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
作者:我爱肥猪猪 | 分类:历史 | 字数:23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
有感于大明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数据,朱由检决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大明境内开展扫盲运动。
这批犯官以及以后的犯事官吏,只要是构不成死罪的,都将成为扫盲师资的重要来源。
江南四府的犯官和家眷将会被充往陕西行省的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参与到当地官府组织的适龄儿童识字扫盲的过程中去。
去年的时候,朱由检曾动过开办报纸的念头,但这一想法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所击破。
在这个遍地都是睁眼瞎的时代,大部分民众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你办了报纸给谁看?只有读书人才会看报纸,而读书识字正是士绅阶层的特权,对于将自身和家族利益放在国家民族前面的他们,你印出报纸,然后在上面大谈爱国主义、忠君爱民,你觉得他们会听吗?
此举无疑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只有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逐步将百姓的识字率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后,才会具备了办报纸的基础,才能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概念慢慢灌输到百姓的头脑中去。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想着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这批涉案的中下层官吏,基本都是中举无望的读书人,最后走通关系进入衙门中谋取实际利益,他们的学问虽然并不精深,但用于扫盲却是绰绰有余。
这些人都具备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杀了未免可惜,既然不管是其贪污还是受贿所得的财物都已充公,那与其砍头,还不如废物利用,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
大明的读书人实在是太稀缺了。
朱由检觉着自己想到的这个办法是在是妙的很。
扫盲需要大量读书认字之人,但这些读书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抱着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思想在科举事业上奋力拼搏,你若是要求他们放弃举业,长期去教百姓识字读书,就算给他们高额的薪酬,估计也很少有人会愿意。
因为读书中试意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代表这个人身份和家族利益的巨大受益,这些岂能是些许薪酬能比拟的吗?
这次抄家所获的田产商铺等有形资源,四海商行将择其优而占据一部分商铺,大部分商铺要发卖出去,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商品制造和流通中去,以点带面,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商业活动的稳定和繁荣。
田地则要交给当地官府作为公田管理,以每亩十二的佃租租给家境贫困的失地农户,收入中除拿出一部分作为衙门的开支以外,其余的进入官仓,以应对不时之需。
这项工作要进行严格监督,防止那些经手的吏员从中上下其手,最终导致善政变恶政,监督的重任自然是交到锦衣卫手中。向来骄傲的锦衣卫们根本不会将那些吏员放在眼中,就算有人想通过行贿谋求他们放过,对于那一星半点的银钱,校尉们根本不在乎,而逮获贪渎者却能成为晋升的资本,所以这一点朱由检还是很放心的。
对于这次骚乱相关人员的处置以及命左都御史李邦华为钦差、全权处理相关事宜的圣旨由李二喜发到了内阁,之后很快便会被紧急送往在济宁府一带的李邦华手中。
对于这次妥善处置了数府罢市行动的锦衣卫立功人员,升赏是题中应有之意。
李若链擢为左都督衔,晋同知锦衣卫,仍兼北镇抚司镇抚使一职。
经过这次拔擢之后,李若链成为锦衣卫内仅次于骆养性的第一人,甚至权势比骆养性还要大,北镇抚司镇抚使可是管着侦缉和诏狱的。
其他立功人员的升赏交给李若链就好了。
Wωω ☢тt kΛn ☢℃ O
目前的锦衣卫内分为了三派:都指挥使骆养性和同知刘应袭是一派,同知齐昌国和指挥佥事、南镇抚司镇抚使黄涪是一派,李若链则是自成一派,也是卫中实力最小的一派。
朱由检就是借机让李若链拉拢人心、扩充并壮大自身实力,以便更好的与其他两派相抗衡。
三足鼎立的锦衣卫更便于掌控,不能让这柄利刃成为一言堂,三派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牵扯对朱由检是最为有利的。
圣旨发出后的第三天,卸任凤阳巡抚、漕运总督一职的陈奇瑜抵达京师,随即递本入宫请求陛见。
站在朱红色大门前的陈奇瑜负手而立,心中感慨万千。
自从车厢峡之役功败垂成被逮治入狱后,心丧若死的他无数次在深夜里喟叹不已,他在恨那些贪图贼寇钱财、怂恿蛊惑自己纵敌返乡的小人的同时,也对自己志得意满之下的忘乎所以悔恨不已。
身在诏狱的他已经想到了自己的后果,或是被钦命斩首以戒后人,或者是被罢官免职白身归家。
而相比起丢官去职成为平民来说,陈奇瑜宁愿被皇帝下令斩首示众。
内心骄傲的他,根本接受不了惨然返乡时邻里乡亲那种幸灾乐祸的眼神和议论,一想到他后半生就要和这群土里刨食的粗汉成为同一阶层之人,那种羞愧难当的感觉让他无数次起了自尽的念头。
天可怜见,没想到陛下竟然有如此大度的胸襟和魄力,不仅特旨将他赦免出狱,并且将二品大员的高位赐赠给他,并在口谕中嘱他吸取教训、再立新功,这种再造之德,他陈奇瑜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三哥,府中都已安排妥当,这一路旅途劳顿,还请三哥入府沐浴歇息;小弟已安排厨娘准备饭食,现下已是申时许,待三哥沐浴更衣后正好用饭!”
在接到回京任职的圣旨后,陈奇瑜便打发陈奇之和陈奇帆提前回京早作准备。
陈奇之负责在京师将御赐的宅邸修缮好,添置家具、雇佣仆从婢女等等琐碎之事。
而陈奇申则要返回山西宝德,去将陈奇瑜的老娘和家眷接来,这其中也包括他的胞弟陈奇帆一家。
陈奇瑜已经打定了主意,将来致仕后也会留在京城,不再返回老家宝。,待找寻合适的机会,将父亲的坟茔迁来,将来老娘归天后便和父亲安葬在一处。
陈家二房从此之后将在京师开枝散叶,除了祭祖之外,无事不再回宝德老家。
自己的亲弟弟奇帆在老家侍奉老母多年,始终未曾出仕,陈奇瑜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弟弟谋一个好职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愧疚和感激之情。
至于陈奇之和陈奇申这两位族弟的安排,一是要征询一下两人的意见,二是要寻找合适的时机,两人跟随他上任至今,也积蓄了不少财产,安排官职一事倒也不急。
陈奇瑜已经考虑过很多次,现在大明境内各行省整体上已经趋于平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这次回来后将不会再被皇帝派遣到地方上去了,刚过五旬的他至少还有十几二十年需要在京师渡过,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不获重罪。
“唔,请求陛见的本子呈送也无?”
陈奇瑜便问便迈步上了台阶,从大开的正门步入家中。
“已经呈送进宫,三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