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姐赚疯了!
作者:云惜鹊 | 分类: | 字数:4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2章 破败的凤河镇
一上午的‘推心置腹’,让杨睿明终于是解开了纠结。
对于那些他没见过,没听过的东西,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一切说开了后,他反而心疼起了两个孩子的遭遇。
也答应孩子,不会同外人再提这事,他也知道,重活这事,于别人来说不仅骇人听闻,还会给两孩子招来杀身之祸。
至此,杨睿明便有意无意的给两个孩子做掩护,对于旁人的疑惑和古怪,他也会想办法掩盖,这让日后的姐弟俩,感动又愧疚。
事后,杨浩问他姐,为什么随意捏造的老两口,还给安了个姓?得到的回复是,比较有真实性。
又问为什么姓仲?他姐来一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仲国。
......
杨浩已经不能用无语来形容他姐了,而是头也不回的扭头就走。
而这几天,杨圆天天被云辞叫到吴木匠家,三人围着两台机子,一讨论就是一整天。
这让杨圆对云辞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人不但头脑聪明,还深入基层,认真细心学着最基础的东西,并且还能提出合理有用的建议,是个做大事的人。
经过几天的商议后,三人敲定了最终方案,纺纱机最终增加到了十二锭,可同时纺纱。
而织布机,还是原来的方案,只是精巧了些零件。
这时代的水利不是太成熟,所以杨圆也没提及大纺车,等到日后云辞稳定后,规模大了,她再商议这个也不迟,那大纺车水力,和畜力都能作为动力。
虽说这种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大量投入市场后,会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产生致命的冲击,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也是给更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刺激劳动转型的良性推动。
三天后。
吴木匠就被云辞的人接走了,还在隔壁两个村子找了几个会木匠的人,一并带了走。
杨圆一点不稀奇,这吴木匠被接走是迟早的事。
吴木匠不仅知道织布机和纺纱机构造,还参与了,要是云辞不接走,才奇怪。
一是为了防止他泄露这两台机子的图纸,二也是为了能让他指导或者监工。
不过,不管云辞怎么想,只要他能尽快召集人马,批量生产。那她一两一个的弹簧就有着落了,至于那三成的利,想必半年内没多少。
毕竟云辞现在还处于躲难的境遇,怎么着也要拉个靠山入股,从长计议,才能慢慢投放市场,步步为营。
现如今,还是得早点开她的辣椒作坊要紧。
于是,在帮着她爷翻完田地后,第二天便拉着她爹去了镇里。
正好杨睿明也需要再买些书和笔墨纸张。
他现在落户到了这里,想要科考入仕,就只能重新再考童生,以前的秀才功名也就作废了。
于是杨家老小,为此还开了一个讨论会。
关于杨睿明该去哪个书院就读做探讨,虽然是重考童生,但对于已经是考过秀才的杨睿明来说,完全没什么难度,但一个好的书院,就代表着拥有更好的师资教育,和发展前途。
最后,一家人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因为压根不了解平川县的书院有几个,坐落于哪,离家近不近的,都不清楚,白激动半天了。
无奈,只得杨睿明自己去看。
等他了解清楚后,便同家里人说了县里的各家书院情况,最后定下了平川县最大的书院,位于东市城郊外的四方镇,名叫明德书院。
且半个月后,就有明德书院的入学考试。
几人一合计,那不如就考这个书院,反正家里现在还有些积蓄,对于杨睿明的学费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可这又涉及了另一个问题。
大儿往后要去县城读书,那村里的孩子怎么办?
村里当初建房时,杨老头就是为了村里孩子们能识字认字,才盖了一个学堂。毕竟家里两个大孙子也得学,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不如全教得了。
还能让杨睿明挣些学费啥的,当然村里人也不是都有钱,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盖了房,置办了产业,手里也所剩无几了。
所以各家有钱的,就每个月给杨睿明束修十五文,没钱的就给个两斗细粮,或鸡蛋也行。
而对于一年三节的节礼,还有笔墨纸砚的开销,杨睿明也都能免就免,能提供就提供,书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用纸抄写下来。
但说是这么说,村里人对杨家的帮衬恩情,还是记在心里的,能给钱就给,没钱的就有忙就过来帮。
而这也间接的让村民不仅对杨家恩情铭记于心,更是死心塌地的追随左右。
也让杨老头在村里说话办事都很方便,以至于发布的任何事宜和任务,村民都会积极配合的完成,大伙也都有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拧成了一股绳。
在村民心中,杨老头这个村长,就是他们的顶梁柱,主心骨。
周围的几个村子,都知道广安村不仅民心齐,还团结和睦,融洽亲善。
不过,对于束修这事,蒋氏还是颇有微词,但杨圆却很支持他爹的做法。
村里的这些人可是和她们有着实打实的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交情在的。
且杨圆的很多计划里,都必须有信得过的人去做,她们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只能自己村人抱团取暖。何况她也不愿找外人去做,如今既然带着这些人在这里扎了根,那就不会只她家富有了,一起来的村民还吃糠咽菜。
她要做,就做这天顺府,乃至全国,最富有的村子。
于是父女俩吃罢早饭后,便骑着大胖,朝着凤河镇而去。
看着萧条的街道,和破败的铺子,着实让人心里没底。
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街道,随处可见的牲畜粪便,以及犄角旮旯或蹲或躺,眼神不善的乞儿。
这镇子上的食肆,大半都不景气不说,还有一半处于转卖出租的状态。
虽说已经陆陆续续有人迁移到了这边,可因为一路的长途跋涉,一百个人能有五十个到这里,都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就这情况,怎么着也得缓冲个半年,这镇子才能繁华起来。
但是杨圆不太想再耗下去了,如今从各家收的辣椒足以支撑她开个作坊了。
逛了一个早上,终于是将凤河镇给走了个遍,也对这里有了大致的了解。
就这地儿,开个辣椒专营店,能行?
不得赔的天天抹泪啊!
要不是因为这镇子距离广安村最近,她才不会想着来这里看看,可现下这情况,希望落了空,得,也别想着为了离家近了。
无法,父女俩一商量,还是去县城看看吧,这镇子一年内是别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