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打江山
作者:后宋巷的烟火 | 分类: | 字数:5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2章 奔牛大赛
时间过得很快,老邢投资的牛场更有规模了,只要钱到位,啥都不是问题,当初也没有弄明白林三炮需要自己建的是奶牛场还是肉牛场,反正,老邢的牛厂里各式的牛都有。
在自治区养牛有个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那就是青饲料足够多,一般来说,肉牛一天食物40%到50%必须是青饲料,其余的就取决于肉牛的生活环境,不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不合适的饲料配比,就算你喂的全是精饲料,肉牛的产肉率也不也会很高。
老邢的牛场,专门从国内请来了专业的设计师,盖的牛棚,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和空气新鲜程度等,都进行了专门的监测。
草料运输和投喂,饮水,清粪也是落实到人,分管包干。
“老邢,牛羊的不错,真的不错。”光是从养牛的角度来看,林三炮挑不出一点毛病。
这时候,一旁的一个少女插话道:“林大哥,我还在旁边养了好多羊呢,晚上,强尼吃烤全羊,可香了。”
看着眼前这个变换一新的女孩,林三炮顿时来了兴趣,一把拉了过来,轻声的问道:“颂程,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漂亮了很多。”
一句话开口,女孩顿时有些羞涩,不好意思直视林三炮,转过头去,轻轻的回答了一声:“青玉姐都夸我好看。”
岂止是好看,那是相当好看,也是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种。
“老邢,别的我也不看了,你马上让人,在这牛场外修建一条赛道,赛道出发点,可以并排容纳10头牛的起始跑道,最后的话,后面窄一些没关系。”林三炮心情大好,开口吩咐道;
“林总,原来你要的不是这个,这个啊,你是想要我养奔牛啊。”老邢目瞪口呆的说道;
“给你三天时间修建,然后从各个地区,找一些善于奔跑的牛,每天赶着他们跑上几圈,最后挑选出10头,用于新电影的拍摄。”说完这些,林三炮又对着颂程说道:“这一段时间,你亲自照顾那些牛,最起码要让他们接受你,接近你。”
“剧本我马上发给你,按照剧本做好准备。”
考察完牛场,林三炮吩咐佳怡,让所有的演职人员开始集合,各项工作开始运作,剧本大纲就是一个自治区的底层家庭,突然发生了一间不幸的消息,有着三个姐姐的弟弟被查出有运动癫痫,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剧烈运动,如果进行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可是这个庭就是一个农村家庭,大姐在村办小学教书,二姐是个求学的大学生,三姐初中辍学后着妈妈照顾弟弟和家中养着的几头牛,
一个偶然的机会,突然听到一个消息,自治区召开一个奔牛大赛,得到第一名的牛们可以获得100万的奖金,这样就可以解决弟弟的治疗费了。
从此后,这个家庭所有成员就开始为了这个比赛,疯狂的做起了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孤注一掷的为了比赛。
最后,大姐跳了河,二姐发了疯,三姐死了,最后只有弟弟和妈妈活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演技的电影,林三炮只有一个要求,这部电影的成片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凡是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你要是没有眼睛红肿的出来,这部电影就算没有成功。
江南市艺校的宋老师接到了养牛场,搭建后的房子建在养牛场隔壁,一切都必须尽快的熟悉剧情。
主要演员基本就位,可是,那个扮演弟弟的演员,林三炮看了几个,一直觉得不是很满意,脑海里仔细回想了一下,突然想到,其中有个人影就出现在自己眼前。
对了,就是他。
就是曾经受过磨难的卡二蛋的弟弟,卡三娃啊,等从布朗森子弟学校接过来一看,林三炮也就认定,卡三娃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人物。
三天后,拍摄正式开始,一所学校的操场上,正在激烈跑步的一年级男孩,就在快哟啊冲到终点的时候,突然冲出了跑道,倒在地上,开始抽搐,嘴里吐出白沫,手脚不受控制的胡乱挥舞。
“重来一遍,三娃,你手眼脚,同时往一个方向看或移动,保持5秒,身体是扭曲的,你肯定能做到。”林三炮纠正着卡三娃的动作。
“林总,地上太热了,三娃躺的时间太长了。”一旁扮演母亲的宋春丽关切的提醒道;
“哦,是我没注意到,佳怡,马上给这里用冰块镇一下。”地表温度35度,暴晒后的地面最起码40度,看着卡三娃的表情,林三炮也不禁有些震撼,赶紧弥补一下。
“三娃,嘴里的白沫不是喷出来的,我会拉个进景,是慢慢的渗出来的,不是吹泡泡,从嘴角渗出来,重来一遍。”
小孩子,跑步的时候,就是本色出演,不用什么演技,可是这种近景和需要情绪渐进的表演,还真是吃力,一个下午,就这么拍了20几条,才勉强能过。
救护车很快就开到了学校,担架到了医院,很快,医生就在病例报告单上写道--运动癫痫,需要进行神经手术治疗。
拿起病例报告,中年妇女的二手纸微微颤抖,上面的一行黑字格外刺眼。
“这位家长,这种病,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的话,就不能进行任何的运动和劳累,每一次的癫痫发作,就会加重病情,对病人就是一次严重伤害,最后导致失去生命。”
“医生,下一次的发作,会在什么时间?”中年妇女问道;
“也许下个星期,也许明天,我建议尽快手术治疗。”医生的声音有些冷漠。
“医生,需要多少费用,才能做手术?”
“这样的手术,都是一些专家才能做,综合费用不能低于8万。”
“8万?”中年妇女嘴里不断重复着:“8万,8万。”声音越来越低。
夜晚,一间自出漏风的房子里,一盏灯光,忽明忽暗的随着微风摇晃着,中年妇女和三个女儿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前。
“大丫,能不能从学校那里预支不部分工资?长锁的病拖不及。”中年妇女忐忑的小声问道;
“妈,二丫的学费都是我预支的工资,再想预支的话,干部们肯定不乐意,答应不了。”青玉姐扮演的大丫,语气沉重的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