为惨痛的失败。
这次遭遇毁灭性打击的是楼升的队伍,他被高俊派遣去西南一侧,准备扩大占领地,然而,他却在这里遭遇到了大队的蒙古骑兵,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这支蒙古骑兵的装备谈不上精锐,甚至于不是人人身披重甲,他们来自于更加靠北的部落,比如兀良哈,这些部落被编入了木华黎的万户之中。
而这上千人则是今年刚刚参加作战的新兵。
人数上蒙古人并不占优势,而且从训练和作战经历来讲,这帮人也都是新兵,战场情况似乎不应该很糟。但是,有一点永远不能忽略:骑兵在具体战场上就是要比步兵更好调动。
蒙古骑兵们狡猾的从不同的方向上试探太平军的步兵阵型,直到后者的队列越来越散乱,骑兵射出无数利箭,让太平军步兵无从抵抗,这些从不同方向射来的箭矢很难全面防护。
楼升并非毫无经验的军官,他收拢队形,并且想办法抵御敌人骑兵的骚扰,通过主动对抗敌人军阵的方式,迫使敌军也逐渐收拢,但是这批蒙古骑兵多达千人,他们可以从容机动,甚至于累了之后还能换一匹马继续作战。
附近的太平军得到消息之后,迅速赶过来增援,但是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在他们抵达战场之前,楼升的队伍就已经彻底散乱,而蒙古人也不失时机的发动一场强有力的冲锋,直接将他的对手们打成了烂豆花。
这次战斗的情形和以前全然不一样,蒙古人看似力量并不比之前雄厚,只有一千名新兵,指挥的百户名不见经传,而他的对手则是太平军的元老宿将,所统率的军队也是百战精锐。可是战斗在几个时辰之内就已经完全分出了胜负,太平军全面崩溃。
楼升率领残兵向北撤退,在一条小溪附近再次遭遇到了敌军骑兵的袭击,敌人狡诈的选择在这个地方埋伏,果然使得刚刚聚拢一些的太平军残兵再次混乱崩溃,楼升带领着二百多人渡过了不宽的河道,但还有一些人跌入水中挣扎不得,被蒙古人的马蹄踏成肉泥,少数人被河水冲到了下游去。
这样的溪流无法阻止蒙古骑兵继续追击,等到当天晚上的时候,楼升营已经完全无法再次聚拢,从高俊这面的定义来看,甚至可以认定楼升遭到了全歼。
残余的军队继续向东北方向撤退,士兵们还要想着自家的田地和妻子儿女,因此并没有彻底溃散,即便是单个士兵也要想办法寻找太平军。
深夜里,蒙古人的骑兵队依旧不停的扫荡着这一片地区,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三匹健壮的战马,随时可以更换。踏过用石头垒起来的小道和潺潺的小溪,到处寻找躲在灌木丛中的太平军士兵,然后用长枪把他们挑起来,穿成一串。
楼升所率领的残兵,在这里又和敌人的骑兵交战了一番,也许是人数少,反而指挥的更灵活,他们成功的击杀了敌军的四名骑兵,然后度过了更大的一条河,这是相对安全的地带。
但是随即,蒙古骑兵的主力赶来,足足有两三百人,他们也在尝试寻找渡河的方法,再派出几轮觇骑之后,终于找到了上游的一处浅滩。
只可惜,当蒙古人正准备从这里渡过小河时,没想到对面上太平军的援军已经来了,这是一批射手。他们盔甲较轻,来的很快。
太平军射手都迎来了成立之后第一次独立作战,而且是在没有步兵保护之下的纯粹射击作战,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强大火力震慑敌军。
宋英得知敌军的数量之后吓得差点坐地上,理论上,射手都确实可以打出强大的火力,但弓箭手的射速不光取决于平时训练的技巧,也要看在战场上的心理状态。吓的连弓都拿不住,还谈什么张弓射箭呢。
宋英向士兵们隐瞒了对面的实际人数,声称对面只有伪军,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清。
宋英何尝不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好歹事情都过去了,他抹了抹汗津津的脸,请楼升和他一道返回信安那边,高俊已经得知楼升接敌的消息,正在重新汇集太平军主力向这边赶来,骑兵部队已经出动了。
楼升本来是想立刻跟着宋英走的,然而,出发没多久,他们就遇上了另外几名残兵,他们来自于楼升下属的一个旗,据他们报告,指挥已经战死,剩下的弟兄们分布在河东南面的一片荒地上,蒙古人在四处追杀。
楼升犹豫了一下,才对宋英说:“这个时候本统制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