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纪事录
作者:此间须臾 | 分类:古言 | 字数:7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2章
第三百零二章
泰亦里古想不通自己输在了哪里?从瑞珠夫人和阿乞言争势的时候,他不惜以一个儿子作为代价,换取了从中渔利;后来更不惜与东渚合作,换取钱财和物力上的支援。他也一度势力压过了阿乞言,将其困锁在苍都,切断与各地的联系,打压收拢了阿乞言的势力。那时,无论是势力还是声望,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再到后来论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开始都是自己占据优势,他是最有可能问鼎王座之人,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那时的老四能依仗的不过就是他封地的府兵,以及从妻桑带出来的那点儿人马罢了。
起初就连焦桐、薄劳这俩小地方,他们都打得都异常吃力,自己也没有将这个半路杀出来想捡漏的兄弟当做威胁,更遑论是对手。他的大意轻敌,却让老四给自己狠狠的上了一课。
在众多兄弟之中,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阴险、毒辣,或是懦弱无为,对老四的评价却向来是正面积极的,这些人真是瞎了狗眼,连真正阴险、毒辣之人都分辨不出来。
诓骗阿乞言再诱骗将其杀之,转而就将这口锅扣到了自己头上,最后竟还揣着大义名分,伙同阿乞言旧部来讨伐自己?偏生如此粗略的阴谋还有人上当,阿乞言自己是个蠢货,手下的人也同样愚蠢至极,竟看不出这是老四在从中作梗。
最后,逼得他不惜凿开焉水河坝,水淹淈其一城为代价,竟也没将这个祸害给弄死,果然应了那句老话“祸害遗千年”吗?紧接着瘟疫爆发,他本可以借这个机会,将老四所有的人马全拖下水,但他们竟然挺过来了。
听东渚的人说,老四背后有南离作为靠山,原来是靠着出卖了色相,才换来了这个生机吗?可是紧跟着事情的发展和走向,却脱离了他的掌控,流民暴动,东渚单方面的切断一切援助,老四趁机发兵。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这群暴乱的流民和那个让人生厌的老四,竟让自己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泰亦里古将桌面上的折子和信件连同笔架和砚台,统统扫翻在了地上,寂静的环境之中,被重物砸在地面上的声响,以及书页翻飞的声响打破。
泰亦里古将心中的愤怒发泄一通之后,剩下的只有疲惫。他这一生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然而别人的错误却需要自己来承担。从他记事开始,他的周围便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宫人、内侍背后指指点点的议论声,男人愤怒又暴躁的吼声,女人卑微但又尖细刺耳的哭声和打骂声,以及年迈内侍那腔调怪异的讽刺声。有时候他就在想,从来就不是自己主动想来到这个世上的,可既然那个男人和那个女人将自己带到了这个世上,为什么他们又要那样对待自己?为什么?
他的出身就注定了自己不会被那个男人喜爱,也注定了得不到那个男人的重视,更遑论是王位继承人这样的事。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是那个男人污点的证据,是会被史官记录在案,被后世传诵知晓的丑事。所以,他就应该把这份厌恶和轻视,理所当然的接受吗?凭什么他们的错误要让自己来承担?凭什么?
从泰亦里古懂事起,从他知晓了自己受到的这份屈辱和委屈,是为何而起时,他便决定反抗。他不知道阿乞言和阿史那诺争夺王位,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王权霸业,他只知道自己争夺王位,只是为了向那个男人反击。
他要让那个男人看看,你视为珍宝的王座,你觉得自己不配坐上的王座,被自己踩在脚下,又该是怎样的神情?然而他还没等到那一天,那个男人就已经被另一个女人给弄死了,果然是天道报应不爽!那个自诩为北方雄狮的男人,终究还是死在了女人手上。
那个男人死了,他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泰亦里古想,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他还没有向那个男人作出反击,他还没有复仇,就先一步死了吧。这样就算自己夺下王位,也失去了一半的喜悦。那个男人又摆了自己一道,用他的死亡来让自己的复仇永远得不到完美。
泰亦里古将靠在椅背上的头歪向了窗户的方向,偌大的侯府内竟然落针可闻。除去那些去镇压流民暴乱的人以外,剩下的人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是知道大难将至,所以提前逃命去了吗?还是已经暗中投靠了老四,用郡内的消息来换取他们的活命机会了呢?
想到这个可能性,泰亦里古竟没有心情去追究或是处罚这些可能已经叛变的人了。他真的累了,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出身做改变,他已经尽力了,他去争夺过,也去拼抢过,现在发生的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天命不佑自己罢了。他这一生都在和天命斗争,终究还是争不过天命啊!
“吱呀——”大门开启的声响,在静默的侯府中,格外引人注目,也在这满室的寂静中,分外的刺耳。
泰亦里古转过头,微眯起眼,看着站在门口,因为逆光而只能看出一个剪影的人。半晌后,他脸上因为接连失利而变得麻木的神情,忽然就被愤怒和仇恨替代。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这段时日以来,郡内发生的一切,不是天命不佑自己,而是有人在背地里捣鬼!是有人要想他亡!
“是你!!!”泰亦里古拍案而起,指着出现在门口的人。
然而,愤怒使他忽略了,这人怎么会不惊动侯府内任何人,就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自己眼前呢?
四月初,清河郡内因为归乡百姓的问题,终于将百姓隐埋已久的矛盾——对清河郡侯治下不满的矛盾引爆。百姓开始和衙役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暴乱。像似预谋好了似的,几天后事态进一步扩大,各乡县里被疫毒折磨得活不下去的百姓,仿佛由此看到了希望,纷纷效仿,一时之间,清河郡内百姓动乱四起。
内忧不断的情况下,外患接踵而至,西襄侯的兵马攻破淈其,清河门户大开。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河郡侯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发,派来抗击西襄侯的军队也迟迟未见踪影。
与此同时,已经攻下了淈其城的西襄侯兵马,却未急着前往下一座城池,而是将淈其城内的感染了瘟疫的百姓,进行救治。打开城守府内的粮仓,将仓库里储存的粮食,挨家挨户的分发到了城中每一户百姓家中。
几天之后,西襄侯善待淈其城内百姓的消息不胫而走,听到这个消息后,竟有其他城池的百姓,主动前来投靠,就连郡内起义的百姓也有前来投靠者,西襄侯美名迅速传开,一时之间,竟成民心所向。
面对这样的情况,清河郡侯调遣来的士兵终于赶到,然而这些士兵却在半路被人阻截,这些偷袭的人,虽有武力,却一看就知道不是行伍出身之人。这些人来得突兀,去得也很迅速,显然是对周边环境异常熟悉之人。
这些人的身份已经不难猜测,多半就是当地起义的百姓,自发组织的队伍,前来进行的阻截,这些人虽然不是行伍出身,但仗着对地形的熟悉优势,竟将清河郡侯调派来的兵马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些人悍武的表现,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北禺全民皆兵并非虚言。
这件事的背后,让大家看清了一个事实:百姓对清河郡侯的不满,以及对西襄侯的爱戴。面对清河郡侯派来抗击西襄侯的士兵,百姓自发的便组织起了抵抗队伍,进行援助。
看清这个事实后,西襄侯方面反应迅速,很快便发出了一道,面向清河郡内各乡县里起义百姓的诏令,希望各方势力能联合起来,早日还清河郡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这道没有空洞高义,只有百姓眼下迫切希望的诏令,迅速得到了各方响应。
原本就已经对镇压各地平民暴乱力不从心的清河郡侯一方,更是雪上加霜。这些在他们平日看来,仿佛蝼蚁一般存在的百姓,一旦集中起来,竟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各地告急的急报,像雪花一样飞向了清河郡侯府内。
然而诡异的是,那些急报却像是石沉大海,没有引起清河郡侯的一丝涟漪。清河郡侯如此消极的应对,让那些在各地镇压暴乱的将军大为不满,他们在前线冒着被瘟疫感染的危险浴血奋战,如今危难关头,粮草告急之下,却得不到增援,这样的仗叫他们怎么打下去?
然而,无论是言辞恳切,还是急赤白脸的书信,都没有得到清河郡侯的回复,众将军大怒之后,终于察觉到了其中的诡异之处。便派出了专人,前往清河郡侯府请示,说是请示其实是探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