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周期
作者:基建工程兵子弟 | 分类: | 字数:12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12章 回农村参加婚宴,用餐时,战友的一席话,给我上了一课!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了,但每次想起,我都会觉得特别暖。
2019年12月23日,是小姨家儿子大喜的日子,因此,我特意从山东淄博市,赶到济宁老家去参加他的婚礼。
由于天气特别冷,我到达那里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半的样子。在农村,与其说是参加一场婚礼,倒不如说和家里一些久违亲人之间的一次聚会。
说来也巧,在小姨的那个村庄,我竟然见到了前去帮忙的战友,他叫吴敦合,我和姨妈在一个村庄。
战友吴敦合在部队时,曾和我在一个连队一起两年,后来,我考上了军校,他三年后退伍回家。
由于大家都在不同的地方忙碌,因此,我和他后来联系得很少。尽管三十多年没见,但在相遇的那一刻,感觉心理上还是没有任何代沟的。
于是,我们找了一个比较暖和的地方,一边晒暖,一边聊天。在交流中得知,吴敦合这些年,在老家承包了六十亩鱼塘,一直养鱼养鹅,家里两个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学,并在济南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姨妈儿子的婚礼上,来的客人还是很多的,因为姨父是办厂的,人缘也比较广。
午餐是12点半开始的,姨妈家的宴席,相对比较丰盛,人工饲养的娃娃鱼也上了餐桌,每桌按照1800元的标准(当地宴席在六百元左右)。
在随着村里大老执的吆喝声下,我和战友走到了院子里,开始就餐。大家陆续围坐在餐桌前,等待端托盘的人上菜。
在农村办酒席,一般每桌都要坐十个人,但左等右等,我和战友所坐的那个桌上,最终来了八个人。
最后一个到场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男人,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头上戴着一个“火车头”帽子,坐在我的对面。
战友小声对我说,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今年才56岁,他是这次婚礼上负责烧开水的,也是本村的人。
接着,村里大老执拿着话筒大声说:“马上就要开始上菜了,还有一些空余的位置,没吃饭的人,请赶紧入座!”
大老执话音刚落,村里就帮忙的人,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发放桌布,有的负责发放筷子,随即,酒、啤酒和四种饮料,也在转眼之间放在了桌上。
姨妈家的婚宴,是二十四道菜,由于聘请的是县城大酒店的厨师,因此,吃起来感觉口感特别好。尤其是拔丝苹果和油炸知了猴,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这时,我身旁的战友忽然对我说:“兄弟,今天有点冷,要不我们俩喝点白酒?”
我点头同意,他倒好酒,正在我们举杯时,对面的那个男人竟起身离开了。
当时,我有些纳闷,难道他不辞而别了?
战友看到了我表情上的疑惑,马上告诉我:“在咱老家这里,如今都时兴折菜,他现在离开,估计是去家里拿塑料袋了!”
战友刚说完,随即又起身大声说:“各位亲朋,刚才那位离开的人,和我同村,他妻子病重在床快三年了,家里特别困难,接下来就要上大菜了,我建议大家少吃一点,留给那个人,到时让他打包带回家!”
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战友吴敦合果然没有说错,也就两分钟的时间,那个男人来了,只是他的手里,不是塑料袋,而是一个小桶。
这时,我才真正留意到那个男人的模样,他的眉头紧锁,尽管戴着帽子,但依然感受到他头发的凌乱,从头到尾,他不和任何人说话,我战友招呼他多夹菜,他也只是点头笑笑。
后来上的菜,除了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外,还有整鸡、整鸭、东坡肉、红烧肘子。
大家不停地夹菜,那些大菜,大家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些,而邻桌的客人,基本都吃了十有八九,所剩不多了。
这时,那个男人忽然对桌上的客人说:“这么多菜,你们怎么不吃啊?”
我说:“这些菜,量太大了,再加上咱们桌上的人数本身就少,实在吃不下了!”
众人都附和着。
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邻座的客人都起身离开了,于是战友招呼大家说:“要不我们也结束战斗吧!”
于是,大家一个个起身离开。
这时,我战友对那个男人说:“三哥,你看,这里还有很多菜没动过呢,倒掉太可惜了,你把桶放在桌上,我来帮你折菜!”
那个男人连忙说:“振军老弟,那谢谢你了!”
由于桌上的剩菜太多,小桶装不下,战友吴敦合又跑到厨房,拿了两个塑料袋。
很快,桌上的菜全部被清空,就被那人悉数打包带走。
在门口转弯处,我与离开的那个男人走了面对面,我分明看到,他的脸上充满了喜乐,和刚才入座时麻木的表情,截然不同。
这时,战友吴敦合也走了过来。他郑重地对我说:“那个男人,家里太不容易了,村里人也帮了他不少,我们每个人少夹一筷子菜,就可以改善他家好几天的伙食!”
我被战友的行为暖到了,我们这样做,不仅给了那个男人足够的自尊,也实质性地帮到了他。
一个微小的举动,却充满了善意和温暖。
在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帮别人的时候,总是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受助方感到特别不适。因此,帮助别人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过于张扬地显示自己的善意,往往会伤害对方的心。
战友吴敦合的做法,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