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季汉长存

作者:明断天启 | 分类:历史 | 字数:127.8万

第五百二十六章 朱雀阙上(上)

书名:季汉长存 作者:明断天启 字数:2124 更新时间:2025-01-24 01:41:13

关中的暗流涌动并没有影响到雒阳,朝廷公卿们因为魏王进京而焦虑,因为新的官制而惶恐,但雒阳民众不关心这些。经历了数年的混乱,只要魏王能带给他们安定生活,那魏王就是天。

趴在朱雀阙的墙上,眺望着整个雒阳,李澈百无聊赖的道:“荀令君不愧是‘王佐之才’,偌大的雒阳城没有因为大王进京而产生动荡,全赖令君之功啊。”

和没个正形的李澈不同,荀彧哪怕是在这种僻静之所,也是始终保持着仪表风范,面对李澈的调侃,他只是淡淡的道:“大王仁善爱民,民心所向,雒阳自然不会动荡,下官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卫将军过誉了。”

此时荀彧的内心远不如表面上这般平静,当他递拜帖准备上门拜访时,这位卫将军却带着他径直来到了高高的朱雀宫阙,原本这不该是臣子能轻易上来的地方,但想必也是征得了天子与刘备的同意,那么这一举动就很值得考量了。

两人是为沟通释疑而来,这里显然不是什么好的去处。

“荀令君不必想的太多,在这里只是为了让荀令君感受一下,平日里风轻云淡的居高临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对于荀彧这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高门子弟,地位的差别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哪怕他们平日里表现的谦冲守正,平和淡然,骨子里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却是抹不掉的。

甚至由于自身刻意的谦和,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自觉已经足够的礼贤下士、谦逊低调。

听李澈说完,荀彧愣了一下,微微犹豫了片刻,抬脚走到墙边,试着从这雒阳极高处眺望整个京城。

《艺文类聚》引《汉宫典职》有载:偃师去宫三十五里,望朱雀阙,其上郁朴与天连。站在距离雒阳三十五里外的偃师县,都能看到高高的朱雀阙,仿佛与天相连一般。

那自朱雀阙下望又如何?荀彧以前没有过这种经历,当他的目光投向远方时,才蓦然发现,百姓真的很小,甚至整个雒阳城都很小,但这种感觉似乎并不陌生。

“陟彼北邙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李澈忽的高歌起来,荀彧勃然变色,霍然转头看向这胆大包天的卫将军。

“看来荀令君也听过这《五噫歌》?”李澈似是不觉有异,笑吟吟的道:“梁伯鸾当真妙人,满朝尽言北宫合制,皆赞明章俭朴,大名鼎鼎的班孟坚都盛赞新宫‘奢不可逾,俭不能侈’。唯他一人,畅舒胸臆,随心所欲,大丈夫也。”

雒阳北宫落成后,由于其相比较长安宫室而言较为俭朴的特点,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赞誉。在大臣们看来,宫室奢靡不可怕,但要按照礼制来;长安的未央、长乐等宫殿显然是逾礼的,作为对比,自然要大力夸赞雒阳宫室的合制。

然而名士梁鸿梁伯鸾在路过雒阳时却发出了不一样的感慨,数十里外辛劳困苦的民工,与那高入天穹的宫阙仿佛处在同一副画面,却又有着奇异的割裂之感。

因舒胸臆,而作《五噫歌》,却触怒了汉章帝,不得不避难隐居齐鲁。章帝怒气消退后放言只要梁鸿愿意做官,便既往不咎。梁鸿却带着自己的妻子南下吴地,隐姓埋名做起了豪强的长工,并因才学而得到主家的尊重,在人生的最后时光里潜心著述,并与妻子琴瑟和谐,成语“举案齐眉”便来自于这对夫妻。

李澈在这朱雀阙上高歌五噫,实在是不符合他以往一心为皇权着想的形象。毕竟这首歌本就是在抨击皇室奢靡。

“卫将军究竟何意?”

李澈指了指远处,笑道:“站在此处,若不谨记此歌,恐怕会生骄慢之意,这话不仅是对天子而言有理,我想对于令君而言,对于天下所有公卿官僚而言,都是有理的。”

“卫将军很欣赏梁伯鸾?”

“我很欣赏他的做派,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不满天子不满朝廷,直言便是。既是反感,又如何能惺惺作态再去为官?倒是这满朝公卿,不少人居家则痛斥阉宦外戚乱国,临朝便战战兢兢,甘为鹰犬,岂不可笑?”

“但这直言的代价,却是几十年颠沛流离,埋葬在异乡。”

“你向常人直言其非,尚有被一拳放倒的可能,向天子直言,却只做着明君纳谏的美梦,没有考虑到后果,未免天真了些。所以我并不看好荀令君所希望的士人制衡天子,没了阉竖,士人中也会有很多人甘作阉竖,你以为他们是厌恶阉竖乱国?或许一部分人是这样,但不少人只是因为阉竖抢了他们当狗的机会。”

李澈说的很不客气,荀彧面色变得有些难看,但却无法反驳,李澈说的兴起,指着崇德殿的方向,讥笑道:“当然,这部分人属于士人中的废柴,荀令君大概是瞧不起他们的。可另一部分人,对他们来说,阉竖是拦住了他们的路,抢了他们的财!

赵忠族里为他在邺城修建了一座奢华近于王宫的别府,其族人横行乡里,掠夺资财,张让等十常侍几乎个个如此,这些都不是假的。但如今他们没了,这些事还是时有发生,为何?要我说,有些人除了多个把,其他方面和阉竖也没什么区别。”

“卫将军未免太过激了。”荀彧蹙眉道:“正直清廉之士,还是占多数的。”

“可他们斗不过不正直不清廉的人。”李澈摊了摊手:“我从来不否认士人中好人比例高于宦官和外戚,读过圣贤书,大抵心里还是有不少礼义廉耻的。可他们既然斗不过宦官和外戚,又怎么斗得过那些不正直不清廉的士人?

宦官的脑子大多不太好,偏激而又贪婪,外戚也因身份限制,没有多少学识;可若是像许相、袁术这种人省去了宦官中转,直接成了朝廷权臣……荀令君,这对于清廉正直之士才是最大的祸害吧?想着让如今这些士人去与天子共天下,我觉得还不如维持三方争斗,至少大部分时候任何一方都不敢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