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周期
作者:基建工程兵子弟 | 分类: | 字数:12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37章 入伍第三年,难忘部队的那次“拉练”
那是我入伍的第三年(1978年)的冬季,连队接营里通知,全营进行一次小型野营拉练,时间五天,拉练到达目的地是临沭县的崔家崖村(村庄名字有点模糊)。
临沭县是临沂地区所属县,距临沂城区四十公里,我们二连驻守在临沂罗庄,算起来要比一连和三连多走十多公里路。
拉练头天晚上,连里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教育动员,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部队就出发了。当时,我在二连代理司务长,负责此次拉练的后勤保障工作。营里要求,下午四点前必须到达目的地。
队伍一上路,连长就下了急行军命令。刚开始时大家都很兴奋,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歌声不断从队伍中传来。
我和炊事班战友,推着独轮车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独轮车装满了炊具,推起来有点负重,我们不断的抡换着,生怕被队伍落下。
部队拉练,炊事班任务最艰巨,不但要和拉练队伍走同样多的路程,还要保证全连吃饱吃好按时开饭。
队伍开出二十多公里,只见走在队伍前面体质差的战友,有点跟不上队伍,班长在一旁不断地鼓励着,战友们相互帮助着。
体质好的战友,主动帮体质差的战友背背包和扛着枪,有时还争来争去,队伍里出现了一幅幅战友团结友爱的动人场面。
队伍到了临沭河,需要涉水过河,连长、指导员,带头脱掉鞋袜,卷起裤腿趟了过去。战士们跟在后面,一个个从冰冷的河水里走了过去。
下午三点半钟,我们提前半小时到达指定地点。部队迅速在崔家崖村安营扎寨,营部设在村子大队部里。
拉练第一顿饭很重要,能不能按时开饭,能不能保证全连干部战士吃饱吃好,对司务长来讲,至关重要。
还好,平时炊事班经常野炊训练,还算训练有素 。炊事班在许班长带领下,按战时要求,很快砌好了能疏散炊烟的野炊灶台,大米是我们从连队带来的,蔬菜由营部葛管理员在临沭县城早已采购好,只等三个连队去取。
我为了抢时间,从村大队部借了一辆自行车,把蔬菜快速取了回来。炊事班战友各有分工,紧张得忙碌着,六点钟开饭号响起,我们二连第一个按时开饭。看着战友们吃饭香甜的样子,我心里很是安慰。
我是从连队文书代理司务长的,对连队炊事工作不是很熟悉,工作生怕那个地方不到位,扯了连队的后腿。
部队到达村子第二天开始驻训,村头打谷场上口令声、喊杀声连成一片,走队列,练刺杀,还有擒敌拳,士气高涨,气氛热烈,把乡亲们个个看得傻了眼。
也可能是走出营区搞训练,多了乡亲们的围观,战友们比平时训练精神了很多,看上去个个生龙活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部队的到来,整个村庄一下热闹起来,每天一大早,战士们起床第一件事是给房东打扫院子,把房东家的水缸挑满水。
大街上不时看到成群接队的干部战士在打扫街道卫生,晚上连里还安排访贫问苦,指导员专门安排我去看望村里一位五保户(孤寡老人)特意交待我别忘了带几斤大米和一点蔬菜。
最忙的应该是营部的刘军医和连队的卫生员,他们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寻医问药,给乡亲们量血压,宣传卫生常识。
我和连队卫生员李平原同住在一位房东家,他身背药箱每天很晚才回来。那晚他回来给我讲了一件事,他说村里有一户人家,有位姑娘长得很漂亮,给她测血压时,圈起袖子,手腕上露出了一块金灿灿的手表。
那个年代,农村人很少有人戴手表,一问才知道,姑娘是给沈阳当兵的哥哥家看孩子刚回来,手表是哥嫂特意给买的。
我和卫生员开玩笑说:“你把人家打听得这么仔细,是不是想和人家谈恋爱”。
卫生员笑着说:“这你放心,动员教育时,不允许和驻地女青年谈恋爱是我们这次拉练最重要的一条纪律,谁也不敢违反”。
部队在村子里住了三天,白天大部分时间搞训练,利用村子山坡地形地貌进行连排战术,营里还组织了一次手榴弹投掷比赛,每个连队选出五名投弹高手参加比赛。
连里通知我参加,我虽然是连队文书出身,军事素质不怎么样,但投弹是高手。这也可能从小在沂蒙山放羊有关,我赶羊群投出的石块又准又远,新兵连手榴弹投掷,我一下投了五十五米。
后来经过训练,最远投到六十五米,算得上一个投弹高手。全营参加比赛十五人,我得了个第六名。营长笑着对我讲:“没想到你投弹居然能投这么远”。我告诉营长,是从小在山上放羊练就的,顿时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沂蒙老区,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保持着优良的拥军传统。
这次拉练来到崔家崖村,生产队还特意杀了一头猪慰问部队,村宣传队为部队进行了专场演出,年轻的姑娘们争着给战士们洗军衣,有的还纳好了鞋垫送到了营部。
三天时间很快结束,离开村子那天,村头村尾站满了乡亲,有的提着炒花生,有的提着煮鸡蛋,战士不要,硬往手里塞。房东大娘紧紧拉着战士的手,久久不愿分开,战友们眼含热泪和乡亲们惜惜告别,场面十分感人。
此事过去了几十年了,我仍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