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炉记
作者:一棹碧涛 | 分类: | 字数:4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8章 七雄争霸之秦灭六国
词曰:
烽火连天七雄斗,纷争乱世云愁。强秦挥剑扫诸侯。金戈铁马,天下战无休。
商鞅变法根基固,雄师东进貔貅。韩赵魏楚燕齐收。江山一统,嬴政傲千秋。
华夏历2457年,大地在春风的吹拂下渐渐苏醒,但在这看似生机勃勃的表象下,各国之间的权谋争斗却如暗潮般汹涌。
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府邸中,门客李园带着自己美丽动人的妹妹李环,心怀叵测地踏入了这片权力的漩涡。李环生得娇艳欲滴,眉眼中透着一股灵动与妩媚,很快便吸引了春申君的目光。春申君将她纳入房中,一时间,李环享尽了宠爱。
然而,李园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将妹妹送入王宫,才能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富贵。于是,不久之后,春申君在李园的巧言劝说下,忍痛割爱,将李环献给了楚考烈王。
李环入宫后,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慧,迅速赢得了楚王的宠幸。她的温柔与风情,让楚王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幸运的是,怀胎十月后,李环生下了一子,取名熊悍。楚王大喜过望,当即立熊悍为太子,李环也母凭子贵,被封为王后。之后,李环又为楚王生下一子熊犹,她在宫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楚王对李园的进献之功深表感激,开始器重他,让他参与朝政。李园从此平步青云,手中的权力日益膨胀。
与此同时,在赵国,局势同样动荡不安。赵悼襄王派遣将领傅抵驻扎在平邑,以巩固边防;将领庆舍率领东阳河外的部队,严密防守黄河桥梁,以防秦军的突袭。然而,在这紧张的局势下,赵国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华夏历2458年,韩桓惠王的离世让整个韩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恐慌之中。其子韩王安在风雨飘摇中继位,面对强秦的虎视眈眈,韩国犹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处于灭亡的边缘。
赵悼襄王为了安抚人心,将饶阳封给了长安君。本以为此举能为赵国带来一丝安定,却未曾料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同年,魏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将邺地割让给赵国。这一割让,让秦国对赵国的敌意愈发加深。
秦国,秦王政已年满21岁,即将亲政。这本应是秦国的一大盛事,但在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然而,在行军途中,他却突然谋反。这一消息如同惊雷般在秦国炸响,震惊了朝野上下。
秦军迅速反应,攻占了屯留。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也被无情地流放到临洮。一时间,屯留城上空弥漫着血腥与哀号。
在这场混乱中,各方势力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李园在宫中与王后李环密谋,企图铲除春申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永固。
赵国的赵悼襄王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同时还要安抚国内的贵族势力,身心俱疲。
而秦王政,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眼神愈发坚定。他深知,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先稳定国内局势,清除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于是,他在吕不韦等忠臣的辅佐下,开始一步步整顿朝纲,加强中央集权。
华夏历2459年,楚国的天空阴云密布,楚考烈王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春申君的府中,谋士朱英神色焦急地劝诫着春申君:“君上,如今大王病重,李园心怀叵测,不得不防啊!”春申君却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说道:“李园乃大王近臣,岂会有害我之心?”朱英长叹一声,无奈退下。
十七天后,楚考烈王驾崩的消息传遍了王宫。李园果然如朱英所料,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了众多刺客。而春申君对此毫无察觉,依旧大摇大摆地进入棘门。刹那间,两侧的刺客如恶狼般扑出,寒光闪过,春申君倒在了血泊之中。刺客们无情地斩下他的头颅,扔到了棘门外边。随后,李园派出官吏,将春申君满门抄斩,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与此同时,李环所生的太子熊悍在李园的扶持下,顺利立为楚王,即楚幽王。楚国的朝堂在这场血腥的权力斗争后,陷入了一片阴霾之中。
而在另一边的秦国,同样风云变幻。秦军士气高昂,一举夺取了魏国的垣邑、蒲阳、衍邑,领土不断扩张,国势日益强盛。
在秦国的雍城蕲年宫中,年轻的秦王政即将举行冠礼,这意味着他将正式亲政,掌握秦国的大权。然而,一场巨大的阴谋却在暗中酝酿。
嫪毐,这个凭借太后赵姬的宠信而飞扬跋扈的人,竟然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他率领着一群乌合之众,气势汹汹地攻向蕲年宫,妄图篡夺王位。
但秦王政又岂是等闲之辈?他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严阵以待。当嫪毐的叛军如潮水般涌来时,秦军以泰山压卵之势迎敌。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嫪毐的叛军在训练有素的秦军面前不堪一击,很快便溃败而逃。
第138章 七雄争霸之秦灭六国
嫪毐见势不妙,转而攻向咸阳宫,企图做最后的挣扎。然而,那里也早已布满了秦王政的军队。嫪毐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已陷入绝境,曾经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最终只能一人落荒而逃。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没过多久,嫪毐便被秦军逮捕。
秦王政怒不可遏,下令将嫪毐车裂,并曝尸示众,以儆效尤。对于自己的母亲赵姬,秦王政心痛又愤怒,他将赵姬关进了雍城的萯阳宫,同时,毫不留情地摔死了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这场内乱,让秦国的宫廷蒙上了一层血腥的阴影。
华夏历2460年,齐国的齐王建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秦国朝见秦王政。秦王政在咸阳宫设下丰盛的酒宴招待齐王建,表面上是两国的友好会晤,实则暗藏玄机。
齐王建自君王后死后,便任命舅舅后胜担任相国。后胜此人,贪婪成性,目光短浅。他接受了秦国间谍大量的黄金、玉器,被这些财物迷了心窍。为了一己私利,他派遣许多宾客到秦国。秦国对这些宾客也是极力拉拢,给予他们许多金玉。这些宾客回到齐国后,都纷纷替秦国充当间谍,说一些符合秦国利益的变诈之辞。
在这些人的蛊惑下,后胜劝说齐王建放弃合纵,朝奉秦国。齐国自此不修治攻击作战的军备,不帮助五国攻打秦国,仿佛在这乱世中选择了独善其身。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只是秦国统一天下的缓兵之计,当其他五国被秦国逐一击破后,齐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
秦国,咸阳宫内,秦王政端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冷峻。他那年轻而刚毅的脸庞上,透露出帝王的威严与决断。此时,他已下定决心,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将其放逐至巴蜀。吕不韦深知,他与秦王政之间的关系如同破碎的琉璃,再无挽回的可能。在那遥远的巴蜀之地,吕不韦望着天空,心中满是无奈与悔恨,最终饮下毒酒,结束了自己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
吕不韦的离去,让秦国的朝堂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混乱。秦国贵族趁机进言,称六国食客心怀不轨,扰乱朝纲,秦王政一时被说动,下达了“逐客之令”。一时间,咸阳城内人心惶惶,众多来自六国的贤能之士面临被驱逐的命运。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斯挺身而出。他奋笔疾书写下《谏逐客书》,字字恳切,句句真情,力陈逐客之弊。秦王政读罢,犹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他不仅收回了逐客之令,还更加重用尉缭、李斯等人,秦国的朝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与此同时,在赵国的邯郸城,赵悼襄王正雄心勃勃地指挥着军队攻打燕国,试图夺取燕国的狸阳城。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然而,这场战事尚未结束,赵国的背后却迎来了秦国的虎狼之师。
王翦、桓齮、杨端和率领着秦国的精锐部队,如疾风骤雨般向赵国袭来,瞬间夺取了邺地的九座城邑。赵国的边境陷入了一片混乱,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而在赵国的宫廷之中,一场权力的争斗也在上演。早些年,赵悼襄王被那倡女的美貌所迷惑,将其纳入宫中,封为赵悼倡后。这赵悼倡后生得妩媚动人,把赵悼襄王迷得神魂颠倒。不久,她生下一子,名唤赵迁。
赵悼襄王对赵悼倡后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她的枕边风下,竟然废黜了与正妻所生的长子赵嘉。赵嘉品行端正,素有德行,本是众望所归的太子人选。但赵悼襄王被美色蒙蔽了双眼,执意将品行不端的赵迁立为太子。
就在这一年,赵悼襄王在内外交困中离世,赵迁继位,成为了赵王迁。这位新王年纪尚轻,且品行不端,根本无力掌控赵国的局势。赵国的命运,如同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孤舟。
华夏历2462年,秦国的战火并未因赵国的困境而熄灭。他们继攻赵国之后,又把目标转向了楚国。大将辛梧率领着四郡的兵马,联合魏国,气势汹汹地对楚国发起了攻击。楚国上下,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秦国和魏国无功而返。
华夏历2463年,秦国的战鼓再次敲响。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赵国将领扈辄率领大军前往援救。平阳城外,秦军和赵军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秦军士气高昂,阵法严密,桓齮指挥若定。而赵军在扈辄的带领下,也是拼死抵抗。
但终究,赵军不敌秦军的勇猛。平阳城破,赵军溃败。扈辄在乱军之中奋力厮杀,最终还是倒在了秦军的剑下。秦军斩杀赵军十万人,鲜血染红了平阳的大地。
同年十月,秋风萧瑟,寒意逼人。桓齮再度率领秦军进攻赵国。赵国的土地在秦军的铁蹄下颤抖,城池一座座沦陷。秦国以所夺取的赵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版图进一步扩大。
华夏历2464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秦军的铁蹄凶猛,气势汹汹地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赵国上下,人心惶惶。
第138章 七雄争霸之秦灭六国
赵王迁在王宫之中,焦急地踱步,最终任命将领李牧为大将军,命他率军抵御来犯的秦军。李牧领命,带着赵国士兵的期望和决心,奔赴战场。
宜安城外,李牧的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他目光坚定,审视着战场的局势。他深知,这一战关乎赵国的生死存亡。肥下之地,李牧巧妙布局,指挥着赵军与秦军展开激烈交锋。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李牧身先士卒,赵军士气大振,最终大败秦军。桓齮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秦国。
邯郸城内,一片欢腾。赵王迁大喜过望,因李牧击败秦军有功,封其为武安君。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同年,秦军再度来袭,在平阳对赵军发起猛烈进攻。这一次,赵军将领未能挡住秦军的锋芒,战死沙场,秦军一举夺取宜安、平阳和武城。
华夏历2465年,在秦国为质子的燕太子丹,历经艰险逃回燕国。秦国盛怒,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气势汹汹抵达邺地,一路军队直逼太原,相继攻克狼孟和番吾。赵国危在旦夕,百姓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但李牧再次挺身而出,他率领着赵国的勇士们,奋勇抵抗。战场上,李牧的怒吼声响彻云霄,激励着每一个战士的心灵。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李牧再次创造了奇迹,秦军损兵折将,无奈撤兵而回。
刚刚击退秦军,还未来得及休整,南方的韩、魏两国又趁机蠢蠢欲动,妄图侵犯赵国。李牧只得率军向南,继续守护赵国的疆土。
华夏历2466年,秦军如乌云压境,势不可挡。韩王安在秦军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秦国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韩国虽得以暂时喘息,但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赵国的代地,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地震。从乐徐以西,北到平阴,楼台房屋墙垣大半震毁,土地开裂出一条巨缝,东西宽达一百三十步。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同年,魏景湣王为求自保,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
华夏历2467年,秦国的战鼓再次敲响,内史腾率领秦军攻韩。韩王安无力抵抗,只得投降,韩国就此灭亡。秦国以韩地建颍川郡,郡治设于阳翟。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赵国在这连绵的战火和天灾中,又遭遇了大饥荒。田野里,本该是金黄的麦浪,如今却只有荒芜的杂草在疯长。百姓们面黄肌瘦,饥肠辘辘,谣言四起:“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
李牧站在城墙上,望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他知道,赵国的命运依旧风雨飘摇,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放弃抵抗。在这乱世之中,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守护赵国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华夏历2468年,秦国在这一年大举兴兵,铁蹄直指赵国,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秦国名将王翦统率着驻扎在上郡的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攻下了井陉。与此同时,杨端和率领着河内驻军,与王翦形成夹击之势,一同向赵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赵国这边,李牧和将军司马尚挺身而出,他们率领着赵国的军民,怀着必死的决心顽强抵抗秦军的入侵。李牧,这位赵国的军事奇才,用兵如神,他所布置的防线坚不可摧,让秦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司马尚亦是英勇无畏,与李牧并肩作战,使得赵军士气高昂。
然而,战争的胜负往往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拼杀。秦国深知,要想迅速击败赵国,必须从内部瓦解其抵抗。于是,秦国派出了精明的间谍,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这郭开是个贪婪无耻、毫无忠义之心的小人,在重金的诱惑下,他毫不犹豫地出卖了自己的国家。
郭开在赵王迁面前巧舌如簧,肆意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诬陷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迁本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对郭开的谗言深信不疑。于是,他不顾国家的安危,断然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取代李牧和司马尚。
李牧忠诚耿直,怎能接受这无端的命令。但赵王迁心意已决,根本不听李牧的辩解。而那阴险狡诈的赵王迁,竟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司马尚也未能幸免,被撤免了官职。
失去了李牧和司马尚的赵国,犹如失去了脊梁的巨人,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华夏历2469年,三月,南方的楚国也陷入了动荡之中。楚幽王卒,同母弟熊犹代立,是为楚哀王。然而,仅仅两月后,楚国的宫廷内掀起了一场血腥的风暴。
楚哀王的庶兄,也就是后来的楚王负刍,揭发了宫闱中的秘事。他以熊犹可能不是楚考烈王亲子为由,发动了一场政变,将楚哀王诛杀,自己登上了王位。这场政变中,曾经权倾朝野的李园一族也被满门抄斩,楚国的朝堂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第138章 七雄争霸之秦灭六国
就在楚国陷入内乱之时,王翦趁机对赵国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此时的赵军已群龙无首,士气低落。在秦军的猛攻下,赵军节节败退。最终,秦军大败赵军,杀死了赵葱,颜聚见势不妙,狼狈逃走。
秦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举攻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王迁沦为了俘虏,被秦王嬴政无情地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曾经辉煌的赵国,在这一刻走向了灭亡。
但赵国的贵族并未放弃抵抗,他们逃到了北部,拥立赵嘉为王。赵嘉在代地继续率领着赵国的军民,与秦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凭借着对国家的忠诚和顽强的意志,抵抗秦军前后长达六年。
然而,实力的悬殊终究无法改变。最终,因敌众我寡,代地亦被秦将王翦攻破。赵嘉被虏,全族被迁至咸阳。赵国的余晖,在这一刻彻底熄灭,此为后话。
同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假即位,史称魏王假。但此时的魏国,在强秦的阴影下,早已是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华夏历2470年。燕太子丹为保燕国,派荆轲刺秦王,奈何壮志未酬,刺杀失败。
秦王政龙颜震怒,遣大将王翦、辛胜率大军攻燕。燕、代两国匆忙集结兵力,欲在易水之西抵御秦军的铁蹄。然而,秦军气势如虹,燕代联军在秦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次年,秦军挥师伐楚,如狂风骤雨般大破楚军,接连攻占十余座城池。楚王负刍惊恐万分,无奈之下向秦国提出拟献青阳以西之地以求和。但秦国并未停止征伐的脚步,仍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之平舆、寝和陈郢等地。楚军将士们同仇敌忾,趁秦军不备,奋起反击。战场上杀声震天,楚军以破釜沉舟之势大败秦军,杀秦军七个都尉,成功收回失地。
与此同时,在燕国的土地上,秦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如惊弓之鸟,匆忙迁都至辽东。秦将李信率领追兵紧追不舍,燕王喜在走投无路之际,听从代王嘉的奸计,竟杀了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以求和。
同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果断出兵平定。乱局之中,韩王安也未能幸免,被秦国借机处死。
华夏历2472年,秦王政又派将军王贲攻魏。王贲大军将魏都大梁围得水泄不通,更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墙崩坏,魏王在绝望中出城投降,曾经的魏国自此灭亡。秦王政随即将魏的东部地区设为砀郡。
同年,秦王政再次遣李信、蒙恬统领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勇猛无畏,直攻楚的平舆,蒙恬亦不甘示弱,进击楚的寝,初战告捷。但骄兵必败,秦楚两军在城父邑狭路相逢,楚军趁秦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疏于防备,发起了猛烈的反攻,秦军大败。
华夏历2473年,楚王负刍不愿献青阳以西之地,决心与秦抗争到底。他派出楚军主动袭击原楚都郢所在地的秦之南郡。秦王嬴政怒不可遏,派出久经沙场的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楚王负刍倾尽主力抵御秦军,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楚军大将项燕身先士卒,与秦军拼死搏杀。但王翦老谋深算,秦军步步为营。最终,项燕寡不敌众,战败后悲愤自杀。
王翦率领的秦军乘胜追击,楚军溃败,楚国的山河在秦军的铁蹄下颤抖。秦王政的统一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天下一统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华夏历2474年,风云变色,大地颤抖。秦军的铁蹄如雷霆万钧,王翦与蒙武两位猛将率领着虎狼之师,以排山倒海之势攻进了楚都寿春。
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楚国的王宫在秦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楚王负刍面色惨白,被秦军五花大绑地俘虏而去,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在这一刻化为乌有。秦国的旗帜在楚都上空飘扬,宣告着这片土地的易主。秦廷下令,将楚地设置为长沙郡,楚国的子民们在秦军的统治下,陷入了迷茫与恐惧之中。
然而,楚人并未完全屈服。昌平君,这位楚国的贵胄,在楚国百姓的拥戴下,于淮南竖起了反秦的大旗,被拥立为新的楚王。他带领着残余的楚军,怀着对楚国的忠诚和对自由的渴望,与强大的秦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王翦和蒙武率领的秦军气势如虹,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光芒。双方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王翦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所到之处,楚军纷纷倒下。蒙武则指挥着秦军的方阵,稳步推进,不给楚军丝毫喘息的机会。
最终,楚军寡不敌众,昌平君战死沙场。他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他的英魂却永远守护着这片深爱的家园。随着昌平君的离去,楚国的抵抗力量土崩瓦解,楚国正式灭亡。
但秦王政的雄心壮志并未因此满足,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东方。华夏历2475年,王翦率领着胜利之师,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那曾经神秘而富饶的越国之君,在秦军的威严面前,也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秦王政下令设置会稽郡,将这片土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在灭楚的同时,秦王政不断向东扩展,新的郡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鲁地也被秦军攻取,设置为薛郡。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了新的统治者。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燕国,也面临着灭顶之灾。秦王政派出猛将王贲,率军攻向燕的辽东。燕王喜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滚滚而来的秦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燕军的抵抗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显得微不足道,王贲的军队如狂风般席卷而过,虏获了燕王喜。燕国的大旗倒下,这片土地也被纳入了秦国的统治范围。王贲乘胜追击,回师攻代,代王嘉无力抵抗,最终被俘,代郡和辽东郡相继建立。
华夏历2476年,东方六国已去其五,只剩下齐国在瑟瑟发抖中独自坚守。齐王建与丞相后胜紧张地调兵遣将,守卫着齐国西部边界,试图阻挡秦军的步伐。然而,他们却不敢与秦国通往来,只是在恐惧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秦王政站在咸阳城的高处,俯瞰着他的庞大帝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威严,天下一统的梦想即将实现。他派出将领王贲,率领大军从燕国南面攻打齐国。
秦军如洪水猛兽般涌进齐国,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齐国的百姓们望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恐惧,竟不敢进行反抗搏斗。
秦王政深知齐王建的软弱,派宾客陈驰前往齐国诱骗。陈驰对齐王建说道:“只要大王投降秦国,秦王便赐给您五百里的封地,让您安享荣华富贵。”此时,后胜也在齐王建耳边劝说:“大王,如今大势已去,抵抗只是徒劳,不如投降,还能保住性命。”
齐王建在恐惧和诱惑面前,失去了最后的勇气,他带着军队投降了秦国。齐国的都城临淄,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却在投降的耻辱中陷入了沉寂。
然而,秦王政并未兑现他的承诺。齐王建被安置在边远的共地,居处在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没有食物的供给。曾经的齐王,如今在饥饿与孤独中,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
秦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和琅邪郡,天下终于一统。秦王政站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血与火中诞生了。