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25.8万

第6章 好友袁绍

书名: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2254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1:47

宦官当政,朝廷统治日趋黑暗。

他们疯狂地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清流党人”,压迫士族的生存空间。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他常常出谋划策,为党人提供脱身之计,在士族中非常有威望。

论资质、论实力、论背景、论才学,都罕有人能够匹敌袁绍。

汝南袁氏,势倾朝野。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曾担任濮阳令,后来不满宦官,宣布为母亲、父亲服丧,辞官长达六年。

他现在隐居洛阳,结交天下名士,暗中韬晦。

一方庭院清净、空幽,有淡淡的花草气息弥漫。

袁绍的身姿极为挺拔,目光沉稳,他朗声开口道:

“我收到消息,孟德为除宦官,身陷囹圄了。”

许攸轻轻拂袖,云淡风轻道:

“我们呐,和孟德不一样。”

“曹嵩名声在朝,一定会想方设法保全他。”

袁绍缓缓落子,望着棋盘深思,接着道:

“他打死了蹇硕。”

嗡隆!

许攸脑海震颤,眼前浮现出曹操高大的身影,巍然如泰岳,遗世独立。

“孟德疯了?”

“打死蹇硕的叔父也就罢了,他连蹇硕都敢碰!”

“曹嵩要保他,恐怕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看到许攸落子后,袁绍从深思中拔然清醒。

“当时。”

“陛下也在。”

许攸闻言,愕然到不知所措。

当着天子的面,轰杀他的亲信?

——谁能保得了曹操?

“当初孟德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打死了蹇硕的叔父。”

“现在又是为何?为名、为利?”

许攸心有余悸,只觉得这件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或许是蹇硕自寻死路。”

袁绍啪嗒落子,越来越具有乱世雄主的胸襟、气度。

“我们应该怎么做?”许攸心神往下一沉,他感受到了紧迫、危急。

袁绍捏起棋子,斟酌道:

“不管什么原因,不管下一步有多么地艰难,我们都要营救孟德。”

“他打死了蹇硕,为士族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抛弃他。”

袁绍掀袍而起,眸子陡然坚毅。

此刻。

许攸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

一直选择明哲保身的袁绍,这一次竟如此果决,不惜暴露自己。

曹孟德真是好福气啊!

得此至交,没有白来人间一趟。

“孟德是好样的,重塑大汉乾坤少不了这样的有志、有识之士。”

“我先去和孟德见一面,商讨对策。”

“麻烦子远联络好死士,以备不时之需。”

袁绍欲成大事,肯定会组建自己的势力,笼络人心。

许攸和曹操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不能有失。

“好。”

“我即刻去准备。”

许攸瞥了一眼棋盘,而后匆匆离去。

袁绍心思厚重,隐隐觉得曹操走在了他的前面。

“孟德啊孟德。”

“你到底是鲁莽,还是处心积虑?”

诛杀宦官,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威望。

但里面的风险同样致命。

算错一步,将万劫不复。

袁绍收敛了思绪,派遣仆役买通了狱卒,悄悄和曹操会面。

他倒满了一杯酒,递给好友,似下了某种决心。

“天下逢乱,当韬光养晦,以待天时。”

“孟德火中取粟,不怕引火烧身吗?”

曹操咧嘴含笑,猛地喝酒,心情瞬间舒畅。

他凝视着袁绍,推心置腹道:

“本初,你现在是隐士高人,可以对人世间的脏乱视而不见。”

“曹某不才,官居洛阳北部尉。”

“恶贼落入曹某之手,当除之而后快!”

袁绍眉头紧蹙,脸色阴晴不定。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孟德。”

“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浅薄了!”

“还记得我们立下的大志吗?”

曹操瞬间沉寂,唯有清澈的目光望向袁绍。

“匡扶汉室,谈何容易?”

“会猎奸佞,非一人之力可为!”

“我知道你背负污名,急于证明自己。”

“可也不能让自己暴露在风险中,莫要辜负了你我的辅佐之望!”

袁绍苦口婆心,赢得了曹操的长揖一礼。

“劳烦本初了。”

“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救你。不到万不得已,贤弟不要兵行险招。”袁绍叮嘱道。

曹操和袁绍交流了几句,狱卒催促后,袁绍施礼离开。

望着空荡荡的监牢,曹操明性守心,等待了几日。

他提笔写下了《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曹操停驻监牢,反而过上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他一遍又一遍抄写《三字经》,字迹峻整浑穆、雄逸绝伦。

狱卒看了,都能感受到莫名的浩然正气。

“还有竹简吗?”曹操询问道。

他神情平静,看不到一丝波澜。

“有,当然有。”

狱卒知道曹操的身份,丝毫不敢怠慢。

曹操敏而好学,孜孜不倦,一连几天都安安静静。

后来为了获取空白的竹简,他将《三字经》的竹书送给了狱卒。

狱卒如获至宝,足足卖了三千钱。

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在洛阳城内流传。

里面的儒家学识,更是获得了读书人的追捧。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即使是几岁孩童,都能快速地诵读。

蔡邕身为大儒,自然极为关注洛阳文坛诸篇。

从起初的不在意,他越来越震撼。

“如此经文,怎么只有半部?”

蔡邕立即进献给司徒桥玄,笑语盈盈道:

“桥公。”

“这是洛阳传扬的《三字经》。”

桥玄一愣,拾起研读,心胸都豁然开朗起来。

《三字经》内容丰富,弘扬儒家“敬天爱人”的核心理念,以及传承礼乐文化、崇尚道德修养的传统。

桥玄爱不释手,觉得可以推广下去,惊喜问道:

“这是何人所着?”

蔡邕摇了摇头,回答道:

“这正是在下来见桥公的目的,只要桥公悬赏,一定能够找出下半部。”

桥玄恍然大悟,派人调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