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欧皇崛起

作者:太上老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522.4万

第十章 卡伦舰炮

书名:欧皇崛起 作者:太上老牛 字数:3054 更新时间:2025-01-17 13:02:10

随着炼钢平炉的投入使用,东弗里斯兰伯国铸炮的钢铁质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之前,马林不过是让老约翰等铸炮工匠使用经过反射炉冶炼过的优质熟铁,质量虽然比别的欧洲国家的火炮要好,但炮身强度不够。

毕竟,熟铁是软的,用来铸造火炮,韧性倒是足够了,可管壁强度不够。所以,需要把火炮铸造得很厚。

但现在,因为使用了平炉,马林拥有了中低碳钢,更加的适合铸炮了。虽然说,因为技术的限制,马林现在的手下工匠们对于控制含碳量还不熟练,导致钢铁质量不稳,中碳钢常冶炼成低碳钢,低碳钢常冶炼成中碳钢(高碳钢质量倒是好控制点,使用石墨黏土衬壁就可以,类似坩埚炼钢法)。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不是高碳钢,都是适合用来铸炮的,比熟铁炮好多了。

所以,在使用了钢材后,炮身也可以“瘦”下来了……

为此,马林给铸炮厂下达了任务——研发大口径、短身管的卡伦舰炮(也叫卡隆炮)……

事实上,马林一共下达了两个火炮研发任务。老约翰和他的团队,主要负责升级原先的12磅熟铁重炮。马林的要求是,总重不变,但要使得口径从12磅升级为18磅。也就是说,升级完毕后,老约翰的铁炮,就成了18磅的“红夷大炮”。

第二个任务,才是研发大口径、短身管的卡伦舰炮。不过,这个团队,和老约翰的团队不是一起的。这个团队的主要工匠,是马林当年跑去帮老约翰打下手、学技术的那群本土铁匠。

如今,几年过去,这些铁匠也都能熟练地铸造12磅熟铁炮了。这次,马林把他们单独分离出来,成立新的研发小组,开始研发大口径、短身管的卡伦炮。毕竟,老约翰是英国人,不是自己人。重要的东西,马林还是更相信自己人。所以,他启用了这批自家农奴出身的铸炮工匠来搞卡伦炮。

作为一名军事迷和航海迷,马林不可能不知道卡伦炮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卡伦炮的500米内的抵近射击,可是皇家海军致胜的法宝。

卡伦炮有两大好处:第一,它口径大,可以射出重量大的铁球,狠砸敌军战船。铁球越大,砸坏敌舰船身的可能就越大。19世纪中期的佩克桑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光是炮弹68磅的重量,就能轻易砸开敌舰很厚的加固的船舷。

虽然说,摧毁敌舰,佩克桑炮主要靠的是爆炸弹。但是,如果不能砸开敌舰船舷,在敌舰内部爆炸的话,佩克桑炮也没那么厉害,对战舰的破坏力也有限。所以,其炮弹的68磅的重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佩克桑炮,就是一种经典的大口径、短身管的重炮,属于卡伦舰炮的升级加强版。

第二,卡伦炮的射速快。前装火炮,越是长身管,装填越是困难,花费时间也更长。同时,长身管火炮,因为比同等口径的卡伦炮重太多,复位也很困难。

举个例子,32磅的卡伦炮,重量才771.8千克,长度才1.2米。而18磅的“红夷大炮”,炮重达到2吨,也就是2000千克,炮身长3米左右。

也就是说,32磅卡伦炮的炮弹重量几乎是“红夷大炮”的两倍,可炮重,却只有“红夷大炮”的三分之一左右……要是换成32磅的长管炮,天知道多重……

炮身越重,火炮不但装填困难了很多,复位也非常麻烦,需要很多水手帮忙搬动火炮复位。越重的火炮,复位越是困难。

这也导致,同等口径的火炮,卡伦炮不管是装填还是复位,都要容易得多。然后,平均射速自然更高。一般而言,熟练的皇家海军炮兵,使用长身管重炮,至少要花费2分钟以上时间,才能开一炮(注:因为船上环境复杂,射速要比陆上要慢。因为,陆地上的炮台火炮不轻易移位,把后坐力导向了大地,反倒不需要复位,节省了大量时间,射速也更高。)。而卡伦炮,只要1分钟左右,就能开一炮。

……

虽然说,长身管的火炮,射程更远。也许轰炸陆地目标,长管炮效果更好,岸防炮也更适合使用长管炮。但是,在海战中,长管炮的射程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作为火炮载体的战船,在海面上因为风浪关系和火炮的后坐力问题,是不住摇晃的。尤其是木船时代,船体受到海况影响更大,摇摆更多。

而舰炮侧舷炮,就是横向的。船只摇晃,基本也是横向摇晃。这样一来可就悲剧了,使得侧舷火炮在瞄准敌舰时,根本无法锁定目标。你刚刚瞄准好敌舰,可船体一晃,射角立即改变了。距离短还看不出来,距离约长,射角稍微变化一点,就会导致极大的误差。

所以,在摇摇晃晃的战舰上,火炮的射程是没啥意义的。射程越远,误差就越大……

当然,这是在海上。如果在内河内湖地区,就要另当别论了。比如第二次英美战争(1812-1814)时期,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上的内湖水战,因为内湖没有什么风浪,导致美国战船上的长管炮可以更从容地在英军战船卡伦炮射程之外,瞄准英军舰船轰击。而英军舰船全部装备卡伦炮,射程近,无法打击到美舰。想靠近时,美舰却跑了,像“放风筝”一样戏耍了英舰。所以,单单装备射程近的卡伦炮,也是不合适的。遇到美国那种无赖打法,就可能吃亏。当然,换到大西洋上,船体晃动厉害,美军的这种猥琐战术就未必有用了。内湖上,因为风平浪静,才使得长管炮射击更精准些。

此战之后,英国人终于意识到,只使用卡伦炮,是不行的。遇到老美那样无赖的,就要吃亏。所以。后来英国战舰上,卡伦炮和长管炮是搭配使用的。在近战的时候,主要靠卡伦炮摧毁敌舰。而距离远的时候,则用长管炮互相赌命中率……

不过,大海之上,距离太远的话,长管炮即使射程够,也基本打不着。所以,英军战舰在海战的时候,基本都是靠近敌舰500米内,发挥卡伦炮的优势。

甚至,皇家海军还有贴近射击的战术。比如纳尔逊阵亡的那场“特拉法尔加海战”,就是因为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和法军主力舰“敬畏号”并舷对轰,甚至发生了接舷战。纳尔逊本人,也因为距离过近,被法军火枪手给瞄准射杀了。

总之,风帆战舰时代的海战,距离越近,火炮命中率越高。如果并舷的话,基本上就是一轰一个准了。那时候,大家完全就是比口径了。

但在远距离上,即使是在500米的距离上,舰炮的命中率也是低得惊人的,只有一两成。远距离对轰的话,命中就算你中奖……

有现成的英国皇家海军的经验,马林为啥不用?所以,马林下令研制卡伦炮,以后打海战,也要靠近射击,用卡伦炮的重型炮弹和高射速,直接打垮敌船……

不过,马林也不想把步子迈得太大,防止扯到蛋。因此,马林要求新独立出来的本土工匠为主的铸炮厂,先研制12磅级的卡伦炮。等到技术成熟了,在研制18磅的。然后,以此类推,晋级到24磅的。接着,再向最普通的32磅级卡伦炮进军……

当然,这个时代,重炮铸造,成功率很低,一般20%的成功率都没有。也就是说,报废率高达8成以上。

但马林前世经常上论坛,知道其中原理。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的“罗德曼法”。

所谓罗德曼法,就是铸炮时的“内模可控冷却技术”。具体来说,就是让炮管内壁的冷却速度不比外表慢。而通常自然冷却的话,自然是外层先冷却,最后才到内部。但这样一来,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容易导致外层炮管先收缩,挤压“热胀”的内层,容易造成炮身内部裂痕,然后导致报废。

而使用“罗德曼法”,让炮管内部加速冷却的话,就不容易让外层对内层产生“箍紧”的效果,也不容易产生内部裂痕。这样,重炮的铸造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达到了八成以上。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了,甚至是老方式铸造的火炮的五倍……

马林把“罗德曼法”的原理,交给了这批出身于自家农奴的铸炮工匠,让他们按照这个原理去铸炮。

当然,如何让炮管内壁的冷却速度加快,马林却是只知道原理,不知道过程的。这一点,需要铸炮工匠们自己摸索。一旦成功,以后铸造重炮就很方便了……

届时,马林战船上,将会清一色使用重炮,把任何胆敢和他争夺海上霸权的对手的战船,全部轰成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