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种田,却误引了十八路诸侯
作者:株株 | 分类: | 字数:90.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4章 越国的求助(加一千字)
魏元元上一辈子是南方人,但这一辈子还没机会去南方,并不知道这大周的南方是何种模样。
但从汪夫人的话中不难了解,而今中原是旱灾,南方却有水灾。
其实在种花家的历史上,旱灾和洪灾一起爆发也并不罕见。
“您介不介意将这几年越国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我呢?”
“自然。”
汪夫人详细说了这三年来越国的情况……
旱灾固然可怕,可洪水更加无情,更令人恐怖的,是洪水过后的瘟疫……
在这医疗设备和医疗方案落后的现在,瘟疫的死亡率极高。
魏元元听罢,沉默许久后道:“汪夫人,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我这里有两种作物,或许可以帮助越国暂时度过难关。”
汪夫人眼神一亮:“老身怎么会嫌弃呢?您请说!”
魏元元走了出去,喊孙彻送土豆和红薯过来,生的、熟的都拿来。
因为盛安城一带并未受灾情影响太严重,而且魏元元的种植之法在这里是推广、落实得最到位的,所以盛安城的百姓们吃的都是上好的面粉、玉米和水果等等,并且人人家中都有余粮,应付个两三年都不成问题。
所以土豆、红薯这两样作物倒是没成为“主食”,而是成了调节百姓们胃口的作物。
后来魏元元甚至还弄了专门用来喂猪的品种,使得猪猪也比之前更壮硕、美味了。
魏元元将土豆、红薯都放在了桌子上,并且请汪夫人尝一尝。
汪夫人试了,不仅有烹调好的,还有生的,都试了。
魏元元郑重道:“汪夫人,这是土豆,这是红薯。土豆适应性强,产量高,轻轻松松就能抵达十四、五石,而且有很强的饱腹感,愈益价值也不错,能作为主食。
这是红薯,也叫番薯,它的适应性强,喜温暖多光而不耐霜冻,非常适合南方种植,它,抗旱耐碱,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士,是一种易于保收的作物。
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甚至还有‘一造番薯半年粮’的说法,它的块根除作主粮外,还可以用来加工农场品和淀粉,甚至是酿酒,根、茎、叶可作优良的饲料。
重点是这两种作物都长得很快,相信可以帮助越国百姓们度过难关的。”
汪夫人越听眼神越是灼亮,“这……您愿意将它们都给我越国?”
“也不是什么珍惜的宝物,如果夫人不嫌弃,我可以将种子和栽培之法和注意事项等等,都交给夫人。”
汪夫人眼眶不由得红了,她已经做好了和魏元元“拉扯”的准备,无论牺牲什么,都要她同意将种子给他们。
不料魏元元竟然如此坦荡。
这一刻汪夫人非常庆幸自己来了……
她抬眸哽咽道:“多谢您,女君。”
魏元元笑道:“我听您说那边还有瘟疫?您介不介意告诉我一下呢?或许我也有点头绪呢?”
汪夫人这才想起天花也是魏元元提出的“解决”之法,忙道:“好好好……那些病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汪夫人说了几种,魏元元判断其中一种应该是痢疾,毕竟症状太典型了。
至于另外一种……
“腹大如箩,但身体却非常消瘦?”
“是的……”
魏元元怀疑是寄生虫。
只是寄生虫的种类千千万万,她一时也判断不出来啊。
但若仔细想一想,就能判断出而今寄生虫传播的极大途径:水源和食物。
而现在的百姓们因为缺少燃料、柴火等等,绝大部分都会选择直接饮用生水。
但饮用生水,特别是发生过大规模 天灾人祸之后的生水,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不仅可能导致肠道细菌感染,还有很多寄生虫,也是通过水源寄宿在人体中的。
甚至有研究表明,古时候人们寿命如此短暂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喝生水。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急性肠胃炎、蛔虫病、血吸虫病等等,都是因为水源。
魏元元沉默许久后道:“病人的情况可能有几种,一种是痢疾,痢疾我们盛安城中有一套应对方案可以给您,另外一种,就是腹大如箩,但身体却非常消瘦的,不排除是寄生虫。想要预防这种,请告诉百姓们,一定一定不要喝生水,所有的水,都要 煮沸了之后再喝。”
汪夫人不解:“这是为什么?”
魏元元道:“里面可能会有虫卵。”
汪夫人吓了一跳:“这……不可能吧?虫卵难道不是能用肉眼看到吗?”
“若是都能用肉眼看到,一些孩子们也不肯得蛔虫病。”
汪夫人点头,“对,你说得对……”
“而且把水烧开,在古书之中也被称之为‘太和汤’,总而言之,要煮开水喝。”(1)
汪夫人闻言,突然苦笑了一声,“烧开水,可是需要柴火的,寻常普通百姓,谁支撑得起?”
说到底,还是穷闹得。
汪夫人恭敬朝魏元元行了一礼,“无论如何, 多谢您,女君,你们说的事情,我越国定然全力以赴。”
魏元元还不知道汪夫人说的是什么呢,便笑笑道:“那有劳夫人了。”
“应该的。”
翌日,汪夫人带着几大车的红薯、土豆 种子,以及他们的种植之法,还有治疗痢疾,寄生虫病防疫的手册,踏上了归途。
魏元元送别汪夫人后,又重新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然后她就听到了一道骇人惊闻的消息——
郯国公子宗韦和越国人在即狩猎时碰上,被越国人当场击杀,头颅被越国人割走,双方战事一触即发。
魏元元当场愣住,立刻明白了这就是孙彻他们所说的计划。
借力打力,借刀杀人!
——
(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把开水称为“太和汤”,助阳气,行经络,促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