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周期
作者:基建工程兵子弟 | 分类: | 字数:12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9章 一声命令 “不许救火” ?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谬,天底下竟然有见火不救,还不许别人救火之人。此人就是铁道兵52团卫生队副队长杨士龙。
▲杨士龙(中排左)
此话要从一次火灾说起,那是一九七一年夏天,铁道兵52团卫生队门诊部发生一场火灾。50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或读到火灾消息时都会想起那场火灾,其情其景立即显现在眼前,正是这一场火灾使我终生难忘。
卫生队驻地在岚河口小镇对面的汉江边上的一条半爿子街上,从岚河口小镇坐摆渡过汉江,上岸即是门诊部,门诊部座落在半山坡上,有几排从下而上极其简陋的油毛毡房子。
火灾发生那天是周六,卫生队除值班人员在岗外,全体官兵及能走动的伤病员都过江到团部看电影。那时的文化生活较少而单一,时常一月半月也看不到一次电影,看来看去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大家戏称其为“老三战”。
电影虽然是重复的“老三战”,战士们还是别无选择,乐此不疲地追逐着去看。其中最想看的也是最喜欢看的是每次放正片之前,先放一两部“新闻纪录”片。
通过看新纪录片,可以了解国内外形势,是最有说服力的政治教材。每年也会有一两次由民兵连和学生连自己组织的宣传队的慰问演出,战士们称他们为“ 土八路”宣传队。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看的是“南征北战”。故事情节还历历在目,凤凰山一战结束后,高营长又奉命担任包歼援敌的先锋。敌军退守大沙河以南负隅顽抗,高营长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断敌军退路。
敌人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坝,用水来阻止我军。赵玉敏带领游击队剪断了水坝上的炸药导火索,保全了水坝。我军渡过大沙河,歼灭了敌人,敌张军长及其参谋长均被生擒。
看完电影后陆续回到卫生队,后乘渡船上岸的同志见到岸上最底层的门诊部着火燃烧起来,有人大声喊“着火啦!快救火!”
火情就是命令,大家纷纷抢小水桶和脸盆等可盛水的工具准备投入救火,只见火光现场站着一个穿四个兜的干部,大声喊道“不许救火,”听那沙吧声音,就知道是卫生队杨士龙副队长,大家十分惊诧。给激情高昂的救火战士,泼了一盆冷水。
接着又听他大声命令“大家手拉手,组成一个人墙,不许任何人入内”。一场救火的大幕尚未开启,随着一声令下就偃旗息鼓了。战士们自觉地手拉着手,形成了一堵人墙,隔断了火场与外界的联系。
燃烧的房子为竹木梁架,芦席墙油毛毡房顶,是极其简陋的医疗用房,所用材料是A类易燃物。只见火苗由小变大扶摇直上蹿向天空,红红的火焰挟着滚滚的浓烟并发出劈劈拍拍的响声,空气中散发着大量沥青燃烧时的气味。
大火燃烧时,由空气对流和大气的压力变化,使空气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对流圈,火苗蹿出数丈之高,所幸当时没有一丝丝风,因此燃烧的火焰总是向上,不偏不斜,不左不右。手拉手的我们明显地感到火焰烧灼感和热浪阵阵袭来!
大火从腾空而起到灰飞烟灭约莫燃烧了半个多小时,房梁屋架都坍塌下来继续冒着青烟,门诊室瞬间变成了一堆未燃尽的灰尘及烧不化的铁件。我在遐想,如果当时来一阵风,火苗蹿起来是极极其疯狂,极其无情,极其可怕的,定会殊连九族火烧连营。
人有再大的能耐也无法阻断火种的传播。卫生队建在山坡上几排简易工作用房将顷刻间化为灰烬,荡然无存。因为房屋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屋顶铺盖一层油毛毡,为防缝隙漏雨又在上面又涂一层沥青。幸好那天没有风,门诊部全部及左边民房完好无损。我所担心的事并未发生。
这场火灾起火急,熄灭快无人员伤亡,无人员立功受奖!上级组织部门未通报批评!一切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起火的原因有人说是某战士抽烟的烟蒂扔进纸篓里引起的,有人说是司药杨胜兴老婆来队,用煤油炉煎熬猪油,去看电影忘记关炉子了引发的。
▲作者与徐关通军医(右)在江都南水北调源头合影。
后来听说X光室军医陈明聪在着火现场,烧伤了腿。这些在人们的记忆里已慢慢地淡化消失了。卫生队军医徐关通及女兵魏洁荣21年来扬州旅游时,我曾问过他们关于卫生队失火的事,他们记忆依稀。
我一直敬畏在起火现场的杨副队长一声“不许救火”,令人吃惊,却蕴藏大智慧!那一幕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一逆向思维,虽然违背事态常理,但他审时度事,当机立断,避免了一场财物不能尽救反使人员伤亡的事故。
假设他积极组织救火,有十个八个战士冲进火海,其后果不堪设想!结局是非死即伤,冲得进去者众,完身而出者寡。纵然这些勇士会立功受奖,但带给战士及其家庭的痛楚是一辈子的社会问题!
大家都知道物体燃烧时对于含有化学品、油品等物质起火,起火速度快,并迅速达到全燃阶段。油毛毡是沥青与植物纤维等加工而成的,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机物、一氧化碳、烟尘等是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致命物质。
介于当时情况,消防器材是一无所有,虽在江边,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用盆桶弄点水上来,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更何况水又浇不灭含油脂类燃烧物,一盆水泼到火上只能产生一团水雾,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一样,救也白救。
我个人认为这场火灾中杨士龙副队长应该立功受奖。因为他审时度势做出了“不许救火”的决策。
审时,是一种远见卓识的准确;度势,是一种心里有底的把握。审时度势,更是一种心明眼亮、运筹帷幄的大自若。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和顺应事物客观的变化趋势,争取事态发展有个好的结局。他完全不考虑自己因不许救火所产生的撤职和处分的后果,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保护了战士人生安全。
在此,我想再来说说另一场火灾救援事件,其结局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歼敌八百,自损一千”。襄渝线岚河遂道火灾救援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
火灾发生后,铁道兵52团组成了救援指挥小组,迅速组建了一支以四营为主的100名精兵强将救援队伍。
▲岚河遂道
进遂道十几次先后找到了倒在烟雾弥漫中的民兵战友,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救援战歌。在这场救援中多人立功受奖,参与抢救受伤战士的卫生队立集体三等一次。一篇篇关于岚河遂道火灾救援的回忆报道,如泣如诉地记录了战地救援的全过程。
遂道前的一片空地上躺着被抢救出来的18名已牺牲的民兵战友和40多名因进遂道抢救民兵战友而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不醒的解放军战士,现场十分惨烈。
据11师医院赴52团医疗队的杨德江军医回忆,11师慕师长同杨副师长亲临现场。
慕翠师长看到隧道前黑压压地躺倒了一片民兵和战士,他当场昏倒了,从此后,慕翠师长就不能再工作,返回顺昌家中休养。
可想而知,现场状况对一位高级指挥官来讲,刺激多么大,影响多么深。他们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
▲安康县民政局局长牛全。
什么惨烈的情况没见过?当时地方政府委派安康县民政局牛全局长赶赴现场看望安抚民兵,恰巧他的女儿牛新民也在52团卫生队服役,虽近在咫尺,父女也未能相见。
52团参谋陈树林负责将受伤的40多名战士用船(汽艇)运到52团卫生队进行救治,船只在汉江上下游来回穿梭,非常紧张而有序。卫生队当班卫生员吴懿等接收了所有伤员。
所幸因抢救民兵而昏迷的战士都得到及时救治,没有一个牺牲,卫生队全体干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确实功不可没。
在现场我听到一位副营职干部道破天机讲了句真话实话,他说“千方百计救出来的民兵战友全是瞳孔散大的,没有一个有气的。救援队的战士每次生龙活虎地进遂道出来的都是中毒昏迷的!
一批批前翻后起,前仆后继进遂道抢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救出来的民兵战友中,倘若有一个还有生命体征,即使牺牲一两个战士都是值得的。在任何情况下人民子弟兵都必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更何况又是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的民兵呢?
可惜的是,师医院在岚河驻勤的医生护士以及前来增援的52团卫生队的军医和卫生员们,忙上忙下,量体温测血压,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和补水输液,各施其职,有条不紊。抢救的并非是民兵战友,却是因抢救民兵战友而中毒昏迷的战士。
▲52团卫生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卫生队女兵魏洁荣(中)和扬州战友在个园合影。
这是事件的真相,尤如天机一样谁也没有道破他。更可惜的是竟然没一个指挥员发现救援存在的弊端。提出改变救援方式,开启水泵抽水,用水冲洗遂道降低空气中烟雾粉尘,开空压机向遂道里送风,吹散毒气,避免救援战士受伤的事情继续发生。
当遂道内还有3~4个民兵未找到时,救援队战士已倒在地上一大片,救援队的100名战士就将消耗殆尽,才改变救援方式为时已晚。
当第一二批救援队员中有数人中毒昏迷时,指挥部里的指挥官们有一个能及时发现问题,像卫生队副队长杨士龙那样不怕背锅果断决策,改变救援方法,极早停止救援,不至于使半数以上的救援队员人昏迷不醒。
今天谈论此事为时太晚,但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忍不住还是要告诉所有的人,当发生火灾时,正确的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发生火灾后,会产生浓烟,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来,在浓烟中应采取低姿势爬行。
现场指挥人员,在指挥重大救灾时一定要把生命至上的理念放在第一位。
古今多少事,尽在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