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 分类:历史 | 字数:42.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0章 旱灾,流民遍野
一家农户院子拐角,低矮的羊圈紧挨着睡房。
说是睡房,也就是两间茅草土坯房。
比那羊圈虽是宽绰,却也高不了多少。
一个衣衫破旧的十几岁少年,涨红着脸,手里握着一把因为时日太久,磨去了小半的破柴刀,堵在羊圈门口。
少年边上一个中年农妇,紧紧拽着少年的衣袖。
农妇是少年的母亲,三十多岁年纪。
此女农家出身,长相虽不算上佳,却也颇耐看。
“伍伟,今日乖乖把那头羊让我牵走。要不然,把你妹妹拉去卖了抵租。”
院里,一个满脸横肉的高大汉子轻蔑地看着手握柴刀的小伙。
轻薄的眼神,偶尔斜瞥过农妇的胸口。
汉子叫任横,是乡里有名的闲汉。
祖田卖了,整日价靠帮大户收租、或者和一帮闲汉结伙去城边讹诈过往商户得钱度日。
“你拿把破铁片子也没用,若不是念着乡里乡亲的,现在我就把你这破羊圈拆了。”
任横说着耐不住,欺身向前挨了一步。
少年没出声,举起了手中的柴刀。
“小伟,不要。”农妇颤抖着声音道。
“住手。”一声炸喝从门外传来。
从田埂回来的祖孙三人闯进小院。
“呵呵,家主来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任横停住脚步,转身冲着来人道;
“老爷子,您平时在村户里也是明事理的。这欠高家的租子?”
“您看这今年的年景。
再说高太爷那边的租子,都是可以积到来年一起付的。”
老汉弯腰赔笑着道。
“今年年景是难,你们难高家也难。
搁以前来年算也正常,今年嘛。
就是因为难,才要现在清你们的账。
谁知道你哪天门一关,一家逃荒去了。”
任横丝毫不退让。
“可,我家可就剩这一只羊了,即使给了他,也清不了账。”
“可不是说现在高太爷开恩呢。只要这只羊送上,之前欠账一笔勾销。”
任横说着,掏出个册简在老汉面前晃了晃。
“叔父。”中年汉子伍修用问询的眼光,看向老者。
“小伟,让开路,让他把羊牵走吧。”
老者无奈地摆摆手。
少年叹口气,拎着柴刀垂头立到了一旁。
任横取出刻刀,找出伍修一家的行目,销了账。
牵羊走出小院的时候调笑着道:
“老丈一家还不去逃荒,等着饿死在这?
老实话给你说吧。郡里来强征过两次,高太爷家,也没多少余粮了。
我牵你这羊回去交差,换点个米粮,吃完了,我也要逃荒去喽。”
望着远去的任横,老者再次无奈地摇摇头。
老者叫邓艾。
此人就是老太医伍宏的家仆。
当年服侍着夫人、公子,跟着车队赶往京兆。
路上遇了匪,车队行商伙计大部分被杀。
夫人和两个女婢被强人虏去。
夫人怕受辱,一头撞死在当场。
邓艾护着小公子伍修,跟几个眼头活的伙计一起逃了去。
幸存的伙计们丢了主家的物品,各自散去流落他方。
邓艾带着伍修一路乞讨,到了青州齐郡的这个城外村郭。
讨饭到一家庄户。
庄户里只有一老汉和孙女,并十几亩薄田挣扎度日。
老汉看那小乞儿品貌气度不凡。
欲招到家中。
邓艾带着伍修生活无着,自是满口应允。
老汉带两人到乡中入了籍。
伍修就成了这家的童养女婿,邓艾每日跟着老者下田劳作。
过几年,老者生了场重病。
家中土地卖完了病也没看好,老头一命呜呼。
操办了后事,这家人就成了买地的高老太爷的佃农。
两个孩子成年后,邓艾帮二人成了亲。
一年年过去,如今距主仆俩到齐郡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伍修夫妇也得了伍伟,伍瑜这么一双儿女。
本来,一辈子也许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完。
谁知道今年一场大旱灾忽然降临。
村里十室九空,任横说的倒不错。
大部分村民,有亲友的都去外地投亲靠友。
没有亲友可投的,也拉扯着全家,去远方逃荒去了。
伍修一家老小背上仅存的一点口粮和几件破旧的换洗衣裳。
回头看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院。
一行人洒着泪水,依依不舍地踏上漫漫逃难之旅。
逃难的人群就像汇聚的溪流。
从青州各个郡、封国下面的小城、村郭慢慢聚到一起。
凝成一股滔滔洪水,向京兆方向流去。
流民们扶老携幼,慢慢朝着京兆的方向挪动着。
青州境内,一片片乌压压的蝗虫不时飞过。
吞噬了所有能看到的绿色。
大地、山脉,只剩下一片黄灰的土色。
流民不多的存粮早已食尽,不时有饿殍倒毙路边。
沿途的村寨、城郭看到流民经过,都好似看到了强盗土匪。
大门紧闭,守城兵丁手握刀戈,严阵以待。
弓弩兵抽箭引铉,一支支利箭指向城头下饥肠辘辘的大汉同胞百姓。
还能走动的流民,活死人一样,从城门下木然走过。
有那实在走不动的,就趴在城门下。
抬着无力的胳膊,一下、一下,无助地拍打着门板。
直到那胳膊,再也无力抬起来……
……
……
“大司马,青州连着几日奏报,旱情愈演愈烈。
且有几处次第出现蝗灾,沿途已有饥民倒毙。
流民爆发,俱往京兆方向而来。”
尚书令姚恂拿了几本奏疏,在大司马衙署焦急地道。
王莽紧皱眉头。
想不到,真的让小皇帝说中。
看着不起眼的青州春旱,想不到愈演愈烈。
现在已到了流民遍地的情况。
边地来讯,匈奴使者一行已经入关,不日即可抵达京兆。
岂可让青州灾祸,坏了我的大计?
“这几封奏疏先压一压,不日匈奴使者将到京兆。
增关之事毕后,再全力行赈济灾民之事。”
王莽抬抬眼皮,故作轻描淡写地道。
“大司马,救灾如救火,片刻耽搁不得啊。”
姚恂帮王莽隐匿过几封中山国来的奏疏。
但那是家事之奏,如今涉及国体。
而且是灾祸流民之大事,他岂敢耽搁?
州郡来书,可是都有回文记录的。
一旦流民暴动,事不可控。
有御史弹劾的话,自己丢官罢职可能都是轻的。
以大司马爱惜清名之性,到时候能站出来保自己才怪。
见姚恂面色凝重,不置可否。
王莽道:“尚书令不用过于忧虑,我先安排大司农左咸,布置一切应对之策。
定不会让灾民,闹出乱子来,以免让尚书令担责。”
姚恂知道多说无益,低头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